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循环经济”拓宽农民致富路

甘孜日报    2017年12月14日

随着时代的变迁,乡城县青麦乡在不停的摸索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探索出立足土地资源,实现村村互补、乡内循环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让土地不再成为村民致富的束缚,成为村民致富的发力点,也让村民有了“土地生金”的概念。

村民们细心呵护苹果幼苗。

■乡城县委中心报道组 吴远胜 文/图

初冬的阳光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灿灿的外衣,在乡城县青麦乡亚金村的果园内,村民们正忙碌地呵护着荒山荒坡上的苹果幼苗。而这一幕只是青麦乡推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产业发展中,青麦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梳理好产业发展规划,突出结构调整,推广循环经济,推动村与村之间资源互补,促进农民不断增收,让群众获得了更多幸福感。

因地制宜

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我们家有2亩地,以前都种青稞、玉米等传统作物,除了自己吃的外,剩下的也曾拿到县城去卖,但是除去来回的路费40元,再加上县上的吃住,算下来,卖一次粮食自己还要倒贴100元—200元,得不偿失,索性后来就不卖菜。”谈起过去种地的收入,亚金村村民彭措有说不完的话。

由于地处高原大山深处,加之信息、交通不方便的原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青麦乡广大群众曾经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但一直以来依靠传统模式种植的方式,成了村民们致富的最大瓶颈。所以当听说外出务工能挣钱时,大多数村民选择了外出打工,土地也因此荒搁起来了。

亚金村支书记尼玛介绍,全村45户村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

“其实在外务工的,虽然也挣了些钱,但是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都照顾不了,而且在外工作没保障,老板说辞退就辞退。”说起在外打工的日子,村民洛绒次称和丁真感触颇深。

村里没去外面打工的村民,就靠上山捡虫草和松茸增加收入。“这看天吃饭的生活,让我们大伙都吃尽了苦头。”据亚金村支部书记尼玛介绍,每年4月底至6月初,村民上山挖虫草,光吃住和往返最起码就要花去600至700元,而且虫草的价格每次也不一样,高的时候可以卖到110至120元,低的时候就只有80、90元。

如何才能让亚金村的村民们摆脱生活困境,走上致富路?青麦乡党委、政府殚精竭虑,精心谋划,例如在村后的460亩荒山荒坡种植核桃、桃子、葡萄等经济林木,但均以失败告终。面对失败,青麦乡干部职工没有气馁,再次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查研究,不久,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幅凝聚青麦乡机关党委、政府的果树种植产业规划图呈现在群众面前。

“我们在制定亚金村果树种植规划图的时候,也考虑了该村种植的实际情况。”青麦乡乡长扎西说,为了避免过去在亚金村无功而返的情况,在制定规划图的时候,乡里请来中央社科院专家实地勘测,摸清土地土质,选择了红富士系列的红将军品种,2016年试种5880株,现在长势良好,按照市场零售4元/斤—4.5元/斤,批发价3.5元/斤—3.8元/斤来算,村里至少有41160元收入。

扎西告诉笔者,在亚金村规划出适合种植的品种,建立合作社,进行配套技术服务,村民大伙都来入股后,一来是丰富了村民的收益,二来又让村民腾出了时间去发展副业,让村民过去一天围着土地发愁,变成了现在一天围着土地笑。

村村互动

促进产业经济循环

在青麦乡走访期间,笔者了解到为了让群众共同走上致富的道路,青麦乡党委政府依据各村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综合分析,制定了村级集体经济循环互补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打造特色产业知名度和规模度,让群众在致富路上充满信心。

仁堆村地处3780米的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草原资源丰富。为此,在2012年,在青麦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该村在妇女信贷、党员基金的支持下养起了牦牛,建立了牦牛养殖合作社,并健全了各种管理机制。在4户成员的带动下,如今仁堆村牦牛从起初的212头增加到现在的500余头,每年合作社纯收入就达12万余元,全村贫困户也参与了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并与其它村民共同分红。收入增加了,如今村民们的日子过得有汁有味的。

随着牦牛养殖规模的扩大,草场资源也越显匮乏。为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同时也保护草场资源,优化生态结构,在经过多方摸索后,村村互动的产业经济循环模式应运而生。

“所谓村村互动的产业经济循环就是各个村运用自己的优势资源,进行交易,达到良性互动。”扎西谈到这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笔者,如今在村子里有搞旅游的、有养殖牦牛的、有种果树、有做菩提工艺品的,真正实现了产业的百花齐放。同时,为激励村民们的积极性,乡里还在各村发展自己项目的基础上,牵头对每个村进行资源互补。

小心地扶着荒坡上茁壮成长的红将军品种的小树苗,扎西告诉笔者,可别小瞧这些小树苗,亚金村是硕曲河的重要源头之一,这些树苗长大后,不仅能让村民增加收入,而且还能保障水土不再流失,对整个村的生态保护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现在,该乡又引导村民在树下种植红豆草。据了解,红豆草生长速度快、有肥土的作用,又是特别好的饲料。种植红豆草可以为牦牛养殖提供饲料,而牦牛养殖所产生的粪便又可以作为土壤肥料进行再利用。

除此之外,在循环经济的指导下,该乡种植的苹果、养殖的牦牛以及手工生产的菩提工艺品等除了在乡里销售,还能到邻近村庄去叫卖,形成了全乡上下一盘棋、不断激发老百姓内在致富动力的经济循环销售模式。

在谈及今后的打算时,扎西说,下一步该乡将瞄准“青山绿水”间的好商机,充分借助全乡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核心地带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通过吸纳贫困户参与,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在乡内循环经济的基础上,拓宽“造血式”致富新路子,建立电商网络直销,让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 上一篇:泸定参加四川省展销活动
  • 下一篇:贫困户喜搬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