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意见

四川日报    2020年12月31日

(2020年12月14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要求,深入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现就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扩大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方位变革,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形态,促进天府文化和生态价值转化,全面提升城市资源要素聚集能力、区域经济带动能力、宜居品质吸引能力、门户枢纽辐射能力,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支持成都加快建成新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地和公园城市的先行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布局形态持续优化,绿色空间系统更加完善,开放门户能级大幅提升,宜居生活魅力充分彰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城市治理体系初步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全面提升。到2035年,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为全国样板,生态型、高质量、人本化、有韧性、可持续的特质充分彰显,国际国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明显增强,建成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国际门户枢纽,全方位迈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

二、高起点建设创新引领的活力城市

  (三)打造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支持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构建“一核四区”创新空间布局,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载体。全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筹建天府实验室,积极创建国家实验室。争取布局先进核能、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支持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构建产业资源聚集和价值创造平台。深入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探索实施顶尖人才“全权负责制”,开展外籍创新人才便利化创办科技型企业试点,聚集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四)培育壮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支持布局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支持创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争创软件和信息服务、航空装备、高端能源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以“芯屏端软智网”全产业链为优势加快培育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集群,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智能装备为重点加快培育装备制造万亿级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千亿级产业。

  (五)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以成都为核心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积极探索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构建各类要素高效链接的数字生态,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前瞻布局建设智能感知、边缘计算等设施,创建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发展大数据、区块链、量子通信、超高清视频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场景供给引领新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机制,创建“创新应用实验室”“未来场景实验室”,深化新场景新产品应用。

  (六)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支持提升成都金融市场地位,强化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推动建立现代金融机构体系,争取新型法人金融机构落户,支持境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在蓉设立区域性、功能性总部,聚集更多金融中介组织和后台服务机构。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支持全国性证券、期货及商品交易所在蓉设立业务分中心,积极搭建创新要素交易平台。构建特色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建设“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中心,开展金融创新试点,创建科创金融试验区。

  (七)打造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支持发展数字农业、绿色农业、智慧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都市农业产业基地,走出一条具有都市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强化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支撑。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建设重要农产品高质量保供基地,打造魅力独特的川西林盘。做强地理标志农产品,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天府现代种业园。

三、高质量建设协调共融的和谐城市

  (八)提升公园城市空间治理效能。创新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机制,推动形成“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空间功能布局,构建疏密有致的“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优化形成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布局。编制体现“增存挂钩”理念的国土空间规划,完善用途转用许可制度,建立具有公园城市特色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用好中央赋予省级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政策。支持开展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改革。

  (九)统筹天府新区和成都东部新区建设。积极探索新区建设新模式新机制,构建分工合理、协作紧密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城市功能体系。支持天府新区集聚发展总部经济、科技研发、现代金融、会展经济、文创产业等高端服务业,打造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样板。支持成都东部新区对标国家级新区加快提能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国际消费、航空经济等核心功能,打造成渝地区双核联动的战略支点。

  (十)推动中心城区有机更新。积极探索城市有机更新的实现机制和路径,降低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建筑尺度和人口密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依托业态本底,科学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塑造高端城市业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支持对保护和保留建筑进行活化利用,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与文化、旅游、体育、商业等行业融合发展,提升“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城市品位。

  (十一)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持和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依法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探索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依法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建设一批中心镇、特色小(城)镇,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整合提升乡村振兴共享平台服务能力,支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四、高标准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

  (十二)筑牢全域公园绿色本底。严格划定“三区三线”,以绿道为脉络、山川为景胜、农田为景观、城镇为景区,构建绿色空间系统。支持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合生态保育、旅游健身、文化展示等功能,打造世界级“城市绿心”。强化龙门山生态涵养保护,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推进都江堰精华灌区保护修复。高标准规划建设天府绿道,形成覆盖全域的生态“绿脉”。实施一批绿化景观工程,构建系统均衡、类型多样的公园景观体系。支持举办公园城市论坛和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

  (十三)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建设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大力实施“蓉城碧水”保卫攻坚战,加强沱江、岷江流域水系联防联控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构建“六河、百渠、十湖、八湿地”水网体系。支持完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提升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能力,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十四)构建生态价值转化体系。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体系和公园城市评价标准,积极争创绿色技术创新综合示范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深化公园绿地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生态产品供给与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生态资产账户异地增减平衡。探索建立碳普惠机制,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支持争取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五、高水平建设内外联动的包容城市

  (十五)提升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能级。探索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两场一体”运营新模式,争取更多国际航权,设立全货运基地航空公司,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打造全球性航空枢纽。支持成都建设国家铁路主枢纽,加快建设成自宜、成达万、成渝中线等高速铁路大通道,打通成都至钦州港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铁路通道,完善“四主三辅”客运站场布局。支持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实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加密开行南向铁海联运、东向铁水联运班列。支持建设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十六)扩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影响。支持塑造“成都休闲、成都消费、成都创造、成都服务”城市品牌,加快构建“买全球、卖全球”能力体系。推动消费平台功能提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能级商圈。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深度挖掘大熊猫文化、古蜀文明、三国文化等世界级文化资源,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培育壮大传媒影视、创意设计、动漫游戏、音乐艺术等产业,打通消费体验、参与互动全链条。

  (十七)增强国际交往中心辐射带动力。支持加快建设“三城三都”,推动全球资源集成转化,打造国家级国际交往承载地。支持成都吸引更多国家设立领事机构和贸易促进机构,深化和拓展国际友城交往,承接更多国家主场外交和重大涉外会议,进一步扩大西博会等国际展会活动影响力,办好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世界运动会、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重大赛事。支持提升中国—欧洲中心对欧合作能级,加快建设中国(四川)—东盟自由贸易合作中心。

  (十八)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支持开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领域国际投资贸易合作,推动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设立天府国际空港航空经济试验区,推动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开放口岸能级,高水平建设中德、中法、中韩、中意、新川等国际合作园区,支持申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加快实施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市场运行规则与国际接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六、高品质建设共建共享的幸福城市

  (十九)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支持深化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开展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标准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改革。支持建设国际合作教育园区,积极争创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鼓励知名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在蓉设立分院、研究院和研发中心,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支持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集群。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机制。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二十)提升基础设施功能品质。支持构建成都平原经济区铁路公交化运营网,改造提升高快速路网,开展公园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建设试点,创建“公交都市”。支持打造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管线体系。支持构建科学高效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开展全域垃圾分类管理。推进甘孜—天府南—成都东、天府南—铜梁特高压输电工程和攀西地区至成都电力通道建设,规划建设引大济岷、三坝水库、沱江团结水利枢纽等重大水利工程,提高能源和水安全保障能力。

  (二十一)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探索超大城市智慧治理,率先在全周期管理、高效能治理上作出示范。完善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组织动员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形成“一网统管”指挥调度体系。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构建社区发展治理与社会综合治理双线融合机制,推进服务供给便民化、精细化,建设美丽宜居公园社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和能力建设,支持建设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七、保障措施

  (二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在成都平原经济区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健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领导小组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上作出示范、当好标杆。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全力做好各项支持工作。

  (二十三)突出规划引领。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及国家和我省“十四五”规划衔接,高标准编制成都市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制定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注重科学统筹和整体谋划,合理把握开发节奏,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地下后地上、现实城市与数字城市同步建设,精心塑造城市风貌。

  (二十四)创新体制机制。坚持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探索相结合,聚焦牵引性、全局性重点任务,围绕城市现代化治理、要素市场化配置、生态价值转化、营商环境优化、科技体制创新、国土空间利用等领域,争取更多国家试点,依法依规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二十五)强化政策保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跟踪研究政策走向,加强政策系统集成和改革创新,积极争取国家放权赋能,用好先行先试政策权限,构建财政、金融、生态、科技、文化、城市建设等示范区建设政策体系,形成政策正向叠加效应,确保各项任务举措落实见效。



  • 上一篇:州政府与国家能源集团四川发电公司召开座谈会
  • 下一篇: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67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