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兴牧富民奔小康——理塘县推动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记

甘孜日报    2019年04月25日

牧民牧场打工。

游客草原旅游。

牦牛绒加工。

◎县委宣传部 叶强平 文/图

沿袭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牦牛始终逃不出“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这是被誉为“蓝色星球下最后一个游牧部落”理塘县高寒牧区过去的真实写照。

而如今,牧民住进了温暖的定居房,冬春牧草不短缺了,集体牧场效益凸显,牧场变景区,牦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传统牧业正一步步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定居兴牧 牧民过上幸福新生活

曲登乡浑查村70多岁的牧民伍金一家以前住在海拔近5000米的欧地科高山牧场上,几根柱子撑起牛毛织的帐篷就是一个家。夏天怕落雨,冬天怕下雪,光线也暗,湿气也很重,全家人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风湿病。伍金说:“没有在高寒牧场上过游牧生活就不知它的艰难和困苦。”

2009年9月,理塘县启动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伍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全县完成24个乡(镇)的68个牧民定居点,共7498户、32120人的定居房建设,全部牧民实现了“下马定居”。同时配套建设68个牧民定居点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从“阴暗潮湿”的帐篷到“亮敞温暖”的定居房,从“数星星”到“看电视”,从小病拖成大病、偏远无法上学到就近看病、读书,从原始生活到学会使用家用电器,游牧民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宏伟目标。

草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浑查定居点,每家每户房边都有一亩左右的种草基地,村上有打贮草基地,涌现了一批种草专业户。牧民昂旺丁真说:“像我们这个高寒牧区,是雪灾经常‘光顾’的地方,一次雪灾,作为‘命根子’的牲畜损失惨重,稍不注意,所有的家产就会‘洗白’。今年春天下了好几场大雪,我家几十头牦牛都没缺过饲草。”

昂旺丁真得益于理塘县确立的“以草为业、种草养畜”的发展模式。在奔戈乡卡灰村霍曲吉祥牧场每年仅牧草出售人均增收达200元以上,牧草种植已成为促进牧民脱贫增收的“绿色产业”。全县已完成退牧还草735万亩,每年实施草原禁牧补助428万亩,草畜平衡奖励632万亩,累计完成出栏减畜70余万羊单位。实施草地改良20万亩,人工种草、卧圈种草15万亩,新增青干牧草4200万公斤,增加草原承载6.3万羊单位,建设贮草库7个4000平方米。

“基本形成了‘县有抗灾保畜贮草基地、村有村级打贮草基地、户有户营割草地’的三级牧草基地新格局,做到‘小灾可控、中灾能防’,破解了高原牧区冬春牧草短缺的现实问题,减少人畜对草原生态的破坏,有效推进了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大平衡。”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负责人翁登说。

抱团发展 农牧民齐心闯出致富路

藏坝乡是理塘县出了名的穷乡,全乡7个行政村有6个是贫困村。贫困面这么大,贫困程度这么深,要脱贫,这让乡党委书记健康感到担子的沉重。2016年年初,5次村民大会,10多次村“两委”会议,抓住12.9万亩草场优势,终于将全乡村民抱团发展养殖业敲定。

通过“规模养殖场+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在县财政拨启动资金100万元,全乡468户每户入股1头牦牛,自主管理、自主运营,藏青扎喇高原牦牛专业养殖合作社2016年4月中旬启动运行。甲空村贫困户益西曲扎说:“他家没有劳动力,想发展什么都困难,自从有了牦牛专业养殖合作社,就像把牦牛存到‘银行’里,年底就可以分红,并且非贫困户与我们贫困户是按三、七分成,到哪里也找不到这样的好事”。通过产权量化、确股到人、按股分红的方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民”。

理塘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农总畜牧师毕堂平说:“我局成立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集体牧场专家服务团队,制定了标准化饲草料基地建设规程、半舍饲养殖技术标准、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规范,强化技术措施为集体牧场服务。”

像藏坝乡一样,曲登、村戈、奔戈3个纯牧业乡开展以组建优质牦牛集中饲养,配套修建先进标准化的饲养基础设施,并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设溯源、疾控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体牧场建设。集体牧场的建立,实现了牧民从家庭养殖到集中规模养殖方式的转变,建立专合组织集中出栏出售,解决了老百姓惜杀惜售的问题。春季牲畜死亡率下降至2%以内,商品率提高5%以上。

股份制的集体牧场实现了“户户参与、整体发力、共同致富、抱团发展”的利益新格局。2018年,理塘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在全县11个乡13个贫困村建立集体牧场13个,780牧户3800多人加入集体牧场,其中贫困户157户729人。截至目前,集体牧场养殖牦牛2100余头,出栏牦牛305头,出售牛奶3万公斤,实现收益280万元,入股户均分红820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分红950元。

转变观念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理塘牧民们一直以畜多为荣,成为制约该县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牧民增收的“瓶颈”。为改变群众思想上存在的误区,建立出栏出售奖罚激励机制,调动牧民出栏出售的积极性。

牧民愿意卖,可卖给谁?理塘县远离大中城市,农畜产品加工滞后,市场渠道窄,严重影响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理塘县把畜产品肉奶加工作为突破口,重点扶持理塘高城鹏飞牦牛肉加工企业,引进蓝逸奶制品加工企业,引导企业与集体牧场和牧户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牧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公司与合作社达成了牦牛肉奶长期保价收购协议,大力推广订单保收模式。加工企业不断改进加工工艺、规范工艺流程、研发加工新产品,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了产业链。

目前,鹏飞公司年屠宰牦牛2万头,加工高原特色的风干牦牛肉、金丝肉干等系列产品已远销成都、重庆、广州、西藏等省市区,年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蓝逸公司收购牦牛奶60余吨,加工生产地方风味的牦牛奶、牦牛酸奶、冰淇淋等产品投入市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25万元。通过创新机制与畜产品加工企业组合发展,有力带动了理塘县2000多牧户1.2万牧民大力发展牦牛养殖,实现牧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2018年7月31日,奔戈乡卡灰村牧民格拿一边数着卖46.2斤牦牛绒得到的1963.5元钱,一边高兴地对理塘县亚吉牦牛绒加工有限公司收购员土旦说:“以前我们一直为牦牛掉下的毛绒头疼,没想到现在还变成了宝。”

目前,公司与理塘县曲登等5个乡的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牦牛绒收购合同,带动周边邻县乃至其它藏区牧民卖牦牛绒的热情,2018年已收购原绒10万斤,老百姓直接收益1000万元,推动畜牧业经济和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

2019年,《理塘县现代农牧业产品加工贸易区规划》提上了议事日程,制定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县城西征地1050亩,建立康南农畜产品集中加工园区,引进三家龙头加工企业入驻园区,理塘县的畜牧业产业链条将不断延伸。

专业合作社 让牧旅联姻结硕果

广袤的草原、绿色的畜产品、传统的牧区生活是广大旅客向往的地方,理塘县紧紧依托资源优势,以“八一”国际赛马节为载体,以节会友,以节招商。积极培育以草原观光、摄影、骑游、放牧、住帐篷、吃藏餐、休闲娱乐、产品展销为一体的旅游接待服务中心。

2014年以来,在奔戈乡卡灰村组织牧民出资出物组建了“霍曲吉祥牧场专业合作社”,重点打造牧旅结合休闲观光示范点,入社会员覆盖卡灰村174户牧民群众1133人,2017年霍曲吉祥牧场实现特色餐饮和休闲娱乐外包出租22万元、民居接待7万元,实现了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非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

牧场变景点、家门口打工、奶产品销往北京等高端市场,这是奔戈乡卡灰村牧民过去想都不想的事情,通过多年的牧旅联姻,探索走专业合作社路子,在美丽卡灰的草地上“长”出了幸福花。

提起“所波大叔骑友之家”,在网上和骑友中名声很响。2011年,所波大叔从禾尼乡中心小学退休。看准了中国最美景观大道上毛垭大草原这个商机,就动员儿子建定居房搞民居接待。他的“骑友之家”一开张以方便、安全、干净且价格便宜吸引了不少骑友。在高原藏区旅游旺季,所波大叔的“骑友之家”每天基本满客,去年收入就有70多万元。

地处国道227线的濯桑乡汉戈村,实施汉戈村民俗接待中心项目,打造汉戈花海,修建赛马场、游客中心、锅庄广场等,引进成都国旅在花海草地旁建起甘孜州首家星空帐篷营地。2018年开发的星空帐篷营地20万元,花海有17万元管护费,黑青稞卖了3、4万元,还有广告费、出租收割机,村集体经济纯收入50多万元。汉戈村人均年收入从2016年4800元上升8800余元。

理塘县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牧民转产转业,在国道318、227沿线大力扶持“藏家乐”“牧家乐”“自驾车营地”“骑游之家”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发展,引导牧民从事旅游接待及旅游小商品加工,目前全县已有上规模“骑游之家”等接待服务场所15家,从业人员100余名,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户均年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牧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为该县探索建立现代草原畜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住暖房,兴产业,牦牛产品俏四方。理塘县紧紧依托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立足草原畜牧业优势资源,培育集体牧场经营主体,探索建立草基地,搭建肉奶销售平台,有力推进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草原处处也呈现出牧区新生活的壮丽画卷。





  • 上一篇:稻城县植树造林添新绿
  • 下一篇:康定市法院乡村法律服务点正式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