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绘就高原最美的风景

甘孜日报    2018年01月09日

——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支援巴塘纪实

双流援巴医疗专家组送医下乡。

双流专家到巴塘开展专题讲座。

        ■县委中心报道组 韩国梁 /

       站在高原江南巴塘的县城中央向远处眺望,一排排崭新的藏房矗立,成为群山之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这里,是巴塘县地巫乡整村搬迁安置点,现在正加紧安置点的场平工作,过不了多久,这里将成为巴塘最美的藏区新村。

     去年以来,在双流区的对口支援下,双巴两地聚焦脱贫攻坚最难的事和公共服务最大短板,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将内地资金、技术、人才和理念源源不断地输入偏远的巴塘,不仅改善了当地民生急难问题,更为巴塘打开了市场经济意识之窗,激发了高原江南的发展活力。

       补齐医疗短板

       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

      在巴塘县人民医院门诊处,前来看病的藏族群众排成了长长的队伍,许多科室门口的候诊区,也坐满了前来看病的群众。

     巴塘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罗毅用“门可罗雀”和“门庭若市”两个词来形容以前和现在的景象。

   “如果不是双流援建,巴塘县人民医院可能还是一具空壳。”罗毅对巴塘医疗事业的发展心里有一本账。

     在前期双流援建的基础上,去年双流重点加大医院的软实力提升,按照双流区医院的布局设置,重新规划调整了县医院的科室布局,加强了医院的制度建设,使医院管理更加规范。

   “双流援建,使医院的特色科室水平不断提升,设备使用率明显提高。”罗毅说,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巴塘县医院也吸引了白玉、德荣、理塘以及西藏芒康、贡觉等地的群众前来就诊,巴塘县人民医院也被群众称为“高原上的小华西”。

     双流区对口支援工作指挥部指挥长、巴塘县委常委、副县长谭永生说,对口支援不能浮于表面,把要求投入的钱花完了事,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藏区群众办几件他们最迫切渴望的好事。所以,对口支援的首要原则就是“突出民生”,坚持将项目和资金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向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倾斜。如,去年投入1750万元为巴塘建设5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投入65万元为巴塘县疾控中心购置了冷链疫苗车、艾滋病初筛仪,提升了地方传染病控制检测水平等。

      着眼住房保障

     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难题

     巴塘县甲英乡波戈西村被称作是巴塘的“孤岛”,这个村深处于青藏高原连绵的大山深处,全村39户群众436人几乎全是文盲,村里吃水靠背,吃饭靠天,没有电、没有通讯,连出山的路都艰险重重。

在甲英乡,这样的村就有3个。

      和甲英乡同样状况的地巫乡也是如此,全乡有3个村的群众房屋受地自然灾害影响都成了危房,生产生活也深受自然条件制约, “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成了这些地方的真实写照。

   “借助国家、省里的政策,我们启动了这两个乡的易地搬迁工作,但是毕竟资金有限,加上征地、建材、人工等费用,测算下来就是把国家的政策用尽,也只能完成房屋的主体建设。”巴塘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易地搬迁政策的确是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的有效途径,但是藏区经济条件落后,群众搬出的后续工作难以跟上。

     双流区将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经验复制来打造巴塘藏家新居,从房屋主体规划到总平设计到后续的产业发展,全部坚持“规划引领”,全面启动地巫乡、甲英乡两个乡6个村总共206户群众的易地搬迁工作。

根据援建计划,双流区将投入2380万元用于地巫乡易地搬迁,投入1760万元用于甲英乡易地搬迁。

    “让搬出来的群众搬得出、安得下、过得好,这是最终目标。”双流区委书记周先毅说,双流投入了那么大的援建资金,目的不仅仅是让群众挪出穷窝,更重要的是让搬出来的群众能住进好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

      目前,地巫乡易地搬迁点——“桃源地坞”旅游新村已完成主体建设,新居的总平工程也已开始施工,按照计划,明年新村将实现全部入住,旅游产业发展也将同步拉开。甲英乡易地搬迁点也已完成地堪,规划设计工作也已启动。

     两个乡的易地搬迁点也将按照最初的规划,依托G318国道的交通优势,打造独具藏家风情的旅游新村。

     强化“志、智”双扶

     打破“弱鸟难飞”困境

    “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就无法发挥,在贫困村脱贫攻坚就显得难上加难。”谭永生介绍说,为达到“党员干部带动一片,党组织带富一片”的目标,双流在对口支援过程中,启动了巴塘县、乡、村三级干部能力提升计划,在前期培训巴塘干部的基础上,去年又组织开展了2期集中培训和4批次跟岗培训,旨在提升全县干部人才的能力水平。

    “通过轮训、培训,让巴塘的各级干部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谋发展的精气神。”巴塘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雪峰说,意识和观念的更新让藏区干部看到了差距,谋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要想脱贫,改变落后的现状,就要弱鸟先飞。

     为了更好地带动巴塘的发展,双流在选派援藏干部人才上也极其讲究。

     年轻、想干事、有冲劲、讲政治、重点培养是选拔援藏干部的基本条件。以2016年选拔的援藏干部人才为例,28名干部人才全部为本科学历,平均年龄为34岁,全部为双流区的年轻后备干部。

除了干部的培养,双流在藏区下一代的成长上也下大力气。

    “阻断代际贫困的基因,最终还在于下一代,抓住了一个孩子,就抓住了一个家庭。”援藏副指挥长、巴塘县副县长骆程说,改善藏区的教育条件,让适龄孩子都能充分接受教育,才能提升藏区的文明程度,这也是扼制贫困的关键。

     去年双流继续推动“走出来”与“送进去”,开展格桑梅朵绽放工程,组织巴塘学生“进成都、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接纳巴塘籍优秀初中毕业生到双流的三所重点中学就读高中,组织双流名师、优秀校长赴巴塘送教,组织巴塘教师和校长到双流参加跟岗培训、观摩交流等。

    “双流派来的老师,除了提高了巴塘的教学水平外,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改变了整个学校的面貌。”巴塘中学校长扎西次仁说。

      整合社会力量

      构建大扶贫格局

    双流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到援建巴塘中。

     双流区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双流企业家协会、双流女企业家协会发出号召倡议,去年,先后4批企业家走进巴塘奉献爱心,累计向巴塘捐赠资金1000余万元,这些资金成为助推巴塘脱贫攻坚的有益补充。

除了捐赠资金、物资外,作为辖区内有1300余家企业的双流区还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平原上高原。

     去年8月,双流区企业牧山泉水业有限公司在巴塘总投资1500余万元的优质矿泉水“318零”项目正式在巴塘松多乡开工建设。该项目由松多乡6个村共同组建的合作社同牧山泉水业公司共同建设,项目投产后,6个村将每年获得10万元的房租费和1/桶的扶贫基金。

     与此同时,巴塘本土农业企业族迹公司也在双流企业的孵化下快速成长,这家以加工、销售高原特色农产品的企业,在双流企业的技术帮助下成功打入了京东、淘宝,“五彩藏乡 丰美巴塘”特色农产品品牌成为巴塘的一张名片,仅族迹公司,年销售收入就达200余万元,带动巴塘220余户贫困户增收,平均每户增收300余元。

     同时,双流区还正加快在巴塘推进“千企帮千户”工程,倡导双流的一千余家企业与巴塘的贫困户共建结对,从解决就业、产业发展扶持、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巴塘贫困群众以帮助。

     除了企业,双流还在全区范围内推行开展友好乡镇(部门)结对共建、友好学校(幼儿园)结对共建、农村专合组织结对共建以及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目前,已完成了双流19个镇(街道)部门与巴塘19个乡镇的结对共建全覆盖,双流23所学校(幼儿园)与巴塘23所学校(幼儿园)结对共建全覆盖,6个农村专合组织与巴塘9个专业合作社结对共建。

      双流援藏干部人才还在巴塘发动成立了“蒙泉爱心基金”,用于帮扶巴塘贫困学生,目前已吸引了160余名社会爱心人士参与,一对一帮扶巴塘贫困学生193人。

  • 上一篇:康定市抓实农牧科技扶贫工作
  • 下一篇:巴塘县举办了“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红歌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