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共享 巴山蜀水吹响脱贫冲锋号

四川日报    2019年10月01日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

  □川报记者 侯冲

      刚过去的这个教师节,凉山州甘洛县新市坝镇新民村幼教点教师瓦尔克金莫收到了特殊的礼物。当天,200多名孩子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用普通话大声喊道:“祝老师节日快乐!”

    一年前,这些孩子中很多人连最基本的汉语词汇都不会说。如今,他们不仅能用普通话交流,还能熟练背诵《悯农》《静夜思》等唐诗。

    这一切,要归功于凉山州去年启动实施的“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工作。9月20日,《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公告》发布,“学前学会普通话”凉山试点项目组获组织创新奖。

攻克凉山深贫堡垒 5700多名干部帮扶凉山 

    作为一名彝族教师,瓦尔克金莫吃过不会普通话的“苦头”。上小学时,她最怕遇到不会说彝语的教师。上课只能听普通话,但是又听不太懂,课程落下了很多。

    深知普通话的重要性,瓦尔克金莫教起孩子们来格外认真。她还积极参加凉山州组织的幼教辅导员培训,向专家请教发音练习、语言思维构建等问题。

    渐渐地,在瓦尔克金莫的带动下,孩子们爱上说普通话。“让我亲亲你吧,我的好妈妈!”“我是凉山彝族娃,彝话普通话顶呱呱!”如今,小小幼教点里,每天都有清脆动耳的童谣飘出。

    瓦尔克金莫还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在幼教点里还养成了洗手洗脸讲卫生的好习惯,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把好习惯带回了家。一次次家访中,她明显感受到,孩子们的家里干净了、整齐了。

    学普行动,只是凉山鏖战深贫的一个缩影。

    凉山是影响四川乃至全国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控制性因素,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治沉疴,下猛药。去年,我省从产业就业、教育发展等12个方面端出34条“真金白银”的支持举措,3年将新增帮扶资金超过200亿元。同时全省选派超5700多名帮扶干部,赶赴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综合帮扶工作。

    最强帮扶力量融化深贫“坚冰”。2018年,凉山州减贫19.9万人、退出贫困村500个,交出了历史上最好的减贫“成绩单”。

减贫进度历史最快 年均减贫110万人以上

    不止凉山。历史上,整个巴蜀大地都在与贫困作斗争。

    1984年,我省召开了对中国扶贫有重要影响的“秀山会议”,在全国率先启动经济开发式扶贫;《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期间,“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巴中精神从川东北的大山中激荡全国;2001年至2010年,全省投入扶贫资金1200余亿元实施第一个十年扶贫纲要,2011年起,实施新10年扶贫纲要。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四川成功跨越温饱不足、基本温饱、稳定温饱三个阶段,全省老百姓告别“缺衣少吃”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减贫进度历史最快。2013年底,全省尚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5万;到2018年底,这一数字减少到71万,年均减贫110万人以上。这是第一个十年扶贫纲要实施期间年均脱贫人数的1.57倍,打破了以往新标准实施后减贫人数逐年递减的格局。截至目前,四川已累计减贫2400多万人。

    2020年底,是四川脱贫攻坚交总账的时候。

    目标不变,方向不偏,干劲不减。

    近日,一场全省26万多名干部参与的“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落下帷幕。大排查全覆盖所有贫困群众,是我省对标2020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次“体检”,其意义在于,有病治病、无病健体。

    从乌蒙山巅到雪域高原,从秦巴山脉到赤水河边,帮扶干部们走进一户户贫困老乡家中,询问是否缺吃少穿,查看住房、就医、上学等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我省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所有问题都要在明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

    从“学前学会普通话”到大排查,“精准”是一以贯之的工作基调。

  惟有精准,持续下足“绣花”功夫,四川脱贫攻坚这幅民生大“蜀绣”,才会绣得越来越温暖,越来越精美!

寄语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校长杨尚薇:

    70年间,从“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有了新的使命。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愿脚踏实地、积极探索,努力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快速发展。愿我们的国家早日建设成为教育强国!

甘孜州炉霍县斯木乡中心卫生院医生谭晓琴:

  十几年的藏区从医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百姓对好医生、好医院的需求。作为一名基层藏族医生,我十分感谢党委政府在完善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做的工作。希望藏区百姓能享受到越来越好的医疗条件、越来越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广元市阳光养老服务中心理事何兵:

  这些年,一系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政策密集出台,让居家养老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家就享受到满意的养老服务。相信在党委政府的关怀下,我们的长辈一定会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江县留守儿童艺术团团长刘春香:

  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志愿者的付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未来的路很长,我们将义无反顾地坚定前行,把爱心送到更多留守儿童身边。

乐山市市中区悦来乡道华村村民李佰洲:

  这些年,扶贫干部一直都在帮我,我家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腿有残疾,但我对于今后的生活充满期待。我要用自己的双手,编出更好的竹编作品,脱贫奔康。川报记者 任鸿 侯冲 整理

       切片

餐桌背后的“共建共享”

□川报记者 任鸿

    会理的石榴、攀枝花的芒果、都江堰的猕猴桃……2019年中秋节,内江市资中县高楼镇农林村村民袁勇家的餐桌仿佛“四川农特产大聚会”。而通过袁勇及其团队拍摄的视频,这些农特产也在中秋节期间“飞入”到全国上万个家庭的餐桌上。

    “小时候一个月才能吃几顿肉,哪像现在,想吃什么就有什么。”袁勇感慨。

    物资渐丰的餐桌展示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也蕴藏着“90后”农村青年袁勇的奋斗历程。

    1991年出生的袁勇,16岁跟随父母到大城市成了农民工。2017年起,爱拍视频的袁勇,将爱好与创业结合,做起了农产品视频销售。

    “那年春节,看到家乡有很多果农的农产品卖不出去。我就试着在网店里卖,没想到,20万斤血橙全部卖完。”袁勇有了创业计划。

    刚开始,袁勇迷茫过,也担心过。“但政府给了我很多支持,比如提供免费的办公室、组织农村电商培训等。再加上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返乡创业的信心越来越足。现在公司年营业额5000万元,初步估计可带动上千名果农致富。”袁勇说。

    个人收入“搭乘”乡村振兴和农村电商快车一路跃升。这背后也离不开袁勇个人的努力。“有时候,一场视频一拍就是10个小时,还得不停说话介绍产品。”因为只有中专学历,除了拍视频、管理公司,袁勇每天还得花很多时间学习,“一天只有六七个小时休息。”

    “这么累,想过放弃吗?”“人生,难得有一次机会,还是得好好奋斗。”面对记者的提问,袁勇回答。

    近日,袁勇的团队收获了四川省第二届“天府杯”创业大赛返乡下乡组第二名的成绩,这更坚定了他继续向前的信心。“我享受了这个时代的红利,也希望能为建设我们的美丽乡村贡献力量。”










  • 上一篇:公益广告(一)
  • 下一篇:绿色 担当责任 持续筑牢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