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农业+”成为道孚产业发展新引擎

甘孜日报    2018年07月17日

园区工人正在采摘蔬菜。

炎热夏季烈日当空,道孚县格西乡安珠农业生态示范园内却是绿荫葱葱。7月9日,当记者来到园内时,只见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棚内草莓、番茄等各种水果和蔬菜长势喜人,一片生机盎然。 “如今,这里已成为道孚县观光果园和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大家从这些招牌可以看出农业示范园的定位:再生、循环、高效、观光、旅游。”安珠农业生态示范园负责人杨国鑫说。

盘活乡村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农业生态示范园,生态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近年来,道孚县准确把握农村实际,为实现村民钱包鼓起来的朴实愿望,紧扣产业兴旺做文章,让一批批新农业项目、示范园区不断涌现,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画卷徐徐展开。

打造循环农业模式

建立“微型田园综合体”

在蔬菜大棚内,记者看见生菜、白菜、莴笋等刚冒出新苗,青翠欲滴。杨国鑫介绍道,绿叶菜在本地市场销量很好,虽然市场上也有外面采购进来的蔬菜,但没有这里的蔬菜新鲜,所以销量很好,现在这些蔬菜的市场批发价1.5元左右,一棚菜就能卖1.5万元左右。“等这茬叶菜收完后,就改栽香菜和芹菜,那边的两个大棚还种着西红柿、黄瓜、小辣椒等,这样蔬菜大棚一年最少种三茬菜,一年下来一个大棚就能收入近四万元。”说到这,杨国鑫脸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6年,杨国鑫随父亲从内地来道孚流转了372亩土地,建了63个蔬菜大棚。为了提高园地经济效益,他不断地琢磨如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这数百亩生态园原本立足于大棚蔬菜种植,如今通过种植业已延伸到了畜牧养殖。”为延长产业链条,杨国鑫借助现代农业的春风,把鸡场、猪场全部粪污采用固液分离,生产出固体无害化肥料和液体肥料,用来种植大棚蔬菜、水果。经过几年探索,打造出循环农业特有的“猪—沼—果、鸡—果立体种养等多种循环模式,不仅实现了粪污零排放,还实现了农牧结合、种养平衡、资源再利用。

“我们在这里建立了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微型田园综合体’,还成立了安珠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当地村民以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可以参与种养和分红。”杨国鑫说,自建起了循环农业后,不仅园内效益提高了,而且参与种养的村民收入也增加了。

“好甜,这里的草莓汁水多、果肉厚实,真的不虚此行。”记者跟着杨国鑫走进一个草莓大棚,棚内红绿相间、香味扑鼻,有几名游客在里面边采摘边品尝,赞美声不绝于耳。“这些草莓大棚只是循环农业的一个环节,整个园内的蔬菜、水果多达三十个品种,相比传统种植业,含金量提高了不少。按照不同的成熟季节,这里种植了大樱桃、草莓等不同季节的水果,游客一年四季进园都有时鲜水果可采摘。”安珠农业生态示范园技术人员陈本忠如是说。

格西乡微型田园综合体开启全县群众增收“新模式”。近年来,道孚县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并逐渐向产业化迈进。全县采取“支部引领+能人带动”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发挥村党支部引领、创业成功人士示范作用;采取“党支部+企业+贫困村”、“党员+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以企业为支撑的精准扶贫组织体系,吸收6个贫困村131户贫困户成立以蔬菜种植、生态养殖和休闲农庄为主的微型田园综合体,带动培育新型农民;该县以全州脱贫奔康百公里产业示范带建设为契机,突出生态和生产、观光与休闲、民宿与娱乐参与,推出“上山抓野味、大棚摘蔬菜、田间放牛羊”系列体验式农事,吸引道孚县及周边区域游客到此一游,打造全县农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旅游示范标杆。

变“输血”为“造血”

探索产业富民新路径

为了让当地老百姓从生态示范园中挣到钱,杨国鑫不但用心经营循环农业,而且还有自己的计划:把微型田园综合体与当地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建设观光果蔬区、亲自观光区、消费餐饮区、民宿生活区和农耕文化体验区,以现代农业为依托植入富民体系,变“输血”为“造血”,使得一大批贫困群众因此受益,也赢得大家真情点赞。

卡勒是格西乡若珠村村民,也是安珠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的一名工人。两年来,他家流转给示范园18亩土地,一年收入近万元;自己在合作社工作两年,每个月都有3000元的收入,家庭生活明显改善。

“以前我在外打工,合作社建立以后,我就回来上班了,如今生活变好了,我们真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更有信心实现早日脱贫。”卡勒满怀感激地说。

安珠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自建起后,就给予贫困户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先流转土地、优先用工、优先分红。杨国鑫表示,“我们采取‘土地租用+返聘务工+提成分红’模式,村民都以土地入股,公司按每年522元/亩的标准支付村民土地流转租金;当地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可以进来务工,他们每天能挣一百多元钱,挣钱顾家两不误。”

“目前,像安珠农业生态产业园和安珠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这样因地制宜,充分发挥附近各村优势资源,融合一、二、三产业,多渠道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还仅此一家,全州也并不多见。”格西乡政府工作人员丹孜热登向记者介绍,当地党委政府与企业合作,采取“资产入股+保底分红”模式,积极探索“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产业发展路子,整合格西乡6个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资金、党员精准扶持示范工程资金102万元,入股到招引企业以及专合组织,贫困户按每年不低于5%标准进行效益分红,10%标准实现保底分红,逐年加大盈利提成比例,实现1+1>2的产出目标。同时,按照522元/亩的标准流转土地372亩,稳定实现6个贫困村年均保底分红9万元目标;吸纳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成立餐饮、施肥、修剪等劳务服务队解决32人就业问题,形成“租金+薪金”双收益模式;订单生产、按需种养,实行当市场价高于合同价时村民可分散销售原则,企业与村民签定种植合同,通过自主销售和统一收购并行的方式切实解决销售难题。

“打造田园综合体要与农民共享利益,要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道孚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认为,田园综合体的基础还是农业,所以应充分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村企合作模式,让农民参与和受益。

本网记者 陈斌 张兵 汪青拉姆 文/图


  • 上一篇:德格县城乡提升“美美与共”
  • 下一篇:雅江县扩大食用菌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