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转化资源 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四川日报    2022年03月05日

聚焦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今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这是继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之后,我国启动的第五个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

  全国两会期间,四川日报全媒体携手新华日报、浙江日报、湖北日报、湖南日报、重庆日报、云南日报等多家省级党报,推出“聚焦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联动报道,邀请所在地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为高质量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出谋划策。

党媒联动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静雯

 新华日报记者 杨频萍

 浙江日报记者 何冬健

 湖北日报记者 杨宏斌 通讯员 肖迪

 湖南日报记者 刘燕娟

 重庆日报记者 罗静雯 王亚同

 云南日报记者 张寅

转化文化资源

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四川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区域,今年全国两会,来自四川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郑晓幸带来了一份关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议。

  郑晓幸认为,对于沿长江流域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来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是一个重大利好,有利于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也十分赞同。他建议,各地在做好长江文化保护传承的前提下,应建设文旅地标、品牌,提升长江文化影响力,让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造福现代与未来。

  长江既是水运通道,又是经济通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熊召政认为,各地应抢抓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进一步发挥生态、文化、旅游对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作用,形成“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鄢福初。在他看来,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不仅仅只是基础设施建设,还要通过文旅融合打造经典文化公园,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让千年文脉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委书记郭大进表示,希望通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片区建设,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地更加主动地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

重特色更重整体

“一条江”盘活历史文化资源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看来,长江是中华民族“大文化”价值观的活写照,对于浙江乃至整个流域的省市来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就是要以千年传承的“大文化”来统筹引领,避免“一个城市起一个炉灶”。不过,如何呈现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的长江文化,还是一个有待破解的问题。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必须‘把一整条长江放在心里’。”熊召政认为,沿江各地既要注重彰显特色,也要注重整体把握。长江沿线13个省(区、市)在挖掘各自江段优势和特色时,必须紧扣“文化”二字。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下游的吴越文化,三种文化各有特点,却又多元一体。

    搭建平台也十分重要。郑晓幸建议,应参照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做法,设立并召开国家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论坛,挖掘、整理、盘活长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系统阐发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发展长江经济带文化联盟成员单位,推动长江文化整体联动、协调发展,探索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新模式。

开展资源普查

建长江文化研究平台和研究基地

  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当务之急是什么?

  郑晓幸建议,应尽快开展长江文化资源普查,建立长江文化数据库,为社会各界参与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提供学术支持,做好顶层设计。他提出,利用国家社科基金、文保基金、艺术基金等资源设立长江文化研究系列课题,加强长江流域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强长江流域城市的艺术创作生产,探索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例如四川就可以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

  贺云翱也认为,应制定建设规划,并建立长江文化研究平台和研究基地,持续研究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问题,使之成为助力各地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智库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曹清尧说,目前重庆正以三峡文物为重点,加强长江文化资源和长江文物保护利用,出版了《近代川江航运史》等学术专著60余部,推出《长江文明展》等展览,阐释长江文化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区域特征及价值理念。



  • 上一篇:省文明办印发通知安排部署2022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 下一篇: 如何打通农村急救“最后一公里”?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7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