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幸福日子比蜜甜

甘孜日报    2019年05月13日

甘孜县茶扎乡银多村易地搬迁安置点见闻

巴扎的妻子在烧茶。

村支书呷呷在帮益比一家算经济账。

巴扎一家。

    ◎本网记者 马建华 见习记者 唐睿 文/图

    5月8日,纷纷扬扬的雪花飘洒在甘孜县茶扎乡草原上,银多村一排排风格统一的牧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记者走进牧民巴扎的定居房,钢炉上炉火烧得正旺,室内温暖如春,一家人围坐在炉火旁兴致盎然地观看电视节目。“喂,你那里有虫草卖吗?”“我这两天挖的虫草已经被老板上门收购了。你如果需要,等我上山挖到了虫草再和你联系。”巴扎接到一个收购虫草老板的电话,心情十分愉悦,这段时间正在采挖虫草,牧民都在抓紧时间上山挖虫草,希望能够挣到更多的钱。巴扎告诉记者,开始采挖虫草以来,他和爱人都上山去挖虫草,到目前已经卖了9000多元了。细数2018年的家庭收入,巴扎更是笑脸如花。

       现年50岁的巴扎谈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不禁感慨万千。2018年,党委政府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高山牧民实施易地搬迁集中安置,以统规自建的方式,牧民投劳折资,按照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修建安置房。去年底,他拿到了新家的钥匙,木地板、瓷砖、天花板、房间门、厨房、卫生间都是崭新的,政府还帮忙订购家具家电,他购买了冰柜、洗衣机、电视机,温馨的小家其乐融融。每家门口都有一个小院坝和一块菜地,自来水管就在家门口。集中安置点内,篮球场、健身器材、公共绿化带、太阳能路灯一应俱全。

      搬进新家那天晚上,巴扎兴奋得睡不着,摸摸崭新的家具,瞅着漂亮的新家,巴扎和家人恍若梦里。

     “我这个住房有100个平方米,易地搬迁资金投入17万元,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巴扎兴奋地说,能够住上好房子,是托共产党的福。

      回忆噩梦般的贫苦日子,巴扎记忆犹新,去年以前,他还生活在龙须卡牧场,那里只有3户牧户。他家是无畜户,依靠挖虫草、贝母、打零工艰难度日。由于交通落后,汽车开不进来,龙须卡牧场距离乡政府要走一天的路,即便挖到了虫草和贝母,在乡上也很难看到收购的商贩,拿到乡上来交易一趟要花费一周的时间。因为牧场没有手机信号,他买的手机也只能偶尔到了乡上使用一下,到了牧场,手机就成了摆设。像他这样年龄的牧民都没有读过书,没有到过甘孜县城的老年人大有人在,没有钱,没有车,牧民想走出大山更是难上加难。没有路、没有电、没有安全饮水,住在潮湿寒冷的黑帐篷里,许多人都患上了风湿关节炎。如果依靠打工或者副业收入,他这辈子都不可能住进现在漂亮的住房。

      改变从2016年底开始,通往乡政府驻地的碎石路被改建成了油砂路。2016年,县委、县政府修建了高标准的易地集中安置房,当时仅有12户牧民享受到了这个好政策,2018年,又修建了97户,他便是这批易地安置的受益对象。

      告别了高寒潮湿的牧场,巴扎一家人喜气洋洋地住进了新家。大儿子17岁了,因为没有文化,现正在茶扎乡小学补习文化。“我做生意不会算账,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不能让下一代再重演我们这一代没有文化的悲剧了。”巴扎说,学校、卫生院就在安置点200多米远的地方,党委、政府和村干部动员牧民送子女入学,他毫不犹豫地让两个孩子入学,不用花一分钱,还有生活补助,希望大儿子有了文化,学到了技术,打工挣钱就不难了。

      “现在通了4G网络和广电村村通,村民都买了手机和电视机,能够观看新闻节目,许多没有去过的地方都能够在电视上看到,村民还学会了使用微信、拍摄视频,想和亲朋好友联系,打开微信通过语音视频,亲朋好友就在眼前;路通了,商贩进来了,乡上成立了合作社,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收购村民的虫草、贝母等,我们的农特产能够卖上好价钱了。”巴扎说,这几年,乡上建设项目比较多,挣钱的机会也多,他购买了一辆拖拉机,在工地上开拖拉机一天能挣300元钱,如果只是在工地上务工,一天也能够挣到150元。有钱的村民还购买了大卡车,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到一趟县城只要两个多小时,身体健康的老人走出了大山,到了县城、康定等地。

       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住院看病自己负担不超过5%,县上的医务人员还经常到村里来免费筛查包虫病、白内障患者,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实行免费治疗。

     “去年,我和爱人通过打工、挖虫草、贝母,加上草补、林补等惠民资金,村上还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巡河员,我每周去清理河道,排查安全隐患,每个月有500元的工资收入,一年就有6000元,年收入超过了5万元。”巴扎带着记者参观他才开不久的小卖部,方便面、矿泉水、饮料、饼干、糖果等生活物资琳琅满目,他的爱人还打算卖凉粉等小吃增加收入。憧憬未来,巴扎一脸喜悦,作为一个没有文化的牧民,能够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这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走进牧民益比家里,他的妻子正在给上小学的女儿梳洗打扮。崭新的碗柜、电视柜、衣柜、藏床、藏桌,干净铮亮的锅碗瓢盆,地板上看不见一点杂物。村支书呷呷让益比拿出惠民资金明白卡逐一念给益比听:2018年林补3942元、草补3192元、打工5000元、虫草收入1.2万元……收入两万多元,益比笑得合不拢嘴。2014年,益比是无畜户,人均年收入仅1500元,短短几年时间,他们一家不仅住进了崭新的安置房,人均年收入还超过了6000元。

     “格萨尔王城今年8月就将开城迎客,我们村322平方米的客栈已经建成,也和相关企业签约,每个平方按照20元收取租金,一年就有7万多元的收入;创办的集体牧场也有收益,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民就可以分红。今年,你再加把劲,把副业搞起来,出去打工挣钱,一定会比去年的收入更多。”呷呷说,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都要珍惜难得的机遇,摘掉“穷帽”,过上红火的日子。益比不住地点头,温暖的房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如今,搬出穷窝,住进新家,益比家的日子就像嘴里含着蜜,甜到心里。

      走出益比家,地面铺上了一层积雪,健身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感党恩、奔小康”的标语格外醒目,绿化带里撒下的花卉草种正在发芽,一个生机盎然、富足美丽的藏寨耀眼夺目,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牧民们撸起袖子辛勤地耕耘着崭新的未来。



  • 上一篇:德格在全省率先推出 “三维码门牌”
  • 下一篇:电商扶贫拓宽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