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雪域浩歌起 且看春潮涌

甘孜日报    2020年06月01日

我州召开“六大战略”、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暨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侧记

与会人员在石渠县邓玛观光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参观品鉴特色农牧产品。

与会人员参观巴塘最美县城建设图书馆。

◎本网记者 杨杰 李娅妮 文/图

伴随着烈阳暴雨,走过了春夏秋冬。4天7县、14个点位、横跨南北路两大片区。5月25日至5月28日,在全州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两会精神之际,州委书记刘成鸣率参加甘孜州“六大战略”、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暨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的与会人员,赴石渠、德格、白玉、甘孜、巴塘、得荣、乡城考察观摩。

州领导李康、向秋、冯发贵、石钢、刘吉祥、李兴文、舒大春、格绒、邓立军、谢辉、袁明光、程静、康光友、冯俊锋、杨庆华、雷建平、陈天康、付宝等参加观摩考察或现场会议。

在深入推进“六大战略”的“棋局”上如何落子?在接续开辟乡村振兴“路子”上又如何提速?此行,与会人员皆揣着“发展数问”沿金沙江流域,走乡镇、进企业、访园区、看城建、询百姓······马不停蹄、活动密集、行程满档,一路学习交流、一路比较反思、一路感悟热议。尤其是当前正处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家希冀问道取经,以“他山之石”激发理念灵感,找差距补短板,为高质量“永动跑”积蓄不竭能量。

“我们此次实地考察,就是要学习各地在‘六大战略’与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好做法,把点上的好经验转化为促进面上工作的有效举措,在全州掀起比学赶超氛围,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全力以赴推动甘孜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临行前,刘成鸣为与会人员布置了“作业”,并要求在参观调研过程中多看、多听、多问、多思、多学,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

找差距掀起“对标热”

在14个考察点位中,半数以上涉及农牧产业。考察首日首站,观摩团便“锁定”了位于石渠县洛须镇的邓玛观光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全国最专业的青藏高原现代农牧产业运营发展平台之一。

在这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一体的各功能区,错落有致。入智能育苗温室、出冷链物流基地,探冬暖式大棚区、访电商服务中心,察中央集控系统、看观光科普展厅……

进“园”无数的一众与会人员不仅瞧得认真、听得仔细,手中快门也按个不停。他们感叹于曾经的“世界高城撂荒地”一年化身为“智慧生态种养园”,他们兴奋于物联网远程控制、水肥一体化喷灌、空气动力能供暖在此早已不再是新鲜事物。

“园区总投资2.62亿元,规划占地3479亩;投入1000余万元,购买农机器具140多台,配备世界最先进真空预冷机1套;日处理农产品能力达50吨,储藏量可至5000吨;此外,还建成冬暖式大棚区100座。”讲解员亮出“家底”,2019年,累计生产各类果蔬5138吨,接待游客3.9万人次,实现产值3191万元。

除了一个个耀眼的数字、一项项喜人的指标,让与会人员深感其发展之快、发展之好外,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其通过大力推广“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牧户”的村集体经济模式,就近吸纳124人就业,让贫困户流转土地得租金、劳务输出得佣金、按股分红得股金,实现人均年增收3.7万元,并按每年资本金的5%分红,累计受益贫困户达423户1568人。

如果说,产业是高质量发展中的“必答题”,那么富民则是产业发展中最有分量的“C位”。

“在海拔3100米的‘世界最美湿地’,炫目的现代科技和实时的生长动态已经令大家目不暇接,而获得国家SC认证的特色牦牛酸奶、省级无公害产品认证的牛羊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藏系绵羊和石渠白菌等一系列‘石渠造’更是让大家叹为观止。”理塘县委书记格勒多吉认为,此次学习考察也再次印证:招引龙头型项目并发挥其“带头大哥”作用,对产业富民战略卓有成效,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脱贫、致富,均具“放大器”作用。

对标补短,回去怎么干?在行动上,九龙县委书记赵景强与格勒多吉表达了一致的看法:大项目是稳增长的“压舱石”,是高质量发展的“强支撑”。回去后,立足“藏彝走廊”特色优势高起点做好做细做实产业规划,强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工作导向,主攻有高原缺“高峰”课题,狠抓一批高成长性、具附加值的招商引资项目。

无论是此后,相继观摩巴塘县中咱镇千亩毛桃基地、得荣县白松镇高原藜麦之乡、甘孜县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抑或是乡城县青德镇万亩果园……在以产业富民、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内容为主题的考察途中,刘成鸣频频现场点题、布置作业,要求农牧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等州级相关部门和县(市)负责人以考察学习为契机,力争解决现代农牧业发展中的“痛点”“短板”和“弱项”,充分掌握市场信息、抱团打造拳头产品、畅通产销对接渠道,从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入手,助力本地企业与产业实现更大发展,不仅把粤港澳大湾区,甚至是北上杭蓉的“菜篮子”都装上甘孜的“美馔珍馐”。

山水牌引领“高质量”

远处青山如黛,近处喷泉炫彩;藏巴拉山、巴楚河,山水相依。行走于青松翠绿、月季盛放的“鹏城”,藏艺石刻、青石路面、骡马雕塑,移步换景自是不一而足。驻足水幕音乐池边,一幅水在歌中、歌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画卷,更是徐徐铺展眼前。

“媲美高原江南、胜似五彩藏乡”。5月26日傍晚,初到巴塘县的部分与会人员,着实被眼前的城市夜景惊艳到了。夜幕降临,“路灯秀”点亮夏邛、“古八景”扮靓街巷、“弦歌泉”舞动广场、图书馆闹市取静,从山顶俯瞰,整体街景宛若一只振翅欲飞的“鹏鸟”……独特的雅致与富丽的整洁交织构成的“巴塘印象”,令一行人回味无穷。

“品位低、功能弱、形象差曾是巴塘的城乡旧貌。近年来,我们以项目为基、功能为要、文化为魂,率先采用PPP和EPC模式,总投资9.53亿元,实施城乡提升战略项目98个,其中:投资2.5亿改扩建城市,投资1.49亿元改造风貌;现如今,城市功能逐渐完善,城乡风貌整体提升,美丽资源日渐转化为‘美丽经济’。”巴塘县委书记汪玉琼向与会人员介绍,下一步,还将致力于“以生态为主、经济为辅、人造景观为内核”等做足山水文章,把巴塘打造成集城市观光、休闲度假、游乐观赏、健康养生为一体的“318国道最美鲜花音乐美食之城”“川滇藏结合部的一颗明珠”和荒山变青山、桃林变桃花园的“森林城市”。

与此“野心”相呼应的,是由老旧街区“变身”的茶马古道商业街、由弃垦荒地“作画”的五彩油菜田园栈道。“理念新、站位高,重规划、手笔大!”5月27日清晨,在实地观摩夏邛镇“田园栈道”景观时,许多与会人员不由得心生这样的感慨。

但见一边是拔地而起的“五化”景观,一边是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历史街区。此次行来,大家对巴塘县提升县城能级、壮大美丽经济、发展全域旅游的好举措、好案例,重点点击、快速扫描,从中汲取城乡提升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稳准狠”布局的好经验、好点子。

“积极转变思路、打破固有思维,让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从而接地气的市场运营化,白玉就此也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与会人员一路走、一路看,一致感受到金沙江沿岸各地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厚植优势、补齐短板的良好氛围。

车行至白玉县章都乡,芳草茵茵、春树吐绿、植被葱茏,国有林保护管理局苗圃基地自1983年建立以来在这里发展壮大。“天保工程实施20多年,咱们县的森林覆盖率从11%上升至今天的43.1%,更激励大家的是数据递增背后,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齐头并进,已成为当地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群体脱贫增收的主要途径。”白玉国有林保护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柳孝林向观摩团汇报基地总体情况,育苗圃地和大棚发展“成色”时不无自豪地说。

寻寻大黄秦艽踪影、看看川西云杉长势、问问变叶海棠年生······与会人员还不忘仔细听取基地负责人算了笔林下经济账:目前经营总面积133.5亩,育苗圃地面积127.5亩,年出圃合格优质苗木200万余株;从上世纪末至今,累计销售各类苗木4000余万株;近五年,逐步建立起“以森工企业为中介、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值6400万元,每年更是适时培训、临聘农牧民用工1100个,辐射带动人均增收1150元。

基地里、苗圃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剪影”频频跃入眼帘。曾经,这个业务单一的管理局,缘何能短时间内引得多种产业项目、新兴服务业态纷至沓来?大家边参观,边思考,边学习。

学实招求取“发展经”

挪穷窝,深山牧民搬进路边独院别房;拔穷根,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改穷业,灾后重建让农牧民吃上旅游饭;摘穷帽,乡村振兴引领老百姓走向新生活。

5月25日,与会人员行走在金沙江畔的白玉县,欣喜地看到曾经的满目疮痍,已经“愈合抹平”重焕生机。2018年,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灾害造成该县“三乡三镇”房屋、农田、道路、水利、供电等设施严重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12.3亿元。

“一年多来,全县党员干部自觉担当、落实责任、冲锋一线、集中精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州政府副州长、白玉县委书记康光友在现场介绍说,“易地搬迁+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就业扶持”正是白玉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创新之举,“非常典型的就是金沙乡作英村——这个原本距离乡政府驻地53公里的‘深山飞地’村,在去年9月已经实现整村移民搬迁,全村13户60人住进新房。”

与会人员被白玉县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新思路和模式深深吸引,同时也萌生出要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谋求新策略的想法。州政协副主席、州政府副秘书长、州扶贫开发局局长杨庆华认为,自扶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甘孜州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以白玉县为例,2014年至2019年间,该县实现81个贫困村2641户贫困户12726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灾后重建期间取得这样的“脱贫战果”,令人瞩目。

由北到南、行走乡村,最强烈的感受是“甘孜速度”。

5月27日中午,与会人员在巴塘县中咱镇,见证了“高科技引擎”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超前”一幕。

只见该镇仁勉村党支部书记曲批,在手机上轻轻一点,水肥一体喷灌系统就自动给桃林浇起水来。“嗡嗡”的声响发出,无人机盘旋在空中,给桃树喷洒农药,自动管护。

不到两年,横跨波浪村、仁勉村、仁德村的3000亩荒坡,变成全覆盖太阳能提灌站的毛桃基地,12万株桃树蔚然成林,桃花旅游节呼之欲出。

“没想到荒坡还能变青山,这下环境变美了,村民们也有盼头了。”波浪村第一书记扎西甲措说。

当得知该基地现已投产的2300亩,综合估算果肉桃仁、林下经济等,预计年综合产值可达 1460多万元,人均产值可达9600元左右时,与会人员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该县“农旅结合、产村相融”的发展思路。

“巴塘县积极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优化‘果、蔬、肉、药、蜜’产业布局,加快建设‘两园一带八基地’。”在现场谈起如何实施“六大战略”梯度推进“乡村振兴”,巴塘县委书记汪玉琼如数家珍。

机遇摆在面前,思路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埋头苦干。怎么干?刘成鸣在现场提出要求:“紧盯目标真抓实干、因地制宜主动作为、聚焦重点攻坚突破、统筹兼顾协调联动、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与会人员听后纷纷表示,将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抢抓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以创新的理念推动发展。

当天下午,与会人员在乡城县,目睹了“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的“范本”。

“我们的目标是5年后,实现年产值2500万元!”在位于该县青德镇的现代农业高原特色水果产业园内,徳园经济林果种植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军信心满满,而他发家致富的诀窍就是“种苹果”。

2014年,周军流转了4000多亩荒坡地,带着乡亲们开始种植苹果。5年后,一个规模巨大的果园出现在青德藏乡田园4A级景区上方,镇上200多人都不定期到此务工,而这片近5000亩的果林,仅仅是产业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产业园区辖‘万亩果园’、康南农特产品加工园区、青德镇4A级藏乡田园风景区,集种植、加工、观光、体验、旅游、娱乐为一体,深度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乡城县委书记曹建奎介绍道,根据规划,后续将建设特色水果种植基地25000亩,一个110亩的加工园区和农旅融合旅游点,以及交通物流网络设施,“园区规划总投资6.8亿元。建成后,有望年实现综合产值18亿元!”

大规模、高标准、深融合、全业态、促就业、助致富……站在海拔3450米的观景台俯瞰“万亩果园”,与会人员对这座“田园金山”啧啧称奇。

“今天真是开了眼界,这样大规模的果园我在省内也几乎没见过,实施‘六大战略’以来,全州上下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丹巴县委书记何文才感慨道。

“这个产业园,应该说是推进‘六大战略’取得的一项综合性成果,是州内的标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案例。”州政协副主席、甘孜县委书记雷建平表示。

“出来看好,会上悟透,回去干实。”考察中,刘成鸣要求与会人员要树立持续深化“六大战略”的理念,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现代特色生态农业,加快创建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一路学!三天的考察观摩,一天的现场会议,与会人员认真参观、感受深刻,深受启发、收获颇丰。这既是一次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的“大学习”,也是一次对标先进、寻找差距的“大调研”,更是一次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的“大讨论”!

雪域暖风来,康巴正迎春。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甘孜踏着“六大战略”的脚步再出发,向着“美丽生态和谐小康”梦想坚定前行!





  • 上一篇:政府工作报告
  • 下一篇:国务院四川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督导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