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感恩奋进写传奇——写在康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扬大会召开之际

甘孜日报    2018年09月27日

新建成的先锋村活动室。

灾后康定市中谷村,旅游产业发展已经成形。本网资料库图

江巴安置点。

营官村游客接待中心、湿地公园、帐篷露营地。

感恩。林革文 摄

震后“感恩”晚会《再唱山歌给党听》。

◎市委中心报道组 高瑜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时光如梭,转眼四年。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康定发生6.3级地震,造成5人死亡、55人受伤。康定、道孚、丹巴、九龙、泸定、雅江6县55个乡(镇)受灾严重,受灾人口达166407人,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5.36亿元。2015年4月,康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州举全州之力、集全民之智,坚定重建目标,加快重建进度,经过三年努力,灾区呈现出“住房有保障、设施大改善、环境显提升、产业促发展、同步奔小康”的良好局面。

灾后重建

新村如画

夺拉嘎姆一村位于康定市塔公镇以西16公里,全村有91户、361人。地震中,该村房屋全部受灾,倒塌8户、重度受损48户。

如今的夺拉嘎姆一村已经成为地震搬迁集中安置点,家家户户门前铺设的水泥路与之相连;宽敞的村民活动中心附近,有一个可以停放近百辆车的广场,村口新建了游客中心;村内不仅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还实现了手机信号覆盖;村里所有的住房都是两层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配有当地传统的石板外墙、精美的窗花和一个相对独立的院坝,房顶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村民甲巴多吉告诉记者,他家总共有4口人,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挖虫草和国家的补贴资金,虽然吃穿不愁,但几乎没有结余。地震把房屋震垮时,他们一家人都感到了绝望,以为从此就住不上房屋了。“没想到,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们的住房比城里人还要好。”

“以前的房子是用石头垒起来的,现在的房子用了钢筋混泥土,比以前安全多了;以前房子只有一层,都是人畜混居,现在人畜分离,卫生多了也减少了患病隐患;以前房子都在山上,现在就在公路边上,出行方便多了;以前村民们都是分散居住,有个急事也不能相互照应,大家相处的机会也少,关系比较生疏,现在集中在了一起,还经常一起在活动中心跳锅庄,彼此更能相互帮助,关系也更融洽了……”说起变化,村民贡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灾后住房建设,无论是农牧民还是城镇居民,无论是维修加固还是彻底重建,无论是零星工程还是成片项目,受灾县(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综合配套、优化环境,保护生态、突出特色,安定和谐,改善人居环境。

在三年灾后重建工作中,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深入一线指导,先后召开专题会、协调会50余次,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和困难。省级相关部门不定期调度重建进度,倾斜安排重建项目,实地督促指导项目建设。州委、州政府及时成立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全面统筹重建工作。三年来共召开常委会、常务会和专题会120余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灾后重建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在全州形成了“聚焦重建、服务重建、克难重建”的良好工作格局。我州坚定践行“省级统筹指导、地方主导实施、群众广泛参与”的灾后重建新思路,将灾后恢复重建与藏区新居等“六大民生工程计划”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生态、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统筹考虑,攻坚克难、奋力开展重建工作。

面对三年完成灾后重建这场硬仗,全州上下聚力赶考、破难答卷,探索走出一条符合甘孜实际的重建新路子。突出“符合藏区实际、契合群众需求、满足重建标准”原则,聘请一流设计单位,充分尊重省级行业部门意见,严格把关重灾区域、关键项目规划设计,制定形成系列重建方案,促进重建总规和专规协调统一、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同时,探索实施“建设施工总承包、项目建设总管理、规划设计总负责、工程建设总督导、组织领导总指挥”的工作机制,坚决杜绝超规划安排项目、超规模使用项目资金,重建工作整体有力有序有效。

截至目前,灾区规划重建项目392个,累计完工384个、在建8个,完工率98.0%;累计完成投资39.82亿元、投资完成率97.4%。其中城乡住房类项目18个,完工17个、在建1个,完工率94.4%;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类项目177个,完工176个、在建1个,完工率99.4%;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140个,完工134个、在建6个,完工率95.7%;地质灾害治理类项目30个,全面完工;宗教活动场所类项目27个,全面完工。

灾后重建

民生巨变

位于塔公镇夺拉嘎姆一村的木雅祖庆学校,是一所涵盖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的寄宿制学校,全校设有24个教学班级,师生累计达到1100多人。由于处在震中区域,该校受到了地震的严重影响,所有建筑开裂,成为危房。

地震之后,州市相关部门迅速为该校搭建了移动板房。此举虽然为该校师生提供了临时的教学和生活场所,但是也存在着寒冷、潮湿、拥挤、昏暗等不易克服的困难。但是,记者近日走进该校,却发现该校师生个个喜气洋洋、精神抖擞。因为他们新校区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都比地震之前还好很多;而且木雅祖庆学校也有了一个更规范的名字叫做多饶嘎目九年一贯制学校。

记者了解到,在学校重建中,项目全面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标准》建设,规划建设净用地达38063平方米,规划建筑总面积达18699平方米,包括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教师生活楼、餐饮中心、洗浴中心、运动场、垃圾集中站等多个功能区;同时还配备有标准的供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和大量的绿化区域。每一间教室里都安装有多媒体教学系统,每一间学生宿舍配备有统一的卧具和生活用品,操场内也是各种体育设施、器材应有尽有。

多饶嘎目九年一贯制学校解决了塔公、瓦泽、呷巴三乡27个行政村适龄儿童上学难;2014至2016年,学校三届初三毕业生取得了全州一类模式第一名,2017年,中考最高分达到了715分。

扎西曲珠就读于该校九年级一班,她告诉记者:“地震发生之后,我以为再也没有机会上学了。后来政府给我们搭建了板房,我们以为一直住板房了;没想到现在居然有了比地震以前更宽敞、更漂亮、更配备齐全的学校,我和同学们都很开心。”让她最高兴的是新校区的宿舍,她说,“以前我们一间板房里面要挤20多个人,现在一间屋只住6个人。”

我州始终把安民为民贯穿重建全过程,全力保障受灾群众民生需求,全州3027户城乡住房重建、26683户城乡住房维修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四川省藏文学校、丹巴县东谷乡小学等47所学校重建维修项目如期完成,并在2018年秋季学期投用;甘孜州疾控中心、道孚县第二人民医院等37个卫生计生项目,州文化馆图书馆综合楼、康定北门体育场等20个文体广新项目和72个社会保障项目全面完成。重建后的住房更安全、学校更坚固、就医更方便、群众更满意。

通过灾后重建,受灾县(市)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康定市立曲河堤防工程、泸定县田坝乡安全饮水工程等71个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完成;道孚县城镇桥梁、海螺沟城镇市政道路等28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康定市、丹巴县、道孚县、雅江县远牧点生活用房、暖棚圈舍等35个农牧业基础设施恢复项目如期建成。重建后的灾区城镇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为加快生态优势转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极不平凡的重建历程里,广大党员干部与灾区群众进一步密切了深入血脉的情谊;为了重建家园的美好愿景,党群干群凝心聚力,画出了最大的同心圆。

灾区干部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立足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工作创新,让重建新路这块“试验田”结出累累硕果。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奋战后,“户户安居乐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的规划愿景逐渐成为美好现实。

灾后重建

产村相融

在风光旖旎的雅拉河畔,一个“新生”的村庄拔地而起。放眼望去,一栋栋白墙红顶矗立的“小洋楼”并排在满眼绿意的青山间,显得优雅恬静,这是康定市雅拉乡中谷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

中谷村村民杨平康告诉记者:“我们村离木格措景区和机场都很近,每到节假日都会有很多游客路过。灾后重建项目不仅给我们修了新房子,还给我们修建了温泉洗浴、停车场等设施,大家都很高兴,这样就能吸引游客住下来,办个农家乐,搞点民居接待,脱贫致富指日可待。感谢政府为我们想得这么周到。”

康定市结合该地资源优势,在规划该集中安置项目之初就定下了“建设安全可靠、宜居宜游、美丽幸福新家园”的目标,并确定了“以茶马古道传奇事迹为依托,当地传说的赐福神泉为中心,打造博爱温泉?休闲营地”的实施思路。该安置点的26户房屋都按照高端民俗酒店的定位建设,外观充分彰显木雅建筑风格,面积在100至300平米不等。另外,还统筹灾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产业培育资金,为该安置点改造了道路桥梁、水电管网,建设了游客接待中心、村级活动中心、医务室、警务室、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该项目总投资1647.5万元,规划地块用地为89546平方米。2017年初,该安置点开始试运营温泉洗浴和旅游接待业务;截至目前,已经创造了60多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雅拉乡党委书记张明刚介绍说:“中谷集中安置点项目所建房屋统一设计,统一风格,全部为砖混二层结构,按照民居接待的要求设计,每间卧室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同时,建成11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1200平方米的停车场和3000平方米的大型游泳池和温泉泡池,让村民不仅有好房子住,还能在家把钱挣。”

康定市副市长杜学刚告诉记者:“中谷村有旅游民居接待的基础,群众参与旅游接待的热情高,加上温泉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藏香猪养殖,很适宜发展旅游产业。开建以温泉度假为主题的温泉营地既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发展,又可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为群众带来实惠,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重建不是简单复制,而是更高水平的建设、更高起点的发展”,我州注重把灾后重建与全域旅游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使灾后重建成为增强灾区发展后劲的机遇。康定市中古村结合“扎西神泉”传说和“茶马古道古营地”历史,打造以“温泉度假,传奇营地”为主题的旅游产业,带动全村群众人均年增收近千元;道孚县中古村结合八美土石林奇特景观地貌,招商引资整体打造“高原石林,景映藏居”独特风景,群众通过租金收入、入股分红和务工收入,实现整体脱贫;海螺沟景区依托灾后重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旅游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均比重建前增长近80%。

我州聚焦脱贫攻坚头等大事,将重建工作与脱贫攻坚“五个一批”深度融合,严格按照省、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省重建领导小组会议要求,科学开展灾区产业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确保灾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减贫摘帽任务全面完成。突出灾后重建与全域旅游有机结合,依托生态优势,构建“产村相融、绿色发展”新格局,让灾区群众“过上好日子”。

殷殷嘱托,激励前行。寄望之重,催人奋进。如今的灾区,废墟重生,新村如画。

四年奋斗、成就美好,灾区的沧桑巨变,见证了强大的中国力量,四川力量,甘孜力量。如今的灾区,村容更加美丽,产业更加富民。饮水思源,灾区人民必将更加感党恩。涅槃重生,灾区人民必将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砥砺前行,各族群众必将奋发进取谱写脱贫奔康甘孜新篇章!




  • 上一篇: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甘孜问答”
  • 下一篇:康定“11•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扬大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