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圣洁甘孜舒画卷

甘孜日报    2019年06月12日

我州持续加力实施“六大战略”纪实

◎本网记者 谢臣仁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

时间总是按它的规律悄然运转,但它也总能够定格下那些重要的历史瞬间。

立足实际,着眼更高定位,把握发展趋势,我州冷静分析,准确研判,主动有为。2015年12月召开甘孜州委十届八次全会,全州上下按照州委“一个目标、两个关键、三件大事、六大战略”的总体工作格局,把实施“六大战略”作为造福甘孜人民的最大事业,作为争取加入全省第一梯队的发力点。2016年12月,甘孜州第十一次党代会再次完善州委总体工作格局,明确把“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关键、抓好三件大事、补齐四大短板、夯实五大基础、实施六大战略”作为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路径。

长风抒豪情,雪域尽欢歌。实施“六大战略”三年多来,118万甘孜人民收到了这样一份答卷:脱贫攻坚连战连胜、依法治州深入推进、产业富民成效明显、交通先行取得突破、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生态文明建设富有成效,旖旎画卷在甘孜大地徐徐展开。

奔康路上不掉队

圣洁甘孜,大美天成,美得让人惊心,但也穷得让人揪心。贫穷成为甘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成为奔康路上必须啃掉的“硬骨头”。

在精准扶贫中,我州扎实抓好精准识别,认真落实“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档、州有卷”数据平台,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大力实施生产就业发展、移民搬迁安置、低保政策兜底、医疗救助扶持、灾后重建帮扶“五个一批”行动,确保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扎实改善脱贫条件,千方百计解决群众行路难、住房难、就业难、增收难、就医难、上学难、用电难、饮水难等突出民生难题;扎实提升公共服务,抓好15年免费教育和“9+3”免费教育,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包虫病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扎实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脱贫攻坚成为了全州人民的“打卡”工作,在甘孜大地形成了有一种温暖叫“精准扶贫”、有一种喜悦叫“精准脱贫”的可喜局面。

稻城县以22个专项扶贫、6个重点专项为载体,以组织体系建设和攻坚纪律落实为保障,全力以赴脱贫攻坚;乡城县将政策转化成项目,成功对接深度贫困县项目114个,整合资金1.5亿元,实施项目205个,改善提升了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巴塘县“桃源地坞”对3个贫困村119户、595人进行整村搬迁安置,建起“世外桃源 ”,打造藏家园林、菜地,发展民俗接待,实现增收;理塘县扎实推进藏区新居、廉租住房等建设,给予贫困户特殊帮扶,同步解决他们的住房难题,确保住有所居、住得安全;得荣县建设因都坝太阳能提灌站,实现控灌耕地面积1500亩,覆盖绿化植被8400株,极大改善了坝区286户1750人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

尽锐出战、合力攻坚,2018年,我州脱贫攻坚实现了“四个减”——贫困人口骤减86%,实现了18.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年均减贫3.78万人,农村贫困人口从22.03万骤减到3.35万人;贫困村落递减82%,实现了110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成功退出,年均退出369个,贫困村从1360个递减到251个;贫困县市退减33%,实现了康定、泸定、丹巴、九龙、乡城、稻城6县(市)如期高质量摘帽,全州贫困县从18个退减到12个;贫困发生率锐减20%。坚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共享成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实现了贫困发生率下降19.65个百分点,从23.17%锐减到3.52%。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春更进百尺杆。今年,我州将高质量实现12个县摘帽、251个村退出、7161户31242名贫困人口脱贫。

决战扶贫攻坚,奔康路上绝不让一个人掉队,绝不拖全国和全省后腿,绝不做同步小康的最后一块“拼图”。贫困已渐行渐远,幸福越来越近。

剑胆琴心书和谐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厉行法治,成为确保我州长治久安的“压舱石”。

我州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州为抓手,坚持依法执政,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做好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工作,确保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提升立法水平,围绕反分裂斗争、依法治寺管僧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导向、民生导向开展立法工作,确保于法有据、有法可依;提升法治政府水平,统筹推进严格执法、政务公开、行政监督等重点工作,大力建设法治政府,增强法律意识、程序意识和文明意识,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提升公正司法能力,严厉打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和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加强执法权力运行监控,坚决防止发生冤假错案,确保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加强突出问题依法治理,扎实推进寺庙依法管理,着力提升基层法治建设示范创建效果,努力实现藏区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色达县持续巩固喇荣寺和五明佛学院宣讲整治成果,坚决守住“双防”底线,推进实现喇荣寺创建成为省级文明和谐寺庙、色达五明佛学院打造成为现代化、正规化宗教院校;雅江县开展巡回法庭“五进”活动,通过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以公开、透明的法制宣传方式,实现了法律教育、警示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违法犯罪的危害的同时,对检察机关的职能有了更加直观地认识和了解,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炉霍县首创的“菜单式”普法让农牧区,农牧民群众遇事先找法已成习惯,遇事主动和司法局工作人员“对接”,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新龙县加强作战中心、综治中心实战能力和协调作用,县人民调解委员会不断攻克重大疑难跨区域矛盾纠纷32起;白玉县以“政策理论、统战宗教、依法治县”三大宣讲团为平台,以“法律七进”等活动为载体,为群众送去“法治套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在全州组织开展了基层社会治理领域问题线索“大排查”行动,分批组织实施了220多个重点地区综合整治,治安处罚1100多件,行政处罚1400多件;全州共组织核查中央、省交办线索60多条;核查州级部门和各县(市)移送重点线索100条,重点督办20多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共侦办涉黑涉恶案件1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0多人,侦办“九类”涉恶案件70多起,刑事拘留160多人。其中,省州重点督办的四川藏区审判的第一起涉恶案件——理塘县阿呷等人恶势力团伙案件,被列为全省“十大典型案件”……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为我州生动实践,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全民共识。

剑胆琴心化干戈,倾情谱写和谐曲。一个法治昌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和谐甘孜”呈现在世人面前。

产业花开处处新

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是甘孜产业曾经的真实现状。作为产业欠发达地区,只有奋起直追。

秉承富民优先,追求效益优质,构建四梁八柱,措施高效落细。

我州坚持“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富民优势。优先发展旅游业。围绕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做好东部环贡嘎山环线、南部环亚丁环线和北部格萨尔文化旅游带“两环一带”旅游规划,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切实提升接待能力,全州创建5A景区1个、4A景区12个、3A景区16个、2A景区1个;稻城县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稻城亚丁成为全国旅游景区“厕所革命”培训基地,海螺沟景区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优秀旅游目的地之一,以“成都后花园?康养+休闲”的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今年5月开门迎客,受到八方游客追捧;有序发展能源业和矿产业,全州建成水电站272座,水电装机1216万千瓦;在建水电站66座,装机871万千瓦;13个干流水电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建成太阳能光伏电站20座,总装机容量36万千瓦。截止2018年底,全州能源累计装机已达1252万千瓦。2018年统调上网电量330亿千瓦时,首次突破“三百亿”大关。新都桥水电消纳省级产业示范区启动建设,亚洲最大固体锂辉矿6月10日在康定投产。甘眉工业园区成功获批省级开发区,通威光伏产业今年3月开工建设。

蓝图现,宏图展。全州建成2个百万亩特色农林产业基地、四川省最大的羊肚菌生产基地;建设省级现代农业融合园区11个,发展涉农企业75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全省首个松茸及其制品地方标准获批实施,全国首个高原食品研究院落户我州,累计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86个,17个县(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圣洁甘孜”成为全省十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民俗文化节庆产品16个,开发文化创意产品58项,建设州级文化产业园区4个,德格麦宿非物质文化产业园跻身全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园区。建设中藏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7.34万亩,鸳鸯坝中藏医药产业园意向入驻企业4家,德格宗萨藏医药公司制剂室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乡城藏青兰饮片厂通过GMP认证,获得生产许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市场主体总量达55400户,注册资本金1072亿元,首次迈上“千亿”台阶;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7.16亿元,占GDP的46.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4%……产业发展显生机,入眼风景竞丰盈。

美好蓝图转化为生动现实,产业勃兴实现收入增长。2018年,我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22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40元,增长10.5%。

在强劲的行进曲中,“甘孜产业号”正驶上业兴民富的快车道,迎着和煦东风急速前行。

云端铺就发展路

大地为琴路作弦,纵横捭阖总是歌。

要得富,先修路。路通,则一通百通;路畅,则一畅百畅。

我州牢固树立“安康必先通康”意识,围绕“建设川西北区域性交通枢纽,公路机场铁路齐上,构建进出顺畅、互联互通、四通八达、安全便捷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全力推进交通建设再上新台阶,交出一张靓丽答卷:第三轮甘推完美收官,第四轮甘推甘孜格萨尔机场试飞在即,甘孜成为四川唯一拥有三个高高原机场的州(市);135公里的“云端天路”终于结束了甘孜州府不通高速的历史,缩短了甘孜与成都的时空距离,让甘孜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中更有作为;国省干道犹如一条条生命之弦,把全州18个县(市)紧紧串联成一个个“音符”,弹奏出发展的乐章;甘孜县,成为全省民族地区第一个“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偏远的石渠、稻城等县到州府康定时间缩短1/3左右,全州建成通乡油路2105.28公里、通村硬化路14395.99公里,新增60乡通油路、1277个村通硬化路,解决647个脱贫退出村通硬化路,全州乡镇、建制村通达率均达100%,通乡油路、通村硬化路基本达到100%,3.2万公里的农村公路编织成一张巨网,打通乡村交通“最后一公里”,交通建设成果最大程度惠及基层群众,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脱贫奔康。

再筑天路,山不再高;畅通甘孜,路不再远。畅行甘孜梦可期,我州交通建设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交上“满意卷”,建设“畅通甘孜”书写出壮丽诗篇。

美美与共靓城乡

正视“品位低、形象差、功能弱”的城乡环境现实,确立“追赶跨越、加力冲刺、底部突围”的工作取向,我州城乡建设提质升档全面加速。

在城乡实施城乡建设战略中,我州突出藏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积极打造城乡风貌,构筑业态支撑,提升城镇规划水平、配套能力、承载能力、吸附能力、风貌特色、管理水平和文明素养。全力做强县城,把县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突出城市定位、提升城市功能、强化城市建设、打造城市景观、推进城市更新,着力建设辐射带动力强的旅游之城、商贸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大力做优乡镇,把乡镇作为服务广大农牧区的主枢纽,引导乡镇走经济产业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精品化和生活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打造藏区特色风情小镇为目标。倾力做美村寨,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为目标,注重形态布局、抓好环境整治、加强村庄管理,形成以高原特色农牧业和特色旅游业为带动,与城镇职能差异互补的特色村寨发展路径,着力建成一批旅游新村、扶贫新村、文化新村和移民搬迁新村。

全州确定“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寨”项目共285项——稻城县投资9.035亿元,着力打造亚丁国际生态精品旅游核心区中心驿站、香巴拉人文生态名城;甘孜县在县城打造占地97亩的格萨尔文化城,项目将通过打造王城文化区、湿地休闲区、草原体验区,达到格萨尔文化城的“宜游、宜闲、宜业”的目的;德格县采用“串珠”式建设方式,实施县城改造提升工程,提升城市品牌,建成古朴、特色、厚重的“康巴文化中心”;雅江县在八角楼乡打造日基产城旅游综合体,项目计划投资13亿元,将建成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最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小镇,川藏线上最美旅游接待驿站,中国松茸产业新区;得荣县打造瓦卡镇藏乡田园风情旅游集镇,投资530万元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民宿客栈29户,民居接待户151户,乡村主题酒店10户;色达县建设洛若镇新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共计23个,总投资近10亿元,已完成总投资近8亿元;九龙县湾坝乡湾子村实施彝家新寨296户,易地扶贫搬迁21户,危房改造53户,全村房屋新建提升改造率达到67%,硬化连户、入户路连接着每个村落和人户,4个宽敞整洁的村民活动广场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我州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和城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17.84%。城镇建成区面积达49.2平方公里。城乡提升项目1424项,完成投资70亿元,创全国第三批特色小镇1个,全国传统村落31个、全国人居环境优美示范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个。

城乡环境大“变脸”,颜值气质相伴随。“亮起来”“美起来”“特起来”“活起来”的高原藏乡盛装舞步,踏歌而来。

逐绿迈进新时代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地处长江、黄河源头地区的我州,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是青藏高原“水塔”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建设生态文明,把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守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是历史重托、是国家使命、是发展必须、是人民期盼。

我州牢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围绕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建设美丽生态甘孜为目标,进一步繁荣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彰显生态文化,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优化开发格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划清功能区红线,完善“两江一河”和草原湿地保护体系,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促进功能区保护与建设。坚持发展生态产业。支持绿色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逐步建立结构优化、循环高效的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加快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坚持改善人居环境。结合全域旅游发展和城乡提升战略,大力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着力加强对地震、滑坡、泥石流以及地质灾害等的监测预警和治理,切实建设美丽生态新家园。

理塘县沙化治理荒漠变绿洲,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8.13万亩,流动沙地基本实现林草植被有效恢复;白玉县植树不植“数”、植树有特点、植树有计划,森林覆盖率达到42.03%,为全省第二;雅江建成日处理2000吨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走上 “净化之旅”,提升人民获得感;色达县17个乡镇分片区建设4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每个乡镇吸纳社20人,治理14500公顷沙化土地;道孚县投资7735.68万元,整合道孚林业局、道孚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两大苗圃387.97亩,建设康巴地区唯一具有高品位的现代林卡式外貌,科学内涵深厚的高原特色植物园;甘孜县开展“清洁卫生进乡村”行动,让生态理念深入人心……保护生态环境、繁荣生态经济、彰显生态文化,甘孜儿女坚定不移地围绕“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屏障区、国家绿色能源生产基地”的目标,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用实际行动诠释永续发展的真谛。

厚植绿色,擦亮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美甘孜以秀丽身姿聚焦世人目光。

……

拥抱新时代,迈步新征程,担当新使命,谋求新作为。省委提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作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甘孜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抢抓机遇中因势而谋,在高质量发展中应势而动,在主动融入全省区域发展新格局中顺势而为,在实施“六大战略”、推进“三创联动”和乡村振兴实践中大有作为,在奋力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的生动实践中激情书写出荡气回肠的甘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上一篇:十二届州人民政府召开第34次常务会议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