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道孚县——“三份收入”助农喜摘“贫困帽”

甘孜日报    2017年07月12日

热瓦村紫皮马铃薯基地。

    ■张德禧 本报记者 马建华 文/图

   “天上吉星高照,地上人们欢聚……”,7月10日早晨,在道孚县热瓦村紫皮马铃薯基地的索朗扎西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在地里除杂草,旁边还有他刚初中毕业的16岁儿子尼玛扎巴在帮忙,索朗扎西心情十分惬意:“妻子早逝后,我要照顾家庭,又没有一技之长出门务工,收入很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看到村民种植紫皮马铃薯赚了钱,今年我把家里的2亩地都种上了紫皮马铃薯。地旁是村里的500亩紫皮马铃薯基地,在马铃薯成熟前的五个月内,我只是晚上值守基地,每月就有4500元的收入,平时还在基地做小工,我在家门口挣三份钱,一年下来可以挣到近四万块钱,有了这三份收入,我可以甩掉贫困户的帽子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热瓦村位于道孚县瓦日乡境内,离县城15公里,奔流不息的鲜水河流经该村,全村53户265人,因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一直缺乏产业支撑,2014年,该村被确定为贫困村。索朗扎西因无固定经济来源、孩子年幼读书被确定为建档立卡户。

    2017年初,州委、州政府提出打造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道孚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将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调整为以经济作物为主的规模化种植模式,推出产业两带(G350产业带和鲜水河流域产业带),热瓦村位于道孚县鲜水河流域产业带上,该村产业富民战略正式出炉。

    夏日的道孚,生机盎然。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道孚县按照“集中力量建产业、集中项目资金建产业、集中规模建产业、集中区域建产业”的总体思路,在全县种植紫皮马铃薯1.1万亩。热瓦村的种植面积为800亩,其中的500亩土地是以每亩480元流转给康巴渠德农业牧业合作社,剩余的300亩土地均为该村村民自发种植。通过县农牧局专家甘晓梅分析,预计热瓦村今年紫皮马铃薯的亩产能达1300公斤左右,自发种植的村民与康巴渠德农业牧业合作社已签订协议,收获后将按照每公斤5元的价格交合作社统一收购,亩产值可达6500元,这样一来,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十分可观,通过产业扶贫成为现实。

    索朗扎巴作为贫困户,优先在基地打工,工作为基地守夜员,此项工作是防止马铃薯受到野生动物的侵害而专门设立的岗位。“基地平时的除草等田间管理工作都是由我们村上完成的,有活路的时候给大家打电话,按照120元/天计算,全村800亩土地都种了紫皮马铃薯,大家的收入慢慢高起来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热瓦村支部书记尼玛泽绒高兴地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村“两委”为发展什么产业犯愁,州上提出打造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战略后,县上结合我们村的实际,大规模种植紫皮马铃薯,引进的涉农企业帮助我们销售,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村村民的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就业难、增收难,现在,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扶贫产业如何搞?如何激发农牧民群众的内生动力?道孚县的做法是立足各地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市场化为导向,以规模化为取向,以特色化为走向,倾力打造百公里特色产业带,努力探索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产业扶贫新路子,扩大脱贫攻坚的溢出效应。”道孚县委书记蒲永峰说,在发展产业方面,道孚县尊重群众意愿,注重挖掘传统种植业的潜能,让老百姓愿意干、主动干,通过示范带动,让老百姓尝到发展致富产业的甜头。


  • 上一篇:“百公里产业带”在甘孜大地延伸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