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10年成效显著

四川日报    2019年09月29日

助力贫困家庭子女成长成才

成都地铁公司首位藏族女地铁司机,藏区“9+3”毕业学生肖芳(左一)。

“9+3”学生正在专注听老师讲解。

  10年前的那个春天,甘孜州丹巴县的藏族女孩肖芳报考首届“9+3”免费教育计划,进入内江铁路机械技术学校学习深造。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成为成都地铁第一个藏族女性地铁司机。

  2009年1月,我省率先在藏区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即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组织藏区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到省内优质职业院校免费接受3年中等职业教育,并尽力帮助实现就业。

  肖芳人生的变化,成为藏区学生成长的缩影。10年来,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范围覆盖藏区32个县和大小凉山彝区13个县,即45个深度贫困县。四川累计招录藏区、彝区“9+3”学生8万多人,目前在校生2万人。他们当中,90%以上来自普通农牧民家庭, 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占到17%。

  这些“9+3”学生中,先后有4.2万多人顺利毕业,历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8%以上。5000多人通过定向招考充实到藏区乡镇基层队伍,2000多人参军入伍,1万余人考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深造,60%以上在各类企业就业,50%以上的毕业生回到了家乡就业创业。

民生工程 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同

  “9+3”计划实施10年成效显著,受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和普遍欢迎,被教育部纳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重大项目并在全国推广。

  培养了一批民族团结的坚定维护者和践行者,奠定了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大规模的异地培养模式,让民族地区青少年与省内青少年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成长,增进相互了解,思想进步明显,民族团结意识、法纪意识增强。据统计,2000多名“9+ 3”学生在校光荣入党,在校生团员比例达到87%以上。

  实现了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愿望,开启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希望之门。“9+3”学生中,来自基层农牧民家庭子女占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占到17%以上,覆盖四川深度贫困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据调查,历届“9+ 3”学生中,入学时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2800元的占80.3%;3年学习后,有41.36%的“9 + 3”毕业生月收入达2000-3000元,有38.62%的毕业生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年总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占毕业生总数的64.39%,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助推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培养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人才队伍,夯实了民族地区发展的人才根基。据统计,在已毕业的“9+3”学生中,50%以上回到了本乡本土就业,其中藏区有5000人,通过入伍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充实到藏区乡镇基层队伍,分布于乡镇教育、医疗、民政以及驻村等多种岗位,这些毕业生熟悉地方语言,能吃苦耐劳,与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化“永久牌”人才。

  巩固了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成果,探索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9+3”计划拓展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外延,计划实施10年,藏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70%提高到90%左右,藏区青年受教育年限大幅度提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也由3︰7提高到大体相当,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更加协调发展,一定程度上补齐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短板,探索出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增加了民族地区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机会,促进了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在藏区、彝区,因为“9+3”计划改变人生轨迹的青少年成千上万,他们从内心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同时,通过他们影响和改变了民族地区农牧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民族地区良好的民风民俗也得到大力传承和发扬,社会风气不断好转,有力推进了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创新举措 开辟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新路子

  我省先后有120多所国家示范、重点和省级重点以上的优质中职学校承担藏区、彝区“9+3”培养任务。各级各地和学校从促进民族地区长治久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好“9+3”计划的重大意义,加大对“9+ 3”工作的支持力度,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好事办好。

  健全保障体系,确保“9+3”计划高标准实施。建设完善的工作体系,形成了由省到市(州)、校的党委政府统筹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州内州外配合的工作机制。建设完善的财政保障体系,10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共计投入资金20.73亿元。建设完善的管理队伍体系,先后选派近千名藏区、彝区干部教师入驻内地“9+3”学校全面参与教育管理。建设完善的就业促进体系,成立省级学生就业促进工作协调小组,建立了学生“就业有出路、创业有帮扶、升学有渠道”和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就业创业的制度保障机制。

  探索创新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创新招生机制,根据民族地区人才需求情况优化调整招生学校和专业,适度扩大州内需求较大的专业招生规模。创新培养模式,结合民族地区学生特点,遵循“重德强技”的培养思路,分类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有效提升民族地区学生的政治素质、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广泛宣传,扩大影响,组织开展“9+3”招生宣传,组织优秀毕业生巡回宣讲,组织内地学校教师到州内家访宣讲,组织藏区各界代表和学生家长到内地学校考察、参加学生毕业典礼,提高了“9+3”计划在藏区、彝区老百姓中的知晓度。

  创新就业帮扶,确保毕业生就业升学有路径。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出台就业政策措施,通过学生自主择业、学校指导就业、企业吸纳就业、继续升学深造及选征优秀学生入伍和藏区基层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等多种途径,全力促进“9+3”学生实现就业创业。采取“单列计划、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单独录取”的方式,鼓励“9+ 3”毕业生继续就读高职院校,录取比例逐步提升到实际参考人数90%,历年来,共有1万多名“9+3”毕业生考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为“9+3”毕业生提升学历水平和促进高效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 上一篇:奋斗创造人间奇迹——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作(上)
  • 下一篇:两河口特大桥正式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