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同心共筑新家园——直击丹巴县“6·17”梅龙沟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现场

甘孜日报    2021年03月22日

筑堡坎。

挖河道。

◎本网记者 兰色拉姆 文/图

2020年6月17日凌晨3时20分许,丹巴县半扇门镇梅龙沟发生山洪泥石流,阻断小金河,形成堰塞湖,造成G350烂水湾段道路中断,烂水湾阿娘寨村发生山体滑坡。而后,连日的暴雨和不断升高的河床,让位于下游的墨尔多山镇受灾严重。为重建家园,省、州、县高度重视,迅速启动灾后重建项目。当下,该项目建设正有力有序加快推进中。

有力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拉砂石、挖河道、筑堡坎……3月13日,在小金河墨尔多山镇红五月村河段,建筑工人们各司其职,有序忙碌。河对岸,一条坚固的河堤已经成形。

墨尔多山镇红五月村河段河堤修筑是“6·17”梅龙沟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一部分。自灾害发生后,修筑加高加固河堤成了墨尔多山镇和半扇门镇的当务之急。因地理条件特殊,丹巴县有着“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河堤的修筑对全县防洪减灾、保护岸坡稳定、防治水土流失等具有重要作用。

据统计,去年的“6·17”梅龙沟山洪泥石流灾害中,丹巴县仅墨尔多山镇就有红五月村、科尔金村、卡垭桥村和八科村共计155幢房屋受灾,其中有72幢房屋被完全冲毁,约640亩土地被淹没,近7.9公里安全饮水工程主水管受损,约23.85公里道路被破坏。

为重建家园,第一时间维护受灾群众的利益,丹巴县以“科学施策、从速推进”为原则,迅速启动了“6·17”梅龙沟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安置区项目。该项目估算总投40864.77万元,规划总安置户数222户,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安装工程、附属工程和堤防工程。

为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丹巴县迅速成立了“6·17”梅龙沟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项目资金争取组、灾损核报组、重建推进组、宣传报道组等8个专项小组,并落实了7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重建办具体工作。

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场坪平土石方开挖总工程量的96%,场坪平土石方填方总工程量的94%,预计3月底全面完成场坪土石方工作;红五月挡墙砼已完成36282m3,预计5月20日全面完成;丹巴中学挡墙砼已完成7804m3,预计4月10日全面完成;阿娘沟挡墙砼已完成6320m3,预计4月10日全面完成;新增卡垭桥挡墙砼预计5月20日全面完成;科尔金桥已完成桥承台建设,预计4月15日全面完成。

因回填区需自然沉降2个月,受灾群众民房重建工作预计于今年6月开始建设,9月投入使用。届时,受灾群众将从板房安置点搬到新居所。

全力确保群众生产生活

“堡坎修得不错,河道也挖得够深。要修得更牢固,才能抵抗灾害,我们才会心安。”3月13日上午10时许,望着远处的施工现场,李国华和妻子有了此番感言。

李国华今年73岁,是土生土长的红五月村人。在这片土地生活了多年,去年的“6·17”梅龙沟山洪泥石流灾害是他第一次所见。“过去从没涨过那么大水,更没出现过这么严重的灾害。” 李国华告诉记者,在此次灾害中,家里近7亩的耕地全被冲毁,房屋底层全被泥沙填满。

李国华家共6口人,灾害发生后,一家人都住到了安置点板房内。靠着政府和亲友送来的生活物资,全家的生活质量并没降低。李国华告诉记者:“辛苦了一辈子,灾害一来啥都没了,心里很不舒服。但好在有政府帮忙,我们吃住都不用愁,而且过不了多久,我们还会住进新房子,每当想到这,心里就舒坦多了。”

2020年6月30日,因水位上涨,河流变道,吴大全家的房屋和土地终究没躲过“被冲走”的命运。往年,吴大全每年都会在承包地里种植樱桃和核桃,然而受灾后,种樱桃和核桃成了回忆。

“有次三棵樱桃树就卖了1200元,生意好的时候,一年核桃也能卖近七八千元。”吴大全说。

其实吴大全是有防灾意识的。“6·17”梅龙沟山洪泥石流灾害后,吴大全将很多东西放在了靠山的邻居家,本以为他们家较安全,可谁知邻居家最先被冲。“水太大了,过去河边有块大半个房子大小的石头都被冲得无踪影。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自然灾害防不胜防,也让我看到了党委政府的无私和奉献,要是没有党委政府,灾害后我们的生活不敢想象,更不用说住进新房子了。”吴大全告诉记者,自“6·17”梅龙沟山洪泥石流灾害后,他就养成了看新闻的习惯,每当在新闻中看到政府迅速救灾、积极作为时,他就想起了自己受灾后感受到的“政府温暖”。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丹巴县积极贯彻落实关心关爱政策,共向受灾群众发放生活补助资金341.62万元,发放粮食价值22.22万元,并按照相关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受灾群众全部纳入城乡低保保障范围。同时,该县还为受灾群众发放过冬物资5741件,并争取到省、州各类帮扶及下达的灾后重建安置点建设资金1504万元,进一步强化了灾后重建工作的财政保障。

在重建中实现新跨越

如何高质优效开展“6·17”梅龙沟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丹巴县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丹巴县率先注重“取经”。在具体工作开展中,该县充分借鉴“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及我州金沙江“11·03”白格堰塞湖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以保障民生为第一要务,创新性地以“EPC”方式推动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使用“EPC”方式后,灾后恢复重建在3个月内完成了道路抢通保通、安置点建设项目施工监理单位招标、安置点场坪和防洪堤建设、河道疏浚、灾区D级危房拆除等前期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丹巴县在灾后恢复重建中不拆除梅龙沟口倒塌房屋,而是通过简要整理后在此树立纪念碑,以展现全县干部群众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坚定信念,党委政府始终以人民至上、不惧危难的伟大救援精神。

当下,乡村振兴的大幕已开启。趁此机遇,丹巴县打算将灾后恢复重建与藏寨新居、生态移民、宜居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在充分尊重受灾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采取统规自建、统规联建的方式,在项目规划中突出布局科学化、设施现代化和嘉绒特色,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红五月村支部书记袁坤军表示,灾后恢复重建完成后,红五月村将以打造文旅新村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美人脆苹果种植助力村民增收。同时,全村将继续做好防汛演练,做好防灾宣传,进一步增强村民防洪抢险意识。

板房安置点旁一块田地里,记者碰上了正帮邻居种玉米的袁坤俊。作为红五月村的一名防汛员,袁坤俊深知做好防汛的重要性,他告诉记者:“要不是经常巡视、演练,灾害发生时大家不可能快速撤离。”

袁坤俊家的耕地和房屋也在“6·17”梅龙沟山洪泥石流灾害中被洗劫一空。痛失家园,袁坤俊并没一蹶不振,反而满是憧憬。在他看来,只要有党委政府,一切都不用担心。他说:“从灾害发生到现在,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受灾群众的日子并不苦,我相信在党委政府的引领下,新家园会早日建成现,家乡会变得越来越好。”

翻土、和肥料、丢种子……一边劳作,一边聊天,欢声笑语中,不一会儿,袁坤俊和邻居们种玉米的进度快了不少。不久后,他们埋下的种子会在新家园尽情地沐浴阳光,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 上一篇:九龙县开展防灭火应急演练
  • 下一篇:小山村吃上“旅游饭”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69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