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春风已拂金沙岸 新野又绿古渡畔

甘孜日报    2018年03月14日

——得荣县瓦卡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俯瞰瓦卡。

在新家园收获喜悦。

金沙江畔的藏家庭院。

葡萄熟了。

编者按: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本报采访组深入基层,记录一个村庄、一个地区40年来的民生发展变迁,既为铭记历史,也为展望未来。本报将陆续适时推出相关报道。

因为缺水,瓦卡未被人们视为天然的生存家园,却在40年间发展成为一个人们在此繁衍生息的集镇。

5年前,瓦卡经历过地震撕裂心肺的残酷,之后迅速恢复重建,如今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今天,在旅游发展的热潮中,瓦卡人在金沙江畔继续着对生活的渴望和梦想。

伴着九步锅庄和学羌悠扬的旋律,金沙江畔的瓦卡人唱到:“田野飘着稻谷芳香,我收获在瓦卡新村……”

■本网记者 唐闯 肖宵 文/图

瓦卡人的“绿色”家园梦

得荣县瓦卡镇,位于金沙江畔,曾是茶马古道上的渡口。

当年,来往于川滇藏的马队商旅,在此摆渡。摆渡的船夫是瓦卡最初也是唯一的居民。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发展瓦卡的部署和感召下,得荣县其它地方的住户陆续迁到瓦卡,逐渐在这片干旱缺水之地,自力更生,耕耘出一片片绿色,繁衍出一个个村落。

在得荣县瓦卡镇,村民们忘不了两件大事。

40年前,面对严重缺水的历史和现实,在部分村民准备搬离瓦卡的情况下,支书扎给罗布带着大家,在悬崖峭壁中,劈荆斩棘,开出一条子庚渠,从12公里外引来生活用水和灌溉水,润泽瓦卡的土地,绿色在干旱的瓦卡一点点蔓延开来。

2013年,川滇交界处发生里氏5.1级、5.9级的地震,瓦卡受灾严重,房屋被毁,交通阻断,村民几无立锥之地。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3年重建,瓦卡旧貌换新颜,以欣欣向荣的姿态屹立在川滇交界处。

不向老天低头,瓦卡镇有了水,瓦卡从上世纪80年代的8户人,逐渐发展到今天的355户。历史上的摆渡过路之地,发展为人们繁衍生息的一片家园。在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历经地震灾害的瓦卡人,自力更生,用3年时间在这里重建家园。

3月的瓦卡,山依旧把干旱赤裸裸地呈现在蓝天下,仿佛在讲述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曾经经历的种种艰辛。田野中,青绿的小麦却不管不顾地冲撞着视线,撞击着心扉,仿佛在述说生命的顽强和坚持。

在瓦卡镇,村民兴奋地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今年,另一项饮水灌溉工程即将动工,10公里外的刚曲河水将通过管道直达瓦卡。建新渠、引新水,原有的子庚渠引来的活水将灌溉半山及半山以上荒坡,成为栽种树木的水源,开始自己新的使命。

3月12日是植树节,在乡干部的带领下,瓦卡镇瓦卡村的村民扛着锄头,带上水桶和树苗,在荒坡种下柳树、榆树和刺槐。从2005年开始,瓦卡镇的干部和村民便开始在荒坡栽种耐干旱的树木。13年来,在瓦卡镇的高山上,往日种下的高山松已蔚然成林。

“有了充足的灌溉水,我打算试种藏药材。”瓦卡村54岁的村民阿绒扎西告诉记者,他已经注册了名为“高原药业”的公司,如果试种成功,他希望更多的乡亲参与进来,和自己一起发展。

阿绒扎西准备试种的藏药,是生产云南白药的原材料之一,较为稀缺。如果试种成功,每亩经济效益可达15至16万元。阿绒扎西表示,如果将来藏药试种成功形成规模,还可以成为过往游客观光体验的一个内容。

在瓦卡镇吴拥共村,村支书次仁彭措和3个村干部,以自己的3年的工资作为抵押,从信用社贷款30万元,带领村民在该村半山种下300棵桃树,并计划在种下桃树的地方,建一个观景台、观赏用的喷水池、灯塔和凉亭。

在次仁彭措的计划中,桃林的种植面积还要进一步扩大。他希望在下一个春天,吴拥共村将迎来桃花吐艳的美景,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桃林,观赏桃花,站在观景台遥望金沙江对岸的雪山。

“灾后重建,国家已经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作为村干部,我们更应该立足长远,并行动起来。”次仁彭措告诉记者,尽管在缺水的沙土中实施这一计划,似乎是痴人说梦,但为子孙后代的生计,不管有再大的困难,他们也要坚持下去。

次仁扎西生在瓦卡,长在瓦卡,毕业后回到瓦卡工作,是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次仁扎西永远难忘,老支书扎给罗布带着长辈们人背马驮,披星戴月,前往高山修建子庚渠的背影。

“从小,父亲就教育我,遇到困难要像老支书修水渠那样,不逃避困难。”次仁扎西告诉记者,在瓦卡,老支书带领大家修建水渠的事,早已成为瓦卡人内心深处始终鲜活的记忆。

在瓦卡镇,子庚老渠孕育的绿色一直在这片土地上和人们的心中延伸。

瓦卡镇的新事件

继往开来,现在,瓦卡镇的人们正在忙着另一件大事:利用区位优势,做好乡村旅游,把瓦卡建成川滇交界处的旅游集散地。

灾后重建以来,瓦卡的基础设施、家家户户的庭院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基础上,经过提升和改造,已经具备了发展民居接待的条件。随着连接川滇旅游大环线的国道214线、国道215线在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瓦卡的进入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目前,瓦卡镇正在和对岸隶属云南德钦县的奔子栏乡合作,共同修建一座新的瓦卡大桥,在旅游热潮中共同发展。

如今在整个瓦卡镇,当初的地震伤痕已荡然无存,依地形而建的一户户民居错落有致,新建好的乡村公路上,时有来自云南、四川的私家车来到瓦卡。

自去年以来,立足于瓦卡地处川滇交界的区位优势,得荣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制定了依托香格里拉旅游线这一区位优势,进一步打造瓦卡4A级藏乡田园精品旅游风情小镇,积极引导“乡村酒店”示范户建设,倾力打造藏乡田园风情小镇的发展思路。

在这一思路下,瓦卡镇10家民居先行试点投入运营。

去年5月,洛绒益西的藏家别院正式开门迎客,不到一年,“阿村·云墅”已成为自驾游客以及部分高端旅行团在瓦卡镇网络订房的首选。洛绒益西甚至还接待过来自日本、英国、尼泊尔等地的外国游客。

从地震来袭到现在,4年多时间过去,“阿村·云墅”刚好建到第四层,今年洛绒益西的计划将剩下的9间屋子也装修成客房,扩大经营规模。洛绒益西琢磨着,联合其他经营户在网络上建一个大平台,既增强接待能力,也能更合理的分配资源。”

为了做好瓦卡乡村旅游这张新名片,把群众发展的热情切实转化为长远发展的动力,树立新风,提升村民的绿色发展的意识,瓦卡镇乡党委政府牵头统筹,一项项绿色发展的内容写入村规民约:未经农牧科技人员的指导,不得擅用农药;不积极维护入户水管,造成浪费,罚款500元……

得荣县委宣传部长赤乃贡布告诉记者,“将瓦卡镇打造成为藏乡田园风情小镇”的目标是全县共识,而随着与瓦卡在地理上相连接的下拥景区开发工作的落实落地,瓦卡将再次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他同时透露,得荣县已在推进瓦卡镇创建国家4A级景区的相关工作,并将按照规划,结合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特色,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和发展城镇绿化,使山、水、城、田园在空间布局、组合要素诸方面表现出融生态、景观、人文价值为一体,将瓦卡打造成为甘孜州南部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型山水旅游集镇。

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发挥旅游后发地区的潜力?

在藏家别院中,记者遇到了高端定制旅游产品开发企业“原始印象”的老总杜艺文,他曾多次通过定制旅游的方式,在我州开展高端旅游业务。记者得知,杜艺文前来得荣考察旅游项目以及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杜艺文告诉记者,高端旅游重在精神层面的体验,比如时下的定制旅游,就将公益性活动和当地的人文传统以及自然山水结合起来,让游客在吃、住、行中,得到精神的体验和愉悦。

杜艺文认为,这或许是瓦卡,是得荣县,乃至全州旅游业后发赶超的挑战和机遇。

离开瓦卡镇之前,记者专程采访了全国劳模、瓦卡村原村党部书记,现年67岁的扎给罗布。讲诉完修建子庚渠的种种艰难经历,老人说:“我至今清晰地记得,2005年3月,在人民大会堂,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全国劳模时说的话‘老百姓要把百姓的日子过好,工作人员要把工作做好’。”

告别瓦卡,驱车行驶在新建的国道,记者思绪万千。

记者感言:“穷在路上,困在水上”是生活在得荣县的人们,对曾经出行不便、严重缺水状况的真实写照。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随着一个个新的饮水工程的实施落地,如今自然条件的种种限制正在被逐一克服。

得荣县瓦卡村发展变化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在甘孜藏区发生根本性发展变化的同时,永远不变的是一代代甘孜儿女在康藏高原建设美好家园的梦想,并为之付出的努力。未来,瓦卡村会在发展中面对新的挑战,得荣县、甘孜州也将面对后发赶超的历史机遇,唯有秉承一种坚持,以始终在路上的姿态,自强不息,脚踏实地,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上一篇:理塘县开展走访慰问贫困妇女活动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