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沐浴党恩享受幸福生活——民生事业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甘孜日报    2021年06月23日

我州群众过上好日子。

◎本网见习记者 周燕 文/图

“我今年72岁了,有幸见证建党100周年,见证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6月16日,在康定市呷巴乡木弄村,温暖的阳光洒满农家小院,老党员罗让瓦德站在自家院子里,穿着藏装,精神矍铄,胸前的党徽佩戴得很端正。

1966年7月1日,罗让瓦德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告诉记者,“入党是我人生中最正确最骄傲的事,我亲眼目睹了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村民们过上了由贫穷到富裕的生活。”抚今追昔,老人感慨不已:“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是一位古稀老人的感慨,更是建党100年来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民生改善的脚步在康巴大地上坚实迈进,圣洁甘孜展现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新图景。

从“忧居”到“宜居”

“我们以前住的房子是用土坯垒成的,遇到下雨下雪,房子就要漏雨,还有坍塌的危险。”家住色达县色柯镇安康社区的格扎向记者说起过去的生活直叹气,“2018年搬进来就觉得太方便了。原来全部在河边打水,现在都是自来水,水龙头一打开,水就来了。以前在老家,我们在河边洗衣服,用脚踩,用木棒锤。现在是用洗衣机,衣服放进去就不管了,只等晾晒。”

安康社区距色达县城不远,是我州规模最大、条件最优、基础设施配套最好的搬迁安置点。搬入安康社区前,格扎是色达县大则乡卡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挖虫草、贝母为生,一家8口挤在阴暗简陋的土坯房里。

“现在,有温暖的房子,家电都配齐了,电视机、电冰箱、电饭锅,一应俱全。交通也很方便,以前住的村离县城有40多公里,很不方便。现在,家门口有公路,周围有医院、学校,出行有公交,生活十分方便。和过去比起来,现在就像生活在糖窝窝里。”格扎说,看着这小小的院落,有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2017年6月,色达在县城周边划拨720亩土地,建成住房保障面积达2.9万平方米的安康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内有5个广场、1个社区服务中心、1条商业步行街、1条观光栈道、1个游牧体验园区,配套了供水、排污、道路、照明、绿化等基础设施,距菜市场、县医院、学校不到1公里。

“住上安居房,不忘共产党。”像格扎说的那样,来自全县17个乡镇134个行政村的400多户贫困群众告别危旧土坯房,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如今,走进安康社区你会发现,村民们把安居房装修一新,房内沙发、电视、洗衣机、热水器等一应俱全。平整的柏油路通到家门口,把村民们与更远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砾石贴就的墙壁、竹竿制作成隔断、圆木挖掘出柜子、枯枝造型成灯罩、玻璃鱼缸作了亭顶……在康定市姑咱镇若吉村,记者看到九栋小院各具特色无一雷同、休闲式客房充分体现生态理念、精巧的设计满溢乡愁情怀……眼前的若吉村让人看到了回归乡野的原滋原味。

“你只看到现在漂亮的若吉村,你没看到以往的若吉村,村子破破烂烂,泥石墙、矮屋檐、坑坑洼洼的泥土地面……”说起曾经的若吉村,村民廖福兰唏嘘不已。

2018年5月,我州正式启动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康定市围绕“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主题定位,全面启动了首批8个示范村打造。针对若吉村,着力完善了村子的基础设施配套,瞄准休闲野钓、水果采摘、康养休闲的定位,对全村进行整体提升打造,着力构建垂钓产业、田园采摘、山水人家、休闲体验、乡村驿站等业态,以“食、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推动休闲体验旅游成功运营,打造一个记得住的乡愁、留得住的乡音、充满乡土味道的美丽休闲旅游示范村。

“我家以前是瓦房,条件很一般,不具备接待游客的条件。而现在有了国家政策的帮扶,我们不用出一分钱,家里的旧房子里里外外全翻新了,不仅我们住得舒服,游客来了也住得满意,这是我以前做梦都没想到的事。除此外,还让我们所有村民入股搞旅游,我相信这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红火。”廖福兰说。

从“缺医少药”到“健康甘孜”

“我家条件本来就不好,为治病花了十多万元,医保报销后,我只花了2万6千多元,医疗保险真是好,帮我们家解决了大问题!”今年初,从成都回到泸定后,拿到7万余元医保报销费用的兴隆镇沈村村民余某感慨地说。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我州始终坚持将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着眼于“保基本、惠民生、补短板、兜底线”,聚焦百姓关注,破解医保难题,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一桩桩医保实事落地生根。从新农合、医保中心到医疗保障局,职能定位越来越明确,权责划分越来越具体,全民医保目标渐行渐近;从各项改革相继落地到多层次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从医保待遇连年提高到百姓就医负担不断减轻,一张医疗保障安全网正在织密筑牢,一幅医保发展的新图景已徐徐展开。

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夯实民生之基的重点。近年来,我州坚持把医疗惠民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体系,医疗技术、医疗质量稳步提升。

从“马背医生”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群众看病越来越方便了;从“新农合”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群众看病报销比例越来越高了;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群众看病花钱少了;从远程医疗到医联体建设,基层群众看病不用跑远路了。

2020年,我州55339人次享受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持资金达到7487.96万元,“医有所保”得到全面保障。同时,我州拓展医保官网、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的电子化便民服务措施,95家医疗机构接入国家或省内异地就医住院结算平台;在全省率先建立医疗救助周转金制度,实现联网机构“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制度结算”。截至目前,便民服务53.21万人次。

从“没有依靠”到社会保障兜底

“是低保和各类救助金减轻了我们一家的生活负担,衷心地感谢党和政府。”80岁的郭德有是泸定县得妥镇南头村贫困村民。2018年,儿子因意外离世,儿媳、孙子和孙女是残疾人,母女3人在生活上都需要有人照料护理,生活的重担落在了年事已高的郭德有肩上,家庭的现实状况使他一度陷入绝望。

在这危难之时,党和政府送来了“及时雨”,一系列社会保障兜底措施让郭家收到雪中送炭的温暖。现在一家人每月可以领到低保金、残疾人“两项补贴”,每年还有贫困生助学金、临时救助金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救助资金,完全可满足一家人生活所需。在国家精准扶贫款的帮助下,他们一家告别了破旧不堪的老房子,搬进了干净宽敞明亮的新房,曾经挣扎在生活边缘的一家四口,如今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好日子”。

兜底线、织密网、促发展、可持续,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州聚焦“应保尽保”,打造“阳光低保”,把“精准”和“公平”贯穿于低保对象认定全过程,把精准识别作为政策兜底的前提和基础,下足功夫扣好“第一颗纽扣”,落实“应保尽保、应扶尽扶”。我州建立了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应保尽保,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

“领到养老金,心里好开心。”数着手里的钞票,康定市新都桥镇东俄洛三村村民四能泽翁满心喜悦的同时更心存感激,“我是农村特困供养,养老金是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专程给我送上门的。”每每说起养老金,四能泽翁就会感动地竖起大拇指。

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把温暖送到心坎上。我州80000余名“兜底”对象都安排了乡镇民政助理员、农保员“单线”对口联系,切实做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把社会保障扶贫专项贯穿于走群众路线的全过程,从而全面促进民政工作更加扎实有效的开展。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小至一厘一毫,大到千家万户,那些幸福美满的故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已然生动地写进了百姓心间。劳有所得、病有所医……民生暖阳照耀千家万户。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甘孜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未来的日子更加充满希望。




  • 上一篇:四川发布“科创十条” 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造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7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