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学深悟透明方向 实干担当新作为

甘孜日报    2019年01月28日

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甘孜实践

编者按

在全州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州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全力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着力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持续实施“六大战略”,全面推进“三创联动”和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的关键时期,1月16日,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甘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我州新形势下的甘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准确把握省委书记彭清华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甘孜实践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用彭清华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彭清华书记的关心支持和鞭策鼓励转化为持续推进工作的不竭动力,主动担当担责,努力拼搏实干,按照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持续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面推进“三创联动”和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孜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从今(28)日起,本网将连续推出《守住“双底线”、做到“双加强”、强化“双支撑”,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参加甘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特别报道,聚焦我州各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彭清华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所采取的新举措、取得的新成就、积累的新经验和涌现的新典型,主动锐意进取,务实担当作为,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敬请关注。

  ◎谢臣仁

“垫高藏区孩子人生的‘起跳点’”

虽已放假,是教育工作者本该轻松的时候,可省人大代表、康定中学初中部教导处副主任王雪丹却忙得不亦乐乎。

“干教务工作,必须先人一步,现在就要考虑下学期的事情了。”1月25日,王雪丹已经在着手2019年春期教务工作。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教育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奠基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一线的代表,王雪丹见证了甘孜教育的翻天覆地变化:智慧教育走进课堂,藏区孩子与内地大城市孩子共同接受先进的现代教育;十五年免费教育惠及全州学子,均衡教育让城乡教育齐头并进,民族地区教育短板在不断补齐、差距在不断缩小。去年,为提升甘孜教学质量,州里出台了《关于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更是为甘孜教育注入了强劲动力,让甘孜教育得到迅猛发展。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铸就人生。盘点康定中学辉煌成就,去年收获满满。2018年,该校538人考入本科院校(其中一本154人),创历史最好成绩;该校本土培养的王志龙同学以670分的高分,通过国家专项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成为建州以来全州首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农村籍考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康定中学虽只是甘孜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却折射出甘孜教育的蓬勃发展。王雪丹感慨,甘孜教育正在塑造万千学子的绚丽人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书多年,育人无数,苦过累过,但很快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王雪丹说,给学生一份爱,自己就收获了一份快乐。

在省人代会上,王雪丹围绕“切实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水平”作了主题发言。她说,民族地区教育,成就辉煌,但短板也明显,特别是师资力量不强、教师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文化基础差,教材内容不过关;临聘的学前双语教师,因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紧缺而从事小学教学,被“拔高使用”;教师岗位吸引力不高,考生没选择了才考虑考老师,导致招录门槛低,有些条件环境差的甚至无人报考,但学校为保证教学运转,不得已采取“非专业补缺”方式解燃眉之急。

万雪丹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大立足甘孜实情的国家、省、州层面的培训力度。通过网络研修、送教上门、片区研修、跟岗研修、顶岗交流等方式,拓展学科知识培训的渠道;加大优秀教师激励政策的实施力度,让优秀的老师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精神上有幸福感;争取上级给予甘孜支持新建甘孜州职业技术学院。

“彭清华书记在参加甘孜团审议时,对甘孜教育提出殷切希望,希望甘孜认真办好藏区民生实事,继续开展十五年免费教育和‘9+3’免费职业教育,这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动力。作为甘孜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垫高藏区孩子人生的‘起跳点’,我愿意做一块孩子们向上登高时的‘垫脚石’。”

“用实干回报亲切关怀”

1月24日,省人大代表、巴塘县夏邛镇曲戈西村村支部书记益西拉西正在召集村“两委”班子和村党员学习贯彻省“两会”精神和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甘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1月16日,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到四川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参加审议。彭清华书记对甘孜提出“要牢牢守住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双底线’,要做到精准脱贫攻坚和保障改善民生‘双加强’,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产业发展‘双支撑’”的重要要求,在甘孜团全体代表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投身甘孜发展,以让人民满意的成绩来回报彭清华书记对甘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彭书记的话,让人心里敞亮,我们一定要加油干”“从彭书记讲的话能看出他对广大人民群众,对甘孜老百姓的深情挂念”……时过周许,益西拉西仍沉浸在当时场景,温暖的心底如沐春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幸福地与笔者分享内心感受。

益西拉西说,去年,白格堰塞湖泄洪过流,巴塘县沿江的8个乡镇16个村大面积受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我们的受灾群众有水喝、有饭吃、有被子盖、有房住、有衣穿。很多老百姓都说:“我家虽然被洪水冲毁了,但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又有了另一个新‘家’”。

过去一年,巴塘像全省、全州其他地方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广大农牧区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2018年底,巴塘全县贫困村由61个减少到了16个。贫困村村村通了硬化路,户户有联户路与村主干道相连,“五改三优”让贫困户户户住进安全房,用水用电都有保障,农牧民收入普遍增加了1000多元。

变化不是瞬间发生的。益西拉西说,曲戈西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曲戈西村以前发展动力不足、后劲不够,但在州、县、乡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老百姓心气顺、干劲足,家家户户想的就是把日子过得更好,每家每户都住上了好房子,家门口就有医务室、文化室,还有小广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再也没有了。老百姓有吃有穿,娃娃上学不愁,老人看病不难,大家感到特别自豪、特别满足、特别幸福。

益西拉西在参加甘孜代表团审议时的发言是 “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她说:“俗话说:‘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在过去几年,我们村党支部也付出了艰辛,流过泪、也流过汗。但村支部年龄结构还需优化、战斗力还需加强,现在明显感觉村‘两委’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办法不多,造成村集体经济发展迟缓,这离彭书记的‘三双’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村党支部一定要发挥作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奔小康。”

益西拉西说:“一口唾沫一个坑,在代表团的发言就是一个承诺,是板上钉钉的事。要贯彻落实彭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那就是——用一个‘干’字回报省委书记的亲切关怀,我们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挽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把村子建好、把日子过好,干出个名堂来。”

“谱写社会和谐稳定的华美乐章”

“作为一名宗教界人士,我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1月24日,省人大代表、德格县政协副主席泽旺吉美在接受笔者电话采访时表示。

目前,全州依法登记开放的藏传佛教寺庙有512座,五大教派俱全。近年来,我州宗教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有了极大的改变。特别是这几年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政策后,寺庙作为社会基本单元,僧人作为基本公民,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寺庙实施了“五通工程”,寺庙吃上了清洁卫生的饮用水,点上了明亮的电灯,铺就了宽阔的道路,电视讯号、通讯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寺庙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寺管会成员解决了生活补助。如今甘孜藏区,藏传佛教发展健康有序,信众信仰自由快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僧众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了更好的条件和场所去修行佛法。

画好同心圆,共谱和谐曲。作为德格县塔德寺的活佛,泽旺吉美对省委书记彭清华讲话认识深刻,他说:“彭书记提出要牢牢守住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双底线’、要做到精准脱贫攻坚和保障改善民生‘双加强’、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产业发展‘双支撑’的要求,我们僧尼首先是国家公民,作为公民就一定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僧人也更应该遵守佛教的教规教义,发挥宗教界人士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因素。”

泽旺吉美介绍,近年来,甘孜州佛教协会组织开展以“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民族团结、热爱佛教,遵守法律、遵守戒律,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佛教负责”为内容的“523”学教活动,成效明显。各寺庙僧尼的法规政策学习得到加强,持戒守法意识得到强化,佛学知识的学习和修为显著精进,佛教事业趋向规范化发展。

泽旺吉美说:“藏传佛教教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倡导向善向上、促进和谐。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宗教界人士也不例外,贯彻落实彭清华书记讲话精神,我们要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谱写社会和谐稳定的美丽乐章。”

“要让石渠边远不边缘”

“老阿哥,今年牦牛过冬没问题吧?”

“没问题哟,有了县里和乡上的支持,不仅我们人可以温暖过冬,牦牛也可以温暖过冬啦!”

1月24日,石渠的扎溪卡草原,省人大代表、石渠县委副书记、县长罗林正在走访牧民人家,了解畜牧产业发展情况。

石渠县位于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是四川省最偏远县之一。在代表团发言时,罗林坦诚,曾经的石渠由于地处高寒农牧区,群众人口分散,生产方式单一、生活空间狭窄,致贫原因复杂,加之受地域、文化等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底子薄、基础差、贫困深、不发达”是石渠县曾有的“标签”。

谈过去,唏嘘不已;说现在,豪情满怀。罗林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举旗定向,边远高寒牧区脱贫攻坚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关心厚爱和大力支持下,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影响贫困地区发展最紧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抓起,石渠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贫困发生率逐年减少,贫困面貌发生了巨大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边远地区,是不是就是“边缘地带”呢?罗林不这样认为,特别是1月16日,省委书记彭清华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甘孜代表团审议时对甘孜提出“要牢牢守住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双底线’,要做到精准脱贫攻坚和保障改善民生‘双加强’,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产业发展‘双支撑’”的重要要求,更是为石渠发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省委书记讲话激励我们,我们要让边远不边缘。”

罗林说,要想让边远不边缘,首先必须正视石渠短板。石渠在发展中面临四大短板: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脱贫奔康的最大瓶颈。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高寒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极大改善,但由于历史欠账多,瓶颈制约大,项目支撑不足,施工期短,城乡提升、交通、水利、通讯、电力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影响广大干部群众生产生活的行路难、通讯难等问题还未得到彻底解决。二是特色产业发展缓慢,成为脱贫奔康的最大短板。高寒牧区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因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龙头企业带动,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开发,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优势很难发挥。三是贫困群众技能欠缺,成为脱贫奔康的最大软肋。高寒牧区农牧民群众大多数处于文盲和半文盲状态,文化水平低,技能培训接受能力差,造成农牧民思想认识不高,培训效果不明显,对就业扶贫造成严重影响。四是人才队伍资源匮乏,成为脱贫奔康的最大欠缺。高寒牧区缺氧严重、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滞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干部职工待遇偏低,干部人才难留住、难引进。

短板需补齐、差距需消除。罗林表示,石渠县将与全省全州同步奔康,决不拖全省全州的后腿。石渠县当前最需要做的工作是完善基础设施,筑牢脱贫根基。一是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全县“一一三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奋力建设“生态、文化、幸福”石渠;二是强抓交通、水利、通讯、电力、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改善,始终把高寒牧区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三是强力推进基层政权建设。着力加快乡镇政府、村委会职能转变,强化服务功能,健全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手段,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能。

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彭清华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实”字、能动在“人”。石渠县将凝聚工作力量,夯实基层基础。加大基层干部人才招录。在公务员、医生、教师等专业人才的招录、培养等方面投入更大力量、提供更好条件,提升基层干部综合能力,更好地服务高寒牧区的发展和建设。

作为“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渠不忘使命,坚持生态治理,推动绿色发展。石渠将强化重点领域环境综合整治,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严格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积极推进退牧还草、草原植被恢复、生态奖补等项目;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管理、恢复和建设,逐步改变草原沙化、鼠虫害、水土流失等现状。

边远不边缘,后发急追赶。罗林表示,在齐心协力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石渠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起直追、务实工作,切实发扬“缺氧不缺信念、缺氧不缺智慧、缺氧不缺激情”的石渠精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农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牧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高寒牧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真真切切的脱贫实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当好群众的‘保健医生’”

1月23日,色达旭日乡,省人大代表、色达县人民医院院长更登泽郎正在利用“四下乡”为群众开展“巡回医疗”。

“阿孃,岁数大了,菜要吃‘淡’点,适当减少食盐对身体有好处。” “阿哥,这段时间血压如何?……稳定就好,酒就不要喝了,一喝又影响你的血压。” “阿妈,你这眼睛是白内障,等气候好点了,可考虑做手术” ……

忙并快乐着,更登泽郎说:“落实省委书记要求,我要当好群众的‘保健医生’!”

“彭书记挂念我们甘孜哟,我们虽然边远,省委没有忘记我们。”回忆起1月16日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到甘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的情景,更登泽郎感慨万分。

省委书记彭清华对甘孜提出“要牢牢守住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双底线’,要做到精准脱贫攻坚和保障改善民生‘双加强’,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产业发展‘双支撑’”的重要要求。更登泽郎说:“从我医生的本职工作出发,我应该为改善民生贡献自己的心力。”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战线上的代表,更登泽郎切身感受到色达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大变化和给广大农牧民带来的福祉。近年来,色达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条件不断改善、诊疗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转诊率、转院率明显下降,各类患者“既看得起病、又看得好病”的美好愿望正在成为现实。健康扶贫更加深入人心,特别是“先诊疗、后结算”“十免四补助”等便民措施惠及全民,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贫困群众的诊疗负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正在得到有效遏制。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易地搬迁、安全饮水等惠民工程大力实施,包虫病普查普治、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广大农牧民健康观念、防范意识明显增强,包虫病患者免费药物治疗实现全覆盖。结核病免费体检深入推进,贫困人口结核病免费体检实现全覆盖。温江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等对口支援地区和定点帮扶单位,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在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色达县卫生事业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为色达县卫生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色达卫生事业点点滴滴的发展变化,让更登泽郎感受各级党委、政府的极大关怀,作为一名基层卫生工作者,他发自内心地表示感谢,连说:“噶真切!”

更登泽郎在此次省人代会上,也带去了自己的建议。他建议进一步加大高海拔地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色达是高寒高海拔地区,条件艰苦、生活清苦,各类人才留不住、引不进,是制约色达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大“短板”。他希望进一步加大本土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力度,帮助高海拔地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在职称、待遇等方面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安心民族卫生事业。

色达县不仅是包虫病的高发区,也是结核病的高发区。农牧区广大结核病患者门诊诊疗费用高、负担重。更登泽郎建议将结核病门诊费用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畴,以切实减轻广大结核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色达地处偏远,壮大医疗机构实力、提高医疗水平迫在眉睫。更登泽郎介绍,近年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和温江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倾力、倾情、倾智帮扶色达医疗卫生事业,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活力。他希望进一步加快色达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立完善省内三甲医院定点帮扶高海拔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机制,鼓励省内三甲医院“多对一”帮扶高海拔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提高色达县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希望上级出台关心、激励机制,鼓励三甲医院更多的优秀人才到色达县开展传帮带活动。

只有有了老百姓的健康,才会有全社会的小康。更登泽郎表示,要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还需努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打铁还要自身硬,在向上级争取相关政策,向各方需求人才支援的同时,我们更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成为群众的‘保健医生’,当好群众健康的‘保护神’。”更登泽郎说。









  • 上一篇:其美多吉先进事迹引起强烈反响
  • 下一篇:120多名工人奋战折多山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