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基层治理“三难”如何破? 巴塘的探索成效显著

四川日报    2021年04月26日

巴塘县田园栈道。

  □曾蓝 (图片由巴塘县委宣传部提供)

4月20日,巴塘县城边的夏邛镇道冉村内一片祥和景象,大家像往常一样忙碌着。年轻的次拥志玛正在自家厨房清洗新鲜的樱桃,准备做个果酱,灶台上锅内汩汩翻腾,飘出阵阵香味;47岁的阿昂拿着电钻,和3名工人一起,将自家2楼的4个房间装修一番,打算做民居接待;村民甲措正在手动测量家里温泉池的水温,天然温泉水刚冒出时有70多度,甲措要等泉水下降到合适温度,再灌入4个温泉池,为晚上客人到来作准备……

  “在巴塘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73公里外的苏哇龙乡南戈村58户水电移民,今年集中搬迁至道冉村,水、电、网通了,家家户户住进‘小别墅’,屋前还开辟了小菜园。”道冉村党支部书记阿西说,“搬迁后,村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其中20户愿意发展民居接待的村民,分别获得了10万元的引导资金。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现在大家看病、上学、生活、就业,都很方便。”

  巴塘县海拔2580米,国道318线穿城而过,相对于周边各县,巴塘县城海拔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被誉为“高原小江南”。近年来,很多外来人口迁徙而来,在巴塘县城所在地居住、生活、就业。目前,县城总人口3.5万,其中有1.5万是近年来新搬迁人口,其中包括水电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省外及周边县迁入户、县内自主搬迁户等。

  怎样做好对基层群众的服务工作,实现“管得好”“科学管”?巴塘结合实际,乘着甘孜州全面深入开展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工作的东风,对标搬迁融合、群众办事、边界纠纷三大基层治理难题,积极探索破解之道。

一破搬迁融合难题

创新“双向合作”机制,“外来户”成为县城“本地人”

  “今年虫草采挖马上开始,村民都会回到白玉县。等采挖季完结,再回到巴塘县城,继续在这里生活、工作。”白玉县盖玉镇当妥村干部拖九说,“我和家人搬到巴塘已经20多年了。”

  巴塘和白玉相邻,考虑到气候、海拔、生活条件等因素,有120多户白玉群众搬到巴塘县城,目前都居住在夏邛镇。“我们的户籍依然在白玉,日常生活在巴塘,享受与巴塘居民一样的待遇。”拖九说,“2018年,住在夏邛镇四里龙村的30户白玉搬迁户向夏邛镇政府反映,申请修建入户路,当年,便捷的水泥路就通到每家每户。”

  拖九不仅是白玉县的一名村干部,同时还是巴塘县夏邛镇移民选区的人大代表之一。平时除了宣传巴塘本地政策、森林草原防灭火、疫情防控等,还会深入社区了解居民情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

  近年来,巴塘县积极探索迁入地、迁出地“双向合作”机制,主动对接周边县,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采取迁入地(属地)管理为主;在政权建设、村级事务、重大事项等方面,采取迁出地(行政)管理为主,搬迁群众积极配合社区、村镇工作,和当地群众和谐共处。

  同时,巴塘县创新开设移民选区,引导迁入群众积极参与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让“外来户”牢固树立“大家庭”意识;同步覆盖搬迁群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初步实现了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外来人员综合管理模式,实现搬迁群众“主动管、自愿管、科学管”。

  针对本县内易地搬迁情况,巴塘县坚持党建引领,将地巫镇桃源易地搬迁作为试点,在3个行政村建立“联合党支部”,选优配强3名村支书,形成“集中领导、分片负责、统一指挥”的治理模式,实现搬迁群众“管得住”;建立“联合治理委员会”,下设就业产业、便民服务、物业管理“三个中心”,对119户595名搬迁群众进行统一管理服务。同时,广泛开展“六无平安村”创建,以群团服务站、扶贫超市为载体,以积分兑换物资的方式,激励群众遵纪守法、创先争优,确保迁入人口“管得好”。

  “我们搬迁来的甲雪、中真、坝伙3个村,成立了联合党支部,大家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建立了群团服务站、扶贫超市,大家可以用积分在超市里兑换物资。”地巫镇甲雪村党支部书记格松吉村说。

二破群众办事难题

实行全科网格化,群众满意率95%以上

  “格来了!格来了!”4月19日,夏邛镇架炮顶村,有两户村民因为扔垃圾产生纠纷。有村民将吵架的视频发在村级微信群里,正在国道318线上搞宣传的四郎翁姆看到视频,赶紧跑去劝架。

  四郎翁姆原是架炮顶村的会计,现在是一名专职网格员,村民的大小事务她都要参与协调,村民亲切地以“格”来称呼她。在夏邛镇,与四郎翁姆一样的网格员还有40人。

  近年来,随着巴塘县经济社会发展,人口不断攀升,社会治理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个别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的问题受到群众诟病。

  为破解群众办事难问题,自去年开始,巴塘县“全域并集”打造全科网格队伍,成立141个“全科网格”党支部,全县划分123个网格,共设138名网格员,坚持至少“一格一员”。网格员有7大身份,分别为信息采集员、隐患排查员、市域监督员、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事务代办员、困难帮扶员,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问题。

  巴塘推行“全员并肩”解决群众大小事,建立网格、村(社区)、乡(镇)、县四级联动处置机制,做到“小事自主消化、大事逐级上报、急事要事第一时间报告”;通过“全网并联”建设大数据中心,实现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三网”互联,“雪亮”“慧眼”“天网”工程以及社会网“N网”互通,采集录入网格、人口、房屋等数据1900余条;截至目前已录入30000余条信息,仅2021年1-4月网格数据处理达2800余条,建成四级综合指挥平台,建立“县—乡—村(网格)—网格小组—群众”五级微信群140个,从县级领导到网格员、户主等全部进群,实现群众的事件件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评判者。

  “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现在最慢两三天、最快几分钟就可以迅速解决;对于群众诉求受理,现在1个月可达60多条,办结率100%;推行24小时全天候运转,群众有问题我们随时关注随时解决……”夏邛镇党委副书记汪志鹏说,“群众对反映问题办理的满意率达95%以上。”

  在全科网格化推行过程中,巴塘县在夏邛镇试点,推行网格资源力量下沉,让熟悉基层情况、能及时反映群众诉求的人员来担任网格员,并通过明确薪酬待遇、强化激励保障,让网格员成为吸引力强的新兴岗位。

三破边界纠纷难题

疏堵结合、多管齐下,推动和谐相处

  “现在,白玉县沙马乡、巴塘县松多乡成功化解了边界纠纷,老百姓能和谐相处。”曾任松多乡党委书记,现任巴塘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扎西泽仁说。

  欧帕拉雪山位于巴塘县和白玉县交界处,是当地盛产虫草的地方。多年来,两县老百姓因为行政区划调整、虫草采挖等问题产生纠纷。面对老问题,巴塘县结合实际,与白玉县联手探索创新工作机制,打防并举、疏堵结合、多措并施,持续全面稳控边界矛盾,破解难题,推动和谐边界建设。

  自2017年开始,巴塘县自加压力,按照两县采挖协议,每年预算60万元,专门用于补贴采挖群众的资源管理费。对松多乡6个行政村前往欧帕拉雪山采挖虫草的群众采取一系列举措,增加群众收入——

  将涉及资源纠纷的松多乡,特别是没有虫草山的吉恩龙村民,一部分采取自觉自愿形式分流到理塘县采挖,一部分分流到乡内其他5个行政村采挖,从源头上降低了风险。

  立足优势,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抓实了产业发展这个增收核心,将松多乡确定为全县的产业示范带,大力发展高原特色蔬菜产业、矿泉水的生产加工和苗圃园区建设,打造形成“县、乡、村”三级产业基地,效益覆盖全乡7个行政村,带动了松多乡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推动“山上虫草”向“山下产业”转移。

  全力攻克农牧区群众就业难、无就业渠道的难点,多措并举,多渠道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目前仅松多乡已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解决14人为村内清洁卫生员,聘用99人为护林员,推荐5人为公益性岗位人员。

  通过精准脱贫项目,让有文化的年轻人通过相关培训,到县内外工地或企业务工。目前松多乡外出务工人员已达96人,破解了村民收入单一的瓶颈。

  “白玉和巴塘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优质服务就在身边。”巴塘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 上一篇:甘孜县特色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7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