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绿水青山“淌”金银——康定市持续给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甘孜日报    2020年07月28日

世外桃园色龙村让游客流连忘返。

◎黄德丽 本网见习记者 周燕 文/图

“新都桥的天,随便一拍都是美图”“木格措的湖水,金光闪闪”“塔公草原上开满了鲜花”……这是来康定的游客朋友圈里,最常见的状态与评论。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从塔公草原到大渡河岸,从木格措到莲花湖畔,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纷至沓来,尽情领略高天厚土天蓝、水清、地绿的好风光。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好则发展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康定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保持生态环境质量优良为核心,以构筑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为抓手,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责任,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树立系统观,抓住关键点,打好组合拳,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从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初具雏形,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质量良性互动,再到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干净、城乡更美丽的康定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生态理念 开启“绿色之门”

近年来,康定市用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制度和最有力的措施,把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功能定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保持生态环境质量优良为核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已渐入人心,绿色发展的理念也正在情歌大地上付诸实践,呈现出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格局,引领康定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康定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生态文明工作,先后出台“姑咱+”综合整治生态环境组工作、城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等文件,越来越多的企业环保意识开始觉醒,群众关心环保的热情空前高涨。

一步一履中,牵动的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考。围绕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该市精心设计、高效统筹,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谋划,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逐步构筑起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堡垒”。

该市建立健全生态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动员公众及社会组织依法开展生态建设和志愿活动,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治格局。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剔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制度创新、能力提升、基础完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生态建设模式。

同时,建立健全生态投入机制,综合运用转移支付、本级投入、市场配置等多种方式,逐年增加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考核问责机制,制定完善生态绿色发展考核办法,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建立健全监测预警、重大污染应急处置、督察执法体制机制,加快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平台建设,实现对重点污染源的全天候监控,提高环境监测、环境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该市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机制,大力实施人才振兴工程,引进和培养一批环保专业人才和中介机构,配齐配足专用设备,提高环境监察水平。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机制,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加强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加强环境污染案件及重大资源类案件的审理和执行,以“零容忍”态度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推动生态改善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开创生态家园、美丽康定建设新局面。

绿水青山,在崭新的生态理念指引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全市立案调查环境违法案件9起,处罚总金额共计罚款64.4530万元。完成双随机执法检查64次,出动256人次,完成清废行动点位核查5个,办理环境信访案件10件。完成 “姑咱+”综合整治生态环境组工作,共出动执法车辆25车次,执法人员77人次,检查企业45家,发现环境问题91项,摸排9处侵占河道和乱倒建渣,1处侵占河道遗留问题及捧塔乡三处河道非法采砂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 10份,复工批复1份。完成城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检查重点项目工程工地62次,出动执法人员186人,发现环境违法案件2件,立案2起,结案2起,处罚金额17万元。完成19家企业、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

康定市用严格且细密的规章制度,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精准施策,用督查整改的实际行动和成果,守护和维护着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

生态建设 厚植“绿色之基”

7月19日,在康定市新都桥镇力曲河畔,记者看到不少游客被河两岸的美景吸引,在观景台上观赏拍照。他们不知道,如今草绿花红水清的美景,曾经却是淘金采砂后残留的乱河滩,经过治理才变成万亩花海。

据新都桥镇上柏桑一村村民汪青介绍,“上世纪90年代,这里沿河两岸的村民几乎家家参与淘金。2010年后又兴起采砂热,河两岸到处都是乱石堆和隐藏在河水中的巨大深坑。”

2016年开始,我州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力曲河乱河滩纳入康定市2017年折西万亩花海项目,总投资2300万元,项目区沿S215线绵延30公里,总面积10030亩。

在花海旁边,汪青与其他村民一起经营起骑马拍照的生意。“每年七八月生意最好,平均每天有1000多元的收入。”汪青告诉记者,河滩一天比一天漂亮,村子里开藏家乐、搞民宿的村民越来越多。

近年来,康定市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加强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五大体系”,完善“五大机制”,压实“四级责任”,严格落实“1+4”资源管理机制。深入推进绿化康定行动,扎实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加快力曲河百里湿地工程、格桑花谷等生态项目建设,持续巩固天然林管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深入推进砂石场植被恢复、饮用水源地保护、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地灾治理等重点工程,加快资源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地生态恢复。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措施,强化粉尘、油烟、尾气综合治理,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同时,全面落实河(湖、库)长制,设立河湖长316名,开展全市71条河流、12座电站、4个湖泊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提升清河、护岸、净水、保水成效。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严控新增土壤污染。

据州环境监测中心站等部门监测评估显示,该市城市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18个乡镇饮用水水源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一座城市的气质,在生态文明的浸润与渗透下,焕然一新。

生态保护 孕育“绿色之力”

“我们这次旅游最初的目的地是摄影天堂新都桥,昨天从朋友圈看到色龙村的美景,就直接过来了。色龙村干净整洁,古朴雅致!村内看不见一根电线,但设施却非常现代化,在这里走走停停、看看风景、赏赏霓虹、吹吹清风,在大城市久违了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广东的游客郑女士说。

地处大渡河东岸的孔玉乡色龙村,是康定市首批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2018年以来,色龙村按照“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的规划,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布局,对民居进行风貌改造,计划让当地村民吃上生态旅游这碗饭。

让村民们意外的是,政府投资400万元,最先建设的是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改变了色龙,每家每户的吊脚楼厕所被改造成景观,厕所功能被新建的卫生厕所取代。厨房垃圾统一由村里专人收集,污水经地下管网进入生活污水处理站;生猪等牲畜粪便集中在化粪池作有机肥处理,粪水同样进入污水处理站。”在孔玉乡党委书记贺冬看来,发展乡村旅游,既要改善当地的居住条件,也要保护好绿水青山。只有环境好了,色龙的发展才能长久。

如今,山青水秀、民风淳朴的色龙村,成为城里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色龙村的旅游发展见证了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成果,康定市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在田野山谷间生动地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以来,该市按照省委“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和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的要求,加快推动“一园二谷三景四区五基地”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生态经济,走出一条具有康定特色、藏区模式的生态绿色发展之路。

坚持“西山东水”产业布局,加快跑马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打造,充分利用康定温泉优势,启动中谷、榆林温泉小镇建设,培养市场核心竞争力。围绕“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主题定位,全力打造“一核五园”,建设大渡河康养谷。启动贡嘎西坡、亚拉雪山、跑马山“三景”开发,大力发展山地旅游、民俗旅游,促进山旅、水旅、农旅、牧旅、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康定旅游大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同时,坚持“西大东精”农牧产业布局,大力调整生态农牧产业结构,打造万亩高原有机蔬菜、万亩黑青稞、万亩羊肚菌、万亩中药材、万亩小杂水果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打响“一瓶酒一瓶奶”品牌,按照“一路一带一景观”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高原乡村旅游。推动水电消纳示范园区建设,加力推进鸳鸯坝药业园区、甲基卡锂辉矿业园区、康定奶业园区、金汤石膏工业园区“四区”建设,启动新都桥物流园区前期工作,实现工业园区绿色生态化,将园区打造为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旅游观光、绿色生态为一体的综合体。

环境就是民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康定党员干部群众铭记于心、躬践于行,正走出一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



  • 上一篇:“天空之城”绿满园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