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赤诚它西真“赤诚”

甘孜日报    2019年03月25日

记石渠县色须镇张君村第一书记赤诚它西

◎县委中心报道组 尼杜 红英 记者 刘小兵

他是扎溪卡草原土生土长的康巴汉子、他是脱贫攻坚一线默默无闻的战士、他是群众心中值得信赖的亲人、他是家人眼里冷漠无情的“工作狂”。他就赤诚它西,扎根基层29年,一线扶贫4年,这个已经55岁的“老头子”,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始终保持着对家乡和事业的赤诚之心,勇挑重担、服务群众,成了在当地广受认可的好干部、好党员。

主动当扶贫“螺丝钉”

1964年,赤诚它西出身在石渠县呷依乡八若一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在解放前,他的父辈都是底层群众,饱受压迫、受尽贫苦;解放后,他的父亲成了当地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正因为父亲有了工作,家里的条件也有所改善,赤诚它西得以入学读书,并完了小学学业。

因为上过学,又是共产党员,而且勤劳能干、处事公正,赤诚它西年轻时就在村里颇有威望,1990年,他顺利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此后又转任呷依乡八若三村党支部书记。

1997年,赤诚它西抱着增长见识、改善生活的愿望,进入石渠县农村信用社工作,并于2013年成长为石渠县农村信用社洛须镇分社的负责人。

2016年,扶贫工作纵深推进,石渠县农村信用社需选派一名骨干力量到该县色须镇张君村担任第一书记。原本可在岗位上平稳退休的赤诚它西认为这是一个自己发挥所长,回报家乡的机会,便主动申请担此重任。因为做过村干部又是本地人,他的申请顺利被单位批准。

2016年8月,赤诚它西抱着满腔热情来到张君村,准备大展拳脚,但实际困难比他预想的要多。

张君村距离石渠县城45公里,全村共143户536人,是纯牧业村,拥有天然草原132179亩,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草原沙化严重、鼠害突出,牧业承载能力低。加之没有产业支撑、缺乏其他非政策性收入来源,当地群众大多依靠政策补助和有限的牧业产出生活,全村共有28户117人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又因为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当地群众习惯了得过且过,“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有人把脱贫攻坚当作是一次“躺在床上吃福利的机遇”。

面对艰难的基础条件、薄弱的发展基础和消极的贫困群众,赤诚它西心生失望,但也愈发坚定。有人劝他说:“反正都要退休了,要不找个理由让单位换人算了。”他却说:“国家实施脱贫攻战略,是群众的福气、是家乡的机遇,很多外地干部都在我们石渠辛勤工作,作为本地人我更要服从工作大局、听从组织安排,当一枚扶贫路上的‘螺丝钉’,拧在哪里,就要在哪里发光。”这一举动,也让村民对他有了信心。

用心做脱贫“领头羊”

决心扶贫并了解基本情况后,赤诚它西迅速转变角色,担起了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

脱贫全靠党的政策好,奔康要靠自己加油干。针对群众自我脱贫意识薄弱的现状,他通过全覆盖收集村民意见、小范围召开牧民党员商讨会等方式,反复摸排调研、宣传动员,积极收集群众心声、统一群众思想、确定发展思路,最终点燃了大家“试一试”“拼一把”的信心。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根本支撑,针对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可行性产业少、扶贫资金短缺等困难,他积极动员村“两委”攻克产业发展难关,并入户走访了解群众的产业发展愿望,积极把握扶贫政策,争取产业帮扶资金。在他担任第一书记的第3个月,张君村的牦牛养殖合作社、摩托车修理厂和小型商店成功运营,这3个集体经济的成功培育,为该村脱贫提供了支撑。为了保护集体经济,他总在偷盗案件高峰时期,骑着摩托在山上巡逻,经常到凌晨两三点才回家休息。合作社的115头牦牛在他的精心管护下,从未有过任何闪失。为了准确掌握合作社的经营现状,他总是搞突击检查,一名曾在合作社务工的群众告诉记者:“他可能出现在凌晨五点挤奶现场,可能出现在午后喂牛时分,也可能出现在傍晚收圈的时候,我们一点也不敢偷懒。”在他担任第一书记的两年里,张君村累计进行了4次分红,分红金额达3万余元,产业的发展也坚定了群众脱贫奔康的信心。

草场是张君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源,受历史影响,该村与邻村或者同村的小组之间时有草场纠纷发生。一旦有纠纷发生,他都第一时间冲在一线,四处奔走,用心调解矛盾,有时候需要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他自己的胃病因此一再加重,常常疼得直不起腰,只能靠药物缓解。平常时候,他也会引导群众依法办事,避免草场冲突。在他的努力下,该村的草场纠纷问题得到了控制。为了提高群众对村“两委”的信任,他极力主张全面做好村级财务公开。为了推动财务公开,他垫资1万多元,购买了村级办公设备,并手把手教学,教其他村干部落实财务公开的相关工作要求。在他的耐心指导下,张君村财务方面从未出现过纰漏,群众对村“两委”的信任度也稳步提升……

年过五十,干事热情却不输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别人调侃他:“你真当自己是钢铁侠?”他坚定的回答:“第一书记就要担当第一责任,虽然我是个老头子,也不能当最后一名,必须当好群众脱贫的领头羊。”

遗憾成家庭“局外人”

在赤诚它西的工作本里写着这样一句话:“只要群众需要,只要工作需要,不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必须出现。”当地群众都清楚,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可是,对于家人,赤诚它西则有点“不靠谱”。

严格来说,赤诚它西家中缺少劳动力,他的爱人早在10年前就被查出有先天性心脏病,之后又患上了甲亢,经常需要入院治疗;他的儿子、儿媳都忙于打工挣钱,孙女还不到3岁。按理说,他这样的情况,应该抽出更多时间照顾多病的爱人和年幼的孙女,可是他却把大多数时间花在了工作上。

有时,妻子疾病复发,他也只能匆忙将其送到乡镇卫生院,就又返回脱贫攻坚一线;有时妻子住院,儿子和儿媳无暇照顾,他又丢不下手上的工作,就只能托亲戚到医院帮忙照顾。2017年11月的一天,天突降大雪,威胁合作社的牲畜和草料,赤诚它西立刻组织村干部和群众采取抢险措施,正当他在大雪中忙碌的时候,邻居打来电话说他爱人心脏病复发了。但是他却决定请邻居帮忙把爱人送到医院,自己继续在现场抢险。他原本打算安置好牲畜和材料,就到医院照顾爱人,让她醒来的第一眼看见自己,但是脱贫验收准备工作让他抽不出身,直到爱人出院回家,他除了愧疚、担心、自责,什么也做不了。

不只是对爱人没有尽到责任,赤诚它西对女儿和孙女同样充满愧疚。在女婿病危通知单下来的时候,他本该陪在女儿身边,告诉她不要怕,鼓励女婿要振作要坚强,但是他却在为村上的产业发展忙前忙后。孙女已经快3岁了,他还没有认真照顾过她几天,也没有陪她过上一个生日……

在外人和家人眼中,他似乎已经成了自己那个小家庭的“局外人”,爱人和儿子有时会对此抱怨,他也常对家人说:“再坚持一下,等我有时间了,一定好好陪你们。”但他却总是食言。

2018年,张君村顺利脱贫摘帽,组织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让他卸下第一书记重担,到已经脱贫的色须镇赤贡村担任驻村干部,配合该村第一书记巩固脱贫成果。原本以为肩上的担子轻了,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家人,但大多数时间他依旧在为群众的事忙碌。

当记者问:“扎根扶贫一线,你有没有想过值不值得?”时,赤诚它西在电话里沉默一阵后说:“很多时候,没有心思考虑值不值得,我只晓得既然这个工作交到我手上我必须把工作做好,群众待见我,我就高兴。只是实在对不起家里人,没照顾到他们,还经常让他们为我担心。等我退休了,一定好好陪伴他们,弥补他们。”





  • 上一篇:稻城县机改后党政机构集中挂牌
  • 下一篇:丹巴县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