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红军过后尽朝晖

甘孜日报    2021年05月31日

白玉县山岩乡美丽新村。 张超 摄影

当地村民在合作社酒店务工。

降央曲珍在合作社超市上班。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文/图

红色故事

红色足迹遍白玉

五月的白玉,绿满山川,风景如画。连日来,白玉县委宣传部组织退休老干部、县委宣讲团、县委青年理论法律宣讲团优秀宣讲员、学校思政教师、历史教师和小小宣讲员,走进村村寨寨,向机关干部、农牧民群众、学校师生、寺庙僧尼、企业员工讲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生的往事,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85年前那段难忘的岁月。

1936年6月15日,红二军团红四师、军团直属机关,在贺龙、任弼时、萧克、关向应、李达等的率领下,抵达白玉县沙马乡。在沙马乡休整期间,贺龙、任弼时、萧克等人派先头部队到盖玉,与盖玉大头人洛绒彭措和康翁寺联系。17日,该部红军经沙马乡的门嘎、瓦西,与来迎接的“西康宣慰使署”地方武装组长邦达多吉、洛绒彭措一道,进驻盖玉头人官寨——朗嘎定官寨、康翁寺。

红二军团得到了康翁寺僧众的友善接待。18日,红二军团兵分两路,其一部从康翁寺出发,经打一西,沿着金沙江山边,翻越4921米的米拉山到协塘,至绒盖乡。另一部,则从盖玉头人官寨出发,由亚达、洞中翻越4902米的亚热拉山,抵达章都乡边坝一带。这两路部队于19日汇聚白玉县城,休整并等待红五师、红六师的到来。

23日,红五师、红六师在突破层层封锁之后,到达白玉县城。在白玉县城修整了5天。至此,红二军团已经全部胜利会师,分驻白玉寺与寺下坝子。其间,贺龙拜访寺庙主持活佛、呼图克图嘎玛洋舍,受到热情接待,寺庙派达科村村民为红军的马匹送粮食、草料。红军要离开时,又支援了红军1000多斤粮食、良马3匹,贺龙为寺庙写一封感谢信并加盖印章。

25日凌晨,红二军团大部队出发,白玉寺管家活佛达瓦亲自送行。在向导其麦的带领下,红二军团经过达科山、多尼山,前往河坡嘎拖寺,斯德活佛亲自迎接,向贺龙、任弼时、关向应、李达等敬献哈达,寺僧鼓乐相迎。随后4天里,寺庙不但送红军3000斤粮食、600斤酥油,还动员群众售畜售粮,保证红军的安定休整。

6月30日,红二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的红三十军八十八师在甘孜县绒坝岔会师。

红军长征经过白玉途中,红军认真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和民族宗教政策,向藏族群众买东西支付银币,做到公平交易,得到了白玉各族人民的大力拥护和支持。沿途群众为红军提供军需给养,一些白玉青年踊跃参加红军。

“红军在白玉只停留了半个月,红色基因代代传,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白玉人民发扬红军长征精神,通过脱贫攻坚、产业富民等战略的实施,全县人民摘掉了‘穷帽子’,我们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这片红色的土地建设得更加美好。”听了宣讲员的讲述,白玉县干部群众感到十分振奋。

幸福生活

河坡农民致富有道

“我听过老一辈讲过红军在这里的很多故事,虽然过去了80多年,但红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5月29日,白玉县河坡镇党委副书记仁青绒布告诉记者,岁月如梭、光阴似箭,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老百姓经历过艰难困苦的岁月,从一贫如洗,到全部脱贫,老百姓赶上了好时代,用靓丽的脱贫成绩单告慰红军英魂。

格学村建卡户达真家里有7口人,其中有两名年迈的老人,只有他和两个儿子是全劳力。因为没有手艺,仅靠惠民政策资金补助,找不到外出务工的门路。“看到有手艺的村民到处都能够挣钱,靠政策救济为生总不是办法。我也想改变贫穷的生活,正当我急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河坡博嘎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让我看到了希望。”

达真所说的博嘎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由河坡镇16个行政村的15个合作社和1个公司共同成立。联合社股民共有350户2832人(其中建卡户132户、非建卡户179户、特困户28户、孤儿11人),对特困户和孤儿实行免费入股方式。从5个大队中推选1名理事,共同组成联合社理事会。其中,有130余户从事手工艺制作。

2020年3月,联合社共计流转土地350亩,试种油菜、青稞、藜麦、桃树、羌活、萝卜、白菜等。

2020年,联合社对油菜籽进行委托加工后,生产出河坡博嘎菜籽油约1万斤,收益约16万余元,青稞、小麦和蔬菜约收益2万元。

作为合作社成员,达真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给合作联社15亩土地,一年“旱涝保收”7500元,这是他加入合作社的第一重“红利”。按照轮流务工的方式,他们家3人在种植基地务工,一天100元,一年收入8600元。这是他家享受到的第二重“红利”。

2020年3月以来,联合社种植业为期6个月,共计使用务工人数4000余次,同时租赁机械等,共计发放务工补助50余万元,涉及110余户,户均增收4500余元。今年以每亩300——500元新流转了先锋村成片耕地约85亩,流转德来村村多组耕地约30余亩,种植油菜400余亩。

儿子扎西刀登想学锻造绘画技艺,合作社就给他指定老师,他和儿子都参加了手工艺培训班,不仅不要学费,还有每天70元的务工补助,两个月的培训,父子俩领到了8400元。扎西刀登掌握了基本的锻造绘画技艺,目前,可以达到200元一天,一年轻轻松松可以挣3万元,如果“出师”后,一天可以挣400元,一年挣六七万元没有问题。“我们父子都有了一技之长,3个人挣钱,一年家庭收入就能够达到10多万元,一下从‘穷窝’掉进了‘福窝’。”达真喜笑颜开地说,他们家还能从合作社通过产业分红2500元,合作社给他家带来的多重“红利”,让他家摘掉了“穷帽”。合作社已于2020年12月31日发放分红8万元。

“当年红军走过这里的时候,就说过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86年的艰苦奋斗,是党的好政策让我家住上了好房子,腰包也鼓起来了。”达真兴高采烈地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党的恩情。

和达真一样幸福感满怀的还有埃西村的拥措。她今年43岁,家里只有3人。镇上给她安排了环卫公益性岗位,每月有2300元的收入。

投资800万元建设的河坡博嘎联合社综合楼已于今年1月营业,青措又多了一份职业,在茶坊和厨房工作。青措聪明伶俐,以前在家里就做得一手好菜,到厨房帮工,她拜师学艺,现在她做的菜深受消费者喜爱,厨房和茶坊的工作让她每个月有2600元的收入。靠她在公益性岗位和在综合楼务工,包吃包住,一年的工资收入就超过了6万元。

整理货物、收账、记账,仁柏村的降央曲珍从德阳一所职校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超市开业后,她就到超市来工作,一个月有2000元的收入。她告诉记者,她家有5口人,母亲因腰椎间盘突出,干不了重活,父亲每年挖虫草和务工,家里的条件改善了很多。据悉,仅综合楼就解决了10名建卡户的工作,工资在2000——2600元,仅工资收入就足以让她们脱贫。

河坡镇利用联合社168平方米的铺面,和四川老邻居合作开设博嘎·老邻居超市,截止目前约投入资金50万元,月营业额约为10000元。

仁青绒布告诉记者,目前,综合楼共出租铺面和仓库9间,铺面年收入135000元,还有2处铺面待出租,茶坊和厨房已经营4个月,茶坊月收入约为5000元,酒店收入月均4000元。投入资金约70万元,建设河坡手造馆;投入约50万元,计划开设河坡博嘎音乐坊。目前,正在加紧制作纪念建党100周年文创产品1000件套;联合社会同四川旅游学院、北京猛犸市集公司,开创新型手工艺文创产品30余件。拟在县城开设河坡博嘎老邻居超市。

满怀憧憬

移民搬迁绘新图

“要上虫草山的,坐我的车,收费合理,我会把大家安全送到山上。”5月16日,白玉县盖玉镇山岩村的足麦招呼着村民坐他的面包车。80公里外的山岩曾经是他们一家过去的居住地,山高坡陡路难行。

说到过去的贫寒生活,足麦黯然神伤,山岩,藏语意为“地势险恶之地 ”。汽车在深不见底的山路上盘旋,既颠簸又恐怖。这里被称作“原始父系的活化石。”几个弟兄的房子紧挨在一起建造,房体高大,便于自我保护,称为“戈巴”。这里的组织叫 “帕措”,藏语意为 “父系组织”,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宗族体制。在历史上,周边地区的人们认为此地难以管理,贫穷落后、血亲复仇。这里山高坡陡,耕地像一条条小布块散落在悬崖上,牛羊死亡最多的是失足摔下山崖。骑摩托车到镇上要一天的时间,每年三月都还大雪封山,运送物资还得靠挖掘机开路,开拖拉机到镇上要走三天,他就看到过山岩乡的一名司机在翻山时遭遇车祸而遇难。

足麦家的困境改变是从2019年12月开始的。过去的山岩山高路远,土地贫瘠,县上决定对他们村进行整村搬迁时,足麦举双手赞成,因为他家土木结构的房子摇摇欲坠,已经不适合居住了。县委、县政府在充分尊重老百姓意愿的基础上,经过动员和研究讨论后,决定在距离该村60公里左右、距离盖玉镇两公里处选址修建易地搬迁安置点,安置点于2019年9月完成验收,共建房屋109户,占地面积约有8.5万平方米。

蓝天白云下,群山环抱间,109套新楼房在青山绿水中错落有致,平直整洁的水泥路面直通各家院户,房屋前的小平地,已种上了小青菜。让足麦没有想到的是他花了不到1万元就住进了96平方米的楼房,一楼一底,连地板都铺好了。为了美观,他购买了桑拿板,自己动手,把房屋装饰一新,并花了3万元购买了家具和家电。

“我跑运输的钱足够家里开支,儿子在纳塔乡上班,还有两个孩子在镇上的学校读书,不用花一分钱。爱人每年挖虫草、捡菌子可以挣5万元。”足麦高兴地说,这里不仅交通便利,而且家家户户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等等。跟原来的生活相比简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他们搬过来后,孩子们可以就近在盖玉小学读书,医疗方面也很方便,这距离盖玉镇卫生院很近,家庭签约医生也会常常到这里给孤寡老人或者年纪比较大,患有高血压等疾病的人,定期进行检查。夏天的时候,老百姓可以到原来的村子上放牧、挖虫草、捡菌子等。同时也可以在附近的叶巴滩水电站里的饭店、茶楼、宾馆务工,镇上对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建卡户进行了培训,有了一技之长,收入更可观。

“以往我们只有靠挖虫草、捡菌子挣钱,而现在我们除了卖虫草和菌子,还可以在镇上打工。我们村利用了100亩土地种菜,建起了德沙孔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种类多,收成也好,每年销售蔬菜全村就有8万元的收入,现在路、水、电等等基础设施建设都特别好,生活是越来越幸福,非常感谢党和国家!”盖玉镇德沙孔村村民阿扎彭措说,县上还扶持成立了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出蔬菜种植、菌类加工、桶装饮用水等一批富有农家特色产品品牌,通过鼓励外出务工、开展摩托车维修技能培训等方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家庭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逐渐提高。



  • 上一篇:炉霍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项督查
  • 下一篇:改造安全用电设施 搬迁点群众用上放心电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71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