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丹巴“小众”思路成就脱贫攻坚“大活”

甘孜日报    2019年02月19日

不追热点 不随大流 不求规模

         ◎黄兰竣 徐登林

         2月17日,川西高原深处,丹巴县岳扎乡八科村,春天的脚步还没有到来,但是村民党德云再也坐不住了。天刚亮,就穿起衣服,到地里忙活,准备播种黄金豆。

        小小一颗黄金豆,是一家人脱贫的希望所在。去年,党德云家种了两亩多的黄金豆,亩产800多公斤,除去成本,净利润就有一万元。加上别的收入,一家人顺利脱贫。

        黄金豆是丹巴当地一种本地特色蔬菜品种,营养丰富,口感好,在历史上一直都有小规模的种植,销售范围也仅限于附近。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当地看上了这个“土特产”,并选择在几个乡镇小规模种植。

        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小众”的品种的成效很大,通过成都尚作农业科技公司卖到成都等大城市后,广受欢迎,“地头价”就达到每公斤8元左右。

        如今,全县的种植面积在300亩左右。尽管市场销量情况不错,但是当地并没有打算立即扩大种植面积,而是要继续维持这个规模。

       “不追热点,不随大流,不求规模,坚持走‘小而美’的路子。”县农牧局局长陈淼揭示其中的奥秘,否则,如果盲目了,价格却跌下来,最终会成  为“多收了三五斗”故事中那样的结局,增产不增收,成了“丰收困局”。

       黄金豆只是丹巴县种植的若干特色品种中的一个。当前,全县种植的蔬菜品种多达12个,其中包括黄番茄、紫皮马铃薯、宝石蕃茄、紫色小巧蕃茄、无筋豆、青椒、红椒、羊肚菌、祘苗等。

       特色,在丹巴产业扶贫的整体构架中,直观体现为“彩色”。黄色的番茄、紫色的土豆、绿色的青椒、黑白的羊肚菌……

       从“千村一色”到“五颜六色”,直观的五色产业背后,是当地特色化的农业发展思路。最近几年,丹巴在推进产业扶贫的过程中,针对之前部分地方一窝蜂大规模发展核桃和猕猴桃等产业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调整思路,始终坚持特色化、市场化的路子,以“小众”思路,完成脱贫攻坚“大活”。

       具体来说,就在品种选择上,不追热点,不随大流,坚持以本土的资源禀赋为基础,因地制宜,选择一些本土化的特色品种,并适度引进一些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在规模上,不片面追求规模,而是采取订单农业,有多大市场,生产多少产品;在品质上,不用大路货,坚持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有机农业,高端农业。

      全县目前的农业产业中,尽管品种多,但单一品种的面积都不大,最大的羊肚菌只有3000多亩,平均每个品种都不到1000亩,最小的反季蒜苗只有几亩。“多品种,小规模”,成就的是特色化、多元化,市场压力不大,调整也很容易。

      “三不原则”,成效明显。2018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9万亩,总产量达4.2万吨,人均增收超千元。特色农业已经成为丹巴这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第一主力。


  • 上一篇:我州旅游何以实现开门红
  • 下一篇:去年全州工业项目 完成投资167.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