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黑风顶村通了致富路

甘孜日报    2019年09月10日

◎县委中心报道组 杨全富

一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拥有运动场地的村级活动中心,鳞次节比的藏族民居……眼前的这一切,令人难以将黑风顶村与昔日的贫困村联系起来。仿佛隔了一个世纪似的,其实,这变化才经过短短的两年时间。

两年前,这里还不通公路,人们还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黑风顶村,村如其名。“站在山上怕摸天,睡在地边怕滚坡。身边挂过高原风,脸面敷上高原红。”,这就是昔日丹巴县黑风顶村的真实写照。如果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说说这里的艰难,每一个人都能倒出几背篓的苦水。

山高谷深,一直以来就是人们对黑风顶村的印象。十年前,从山脚到山顶,只有一条人畜踏出的道路,在山林间紧紧的缠绕。那时候买一袋盐都要跑到山脚下的商店里去,运输全靠人背。有很多老人从来就没有走出过大山,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由于海拔高,生态环境异常脆弱,土地异常的贫瘠,农业生产还在使用最原始的耕作方式进行。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温饱线上徘徊,为了能吃上一顿饱饭,村寨里的青壮年们只得选择外出务工,有些人一去就是好几年。

村民周兆海就生活在黑风顶村里,十几年前,他也曾几次想要离开这片曾经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土地。想起过去的日子,周兆海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他指着脚说:“那时候,上山下山全靠自己这双脚,而且路又不好走,就别说什么发展了。娃娃些都只能等到八九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时,才放到乡中心校去住校,老年人生病了,都只能硬扛着,实在不行,自己找点草药。”几亩薄地、几头绵羊、六口人,一座风雨飘摇的藏房,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周兆海不得不选择“离家出走”。

就在周兆海准备离家出走的这一年,刚当上该村第一书记的杨志贵听到周兆海要走的消息后,顾不得多想,在夜色之中向着周兆海家走去。看着第一书记杨志贵来到他家,周兆海很是诧异,连忙将杨志贵请进家里。两人坐在四面漏风的堂屋里,一边喝着清茶,一边拉起家常。在交谈中,杨志贵单刀直入,掰起手指头为周兆海算了一笔账,讲解政府脱贫攻坚的政策……周兆海被杨志贵诚挚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所打动,暂时放弃了出走的念头,决定在村寨里留一年试试。

这一年里,一条水泥路直通周兆海家门口。路修通后,杨志贵为周兆海专门定制了一套脱贫方案,就是让他在原先那一片广种薄收的土地里种植适宜当地气候的名贵中药材,同时将养殖蜜蜂作为第二产业。

这一条天路,彻底改变了周兆海一家人原先的生活,让他对过上幸福生活充满了信心。2018年,周兆海用无息贷款办起了小卖部。到年底,用赚来的钱买了一台磨面机,办起了面粉加工厂。一年净赚五万余元,当年脱了贫,走上了致富之路。如今,周兆海将原来的房屋拆除,在原址修建起了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藏族民居,还购买了一台“宝骏”越野车,开始搞起了运输业。

道路的修建,给黑风顶村带来了幸福的生活,让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经济发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力。2018年,黑风顶村贫困发生率较2015年下降了23.5%,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9780元。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丹巴县投入交通基础建设资金突破2亿元,修筑通村通达路177条1400多公里; 实施“交通先行”战略三年来,伴随着近3亿元资金的投入,128条828公里通村通畅公路更是让全县4万多农牧民群众信心满怀地踏上了奔康之路。







  • 上一篇:石渠县为返乡农民工营造干事创业环境
  • 下一篇:新龙县重奖体育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