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团结花”结出“幸福果”

甘孜日报    2023年07月04日

甘孜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一年盘点

雅江县开展民族文化活动。 本网资料库图

◎本网记者 周燕

贡嘎山下,游客观赏民族特色歌舞、服饰表演、非遗技艺展示,近距离感受民族风情;大渡河畔,“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穿梭在大街小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标语和宣传画随处可见;高原牧区,马背宣讲队成员策马奔腾在草原上,为牧民送去最新的理论和政策知识;广大村寨,“村村响”响彻院里庭外、田间地头,为群众送去民族团结进步知识……

甘孜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藏、汉、彝、回、羌、纳西、蒙古等35个民族,是全省民族工作大州,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意义重大。

自去年7月1日,全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启动以来,100多万名各族干部群众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带领下,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之以恒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的重要内容,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民族团结之花在康巴大地绚丽绽放。

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家里都还好吧?日子过得怎样?组织上安排我结对联谊你们家,以后我就是你们家中的一员了。你们有什么新鲜事烦心事记得与我分享,党中央和省委有什么好政策和新精神,我也会及时转达给你们……”去年7月以来,我州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陆续前往结对联谊户家中,与大家拉家常、问生计,叙情谊、话愿景。

州级领导率先垂范,各级干部以身作则,激发了群众自觉联谊的热情,各族群众之间的结对联谊如火如荼。一年来,我州以示范入户、纵深入户、跟进入户等方式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了6.5万余名干部职工与26万余户家庭的首次联谊入户任务,“1+2+N”联谊机制全面建立。同时,及时动态调整联谊家庭,完善州、县(市)党政领导或部门主要负责人联谊信访重点人员机制,充分利用重要节庆、重要时段持续开展常态联谊,部分县(市)示范发挥共同富裕“联袂”作用,带头组织联谊家庭成员走出去、长见识,进一步促进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使实践行动深入人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心聚力迈步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我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重在系统推进、重在细致入微,重在抓好平常。据州铸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州成立了由州委书记、州长任双组长的实践行动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制定出台了《甘孜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真正做到实践行动同稳定、发展、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工作深度融合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

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9·5”泸定地震后,全州上下闻令而动,642名州级机关县处级以上干部及时新增联谊642户泸定、海螺沟受灾困难家庭。组建104个驻村(安置点)工作队,派出442名干部职工背包入住开展群众工作。驻州部队把国防教育与实践行动深度融合,第一时间参与抗震救灾工作,用实际行动广泛凝聚起民族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强大正能量。

500名省内、浙江对口支援干部联谊1443户农牧民家庭,积极搭建多层面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借助“萧康共力·向美而行”“浙里学堂”等载体,先后组织1331名青少年、基层干部、农牧民代表赴浙江开展实践活动,帮助46名毕业生在浙江就业,组织20名少数民族学生就读浙江职校,“互嵌式”社会结构得以深入构建。

27家驻州央企联谊了67个乡(镇)村(社区)893户特殊困难家庭和3座寺庙,累计投入资金856万元,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1237人。新川藏运业集团在民族团结“企地共建”上先行示范,把三交相融理念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在就业增收、安全保障、便民服务等方面,主动扛起了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小小石榴籽,粒粒见人心。一个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故事是我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的生动缩影。

共育民族团结“石榴籽”

“社区是各族居民生活的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要共同努力,维护好它!”康定市炉城街道光明社区居民扎西退休后,带领大伙儿在广场上跳锅庄舞,各族居民围成一个圆圈,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用欢快的舞姿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光明社区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区。区内有省、州、县属企事业单位38家,学校1所,寺庙1座,基督教堂1所。居住着汉、藏、回、羌、蒙古族等民族2318户3846人。各族群众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紧紧拥抱在一起,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守望相助,生动诠释着“三个离不开”。

“我们在社区服务大厅专门设立了民族事务服务窗口,聘请了会说少数民族语言的社区工作人员,用双语为大家翻译、解答,畅通各族群众的办事渠道。”光明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光明社区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自实践行动开展以来,光明社区石榴籽工作室充分利用“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户”的三级党组织网络治理体系和“楼栋红管家”优势,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统筹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联系单位、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积极发挥基层干部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调解员、监督员、示范员“六大员”作用,形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为社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民族工作社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每个家庭自觉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维护者、建设者、促进者。

同样守望相助、团结一心的温情故事也发生在全州每条街道、每个社区。九龙、稻城、泸定、得荣、巴塘等县多措并举,大力依托各乡(镇)、村(社区)“石榴籽工作室”“石榴籽工作中心”,采取“暖冬行动走访到户、政策法规宣讲到户、便民服务上门到户、电话联谊不漏一户、石榴队伍工作到位”等举措,动员广大干部职工、村组干部、石榴籽工作队员走村入户宣讲政策,解决群众困难诉求,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年来,我州加强石榴籽“联络”保障力度,建立300个“石榴籽工作中心”、2242个“石榴籽工作室”、2737支“石榴籽工作队”、培育6087名育籽员,架起各级干部与各族群众间的“连心桥”。同时,在干部入户联谊中充分融入法治元素,建成3047个城乡法治广场、长廊,提供法律服务1.3万次,培养家庭“法律明白人”26万余人。打造“白马·枫桥调解工作室”等一批群众认可的品牌调解机构,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将民族团结工作做细做实,让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绽放民族团结“幸福花”

民族团结一家亲,手足相助共和谐,一年来,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不断涌现。精心选树了其美多吉等国家和省、州先进典型人物83人,他们用心用情回馈社会,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宣传善行义举,树立道德榜样、家风典范,形成倡导式“正面清单”,让全社会崇德向善蔚然成风,奋力谱写我州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各民族团结互助是我们村的传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生活才会越过越好,耳朵村致富的路才能越走越宽!”九龙踏卡乡耳朵村村民尼克克己说起如今的新生活,笑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耳朵村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藏汉等多民族聚居村,村里很多家庭都是由彝族、汉族、藏族等民族组成的家庭,他们彼此尊重各自的民族习惯,其乐融融,每逢传统节日,都会身着特色的民族服饰,共度佳节。

“团结才有力量。我们将以实际行动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康巴大地根深叶茂。”尼克克己向记者介绍,耳朵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核桃、花椒、魔芋等产业,同时推广现代化养殖,村里所有家庭都有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人均年收入由几年前的几百元增至12000元。

民族团结的花儿最鲜艳,民族团结的果实最甜蜜,民族团结的人民最幸福,民族团结的地方最和谐。稳步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越来越多的乡村旧貌换新颜。一年来,我州突出“共同富裕”主题,推进“互融式”经济发展。聚焦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指导全州2181个行政村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辐射引领专合社205家、家庭农场18户,带动农户49689户,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947.3万元。

在泸定县泸定桥小学,教学楼的走廊上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校园内民族团结进步主题黑板报、自制民族团结手抄报和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的画作等让人目不暇接。

“让民族团结进步走进课堂、走进师生心里,我们将这种理念贯穿课堂内外。”学校副校长杜德琴介绍,“学校推动大思政课创新,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心灵深处生根发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团结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雄鹰离不开翅膀一样!在康巴大地,处处可见各民族团结进步、幸福生活、共建美好家园的和谐画面,团结发展已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

大江奔腾,凝聚磅礴伟力;雪山耸立,镌刻光荣记忆。全州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团结中奋进,在和谐中前行,不断书写着新时代甘孜州发展奇迹。



  • 上一篇:关于《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的说明
  • 下一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89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