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乡村振兴春潮涌

甘孜日报    2018年08月22日

图为丹巴甲居藏寨。 本网资料库图

◎本网记者 马建华

青山叠翠夏日长,花草掩映果飘香。阡陌交通连屋舍,小桥流水绕村庄。

甘孜要美,农村必须美。4月24日至25日,州委书记刘成鸣在康定市调研时强调,东部地区大渡河沿岸的康定、泸定、丹巴3县(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超前谋划,共同打造“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带,在特色产业培育、村容村貌治理、村风民俗建设、拓宽致富门路等方面再下功夫,让康泸丹3县(市)成为全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典范。州委、州政府按照“摆脱贫困是前提、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的总体要求,围绕“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主题定位,抓好特色产业培育、村容村貌治理、村风民俗,建设全面奔康、生活富裕、和谐稳定、生态宜居、团结进步的现代化新型农牧区,促进流域内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实现示范区率先摘帽、率先奔康,高质量、高标准示范引领全州乡村振兴。

旧貌换新颜

宜居画卷徐徐展开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青山环抱着村庄,房前泉水潺潺,屋后青山绿树葱葱,村道边白墙黛瓦的农舍错落有致,一幅小桥流水的山村风貌映入眼帘。养生绿道曲径通幽,自然村落古色古香,生态农庄各具特色,乡村民宿原汁原味……泸定县杵坭乡的村落景区越来越让人向往。

“生活在环境优美的‘最美乡村’,不出家门就能增添一份收入,日子越过越有盼头!”8月20日,杵坭乡板板桥农家乐老板王安强接待完一批成都来的游客,言语间,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我们杵坭村有山、有水、有乡愁。游客在村里游玩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山村田园风光,还能品尝到我们当地原汁原味鲜美的农家鸡汤等传统农家‘土味’,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王安强乐呵呵地说,自从去年底雅康高速泸定段试运行以来,重庆、成都等地的游客接踵而来,他们开办的民居接待生意持续火爆,仅今年上半年纯收入就有15万元,去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50多万元。

“我精通木工技术,过去在外打工,年收入最多4万元,不仅不能照顾家庭,还拿不到血汗钱。”王安强告诉记者,他现在都还有1万多元的血汗钱没有拿到。自2011年泸定县在杵坭乡创办第一届红樱桃节以来,中国樱桃之乡久负盛名,他回乡开办了民居接待。

杵坭乡党委书记高健告诉记者,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该乡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乡村因环境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目前,杵坭乡已经有30多家农家乐,不仅给群众带来更多的收入,并且将大大提升生活幸福指数。

金鸡坝村支部书记许忠平告诉记者:“我们村是泸定县的万元村。红樱桃节举办以来,村民通过乡村旅游带动水果销售,樱桃刚上市的时候,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卖到30元一斤。村里的樱桃年收入在300万元以上,仅樱桃一项收入在4万元以上的农户比比皆是。现在全村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就有20户。目前,村里发展了8户民居接待示范户。青杠园民居年收入已经超过30万元。”

位于大渡河畔的康定市、丹巴县、泸定县以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建筑风貌、历史遗存、民俗文化、体验活动、特色产品为主要吸引物,打造一批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具有一定公共服务设施及旅游配套服务的景区村庄。

康定市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大力发展康养产业、休闲产业和民居民宿,深度挖掘木雅风格、嘉绒风格、鱼通风格和川西风格的民居特色,打造民族特色村寨,保留乡村风貌,恢复鱼通土司官寨原貌,开展古村落特色建筑示范,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村、休闲旅游村、民族风情村、特色产业村,提升村庄品位和档次。到2020年基本建成示范工程项目,完成“万人游、万人吃、万人住”的康定民宿民居万张以上床位接待水平。强化示范引领,建设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市”“四川省乡村振兴优秀示范市”“全国乡村振兴优秀示范市”。

泸定县以杵坭片区(田坝、德威)乡村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带、湿地阳光风情小镇休闲度假区,二郎山山地景观连线山地旅游带为重点,到2020年将打造岚安、得妥、杵坭、冷碛、兴隆5个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得妥湾东、冷碛和平、杵坭金鸡坝等20个精品旅游村寨,培育发展省级精品特色业态经营点20个、特色业态经营点100个,创建申报星级乡村酒店20家,带动1500户为乡村旅游提供配套服务,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力争达50万人次,总收入力争突破4.5亿元。建成民宿达标户100户,床位达到6000张以上,力争实现接待国内游客260万人次。将泸定打造成为甘孜州乡村旅游示范区和康巴地区、川渝两地的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丹巴县按照“一个支撑中心、四条精品线路、六个重点景区”特色旅游发展体系,把甲居藏寨创建成国家5A级景区,把甲居、中路联合创建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把以甲居藏寨为代表的丹巴重点景区打造成为藏区旅游发展示范项目。依靠景区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一批特色乡镇、精品村寨和特色民居,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域旅游县城。到2020年,力争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1个、精品村寨1个,培育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4个、州级旅游特色乡镇3个、州级旅游精品村寨6个。

三县(市)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推动知名设计院与村庄结对,量身定制设计方案,真正把村庄作为艺术品来打造,建设农民有情结可安放、有乡愁可寄托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

宽敞的道路、错落的绿化、整齐的路灯……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令生活其间的村民直呼舒畅。

遵循了因地制宜、锦上添花的原则,在保留村里原有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对脏乱差现象进行了专门整治,对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产业兴旺

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这一片仙桃有1200亩,全部已经挂果了,仙桃成熟的时候,商贩就在基地来收购,一个仙桃可卖一元钱,品相好的,价钱更高,一亩地就算种100棵仙桃,一棵挂果200个,就是200元,一亩仙桃保守收入至少在2万元以上。”8月21日,正在摘仙桃的泸定县冷碛镇桐子林村村主任杨德华说,他们数过,最多的一棵可以挂400个果。

记者站在泸定甘谷地的通村水泥路上,但见坡上坡下绿油油的仙桃树扮美了山头,也点亮了村民致富的希望。

“我家里只有4口人,娃娃都在工作。家里就我们两个老人,我种植了10多亩仙桃,三年后挂果,从前年开始,年收入就稳定在20万元以上。”村民周德康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没有想到小仙桃竟然能够改变村民的贫穷生活。

“我不想太劳累了,只种了3亩,一年有6万元的收入就足够了,主要是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村民梁洪强告诉记者,仙桃不需要施肥打药,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因此,虽然价格高,仍然很受消费者喜爱。

杨德华告诉记者,如果以2万元一亩的仙桃收入计算,1200亩的产值就在2400万元以上,村民打算再发展400亩仙桃。由于种植面积大,用工量也很大,雇佣的村民每天有200元的收入,仅务工收入就能够让贫困户挣到一大笔钱。

10年前,康定市鱼通乡舍联村村民杨爱富种植了10多亩花椒,10年过去了,花椒树已经成为了他家的“摇钱树”,光花椒一年的收入就在8万元以上,家里只有4口人,人均收入早已经超过了2万元。目前,全村种植花椒面积800亩,已挂果面积400亩。每亩花椒干产量200多斤,按照均价每斤40元计算,亩产值在8000元以上,是种植玉米的三倍,仅花椒产值就达300多万元,目前,村里还发展了仙桃、羊肚菌、水果、蔬菜等产业,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达7000余元,已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康定市按照折东搞示范的要求,以“乡村+旅游、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农牧”的模式构建乡村田园综合体,发展以鱼通为核心、麦崩、舍联、前溪为支撑的“一核五点”环湖经济,打造“一村一品”,着力培育羊肚菌、青脆李、花椒、核桃、苹果、大樱桃、林麝、藏香猪、野猪、大渡河鱼等特色种养殖产业,壮大培育农产品特色品牌,创造一批国家级、省级有机产品示范区。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战略,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康定品牌。加快推进野坝水上乐园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目的地,大力促进各类型农业产业整合,加强各环节的有机衔接,推动产业链延伸。将单一的农产品种养殖打造为集观光、体验、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产业链,形成“产业+旅游”“产业+休闲”的发展模式,同时借助雅康高速通车,着力打造“成都后花园,康养+休闲”。推行精细化服务,打造“慢旅游”模式,真正让游客慢下来、住下来、玩起来。从解决吃、改善住、提高游入手,升级改造万张床,确保能够接待万人游、提供万人吃,打造一批生态宜居的特色示范村寨,促进群众致富奔康。

泸定县巩固“三个五万亩”和无公害蔬菜、畜禽标准化养殖“两个基地”建设成果,实施农业产业基地提升行动,坚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和小农生产共同发力,加大低质低效园改造力度,不断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县水果、蔬菜、中药材、羊肚菌产业基地面积分别达到6.17万亩、6.4万亩、1.25万亩、0.7万亩,干果基地面积达到11.5万亩,农林产业基地累计达到26.02万亩;畜牧业规模养殖户累计达50户;贡嘎中蜂养殖规模达到150户,对干果基地实施提质增效5万亩。以建设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为重点,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建基地、扩规模,引导土地等资源要素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到2020年,建成以冷碛、兴隆、杵坭、德威为核心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以得妥为核心的州级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以烹坝为核心的县级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实施“圣洁甘孜+泸定产品”、“圣洁甘孜+企业商标”双品牌战略,统一宣传、抱团营销。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申报开设“圣洁甘孜”销售专柜,建立当地优质农特产品线下展示销售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逐步形成泸定特色农产品网络品牌和质量保障安全体系。到2020年,力争全县“三品一标”农林产品认证达到32个,省名牌产品达3个,国家、省驰名(著名)商标达到2个,涉农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亿元以上。

丹巴县突出河谷蔬菜、半山粮果、高山畜药,到2020年建设2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44万亩特色林业基地、15个畜禽养殖小区;建设道地中藏药材基地0.8万亩,建成全县特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粮食总产稳定在1.26万吨以上。到2022年,全县建成7.45万亩生态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即:1万亩羊肚菌基地、1万亩特色蔬菜基地、1万亩特色水果基地、3万亩优质粮油基地、1万亩中藏药材基地、4500亩酿酒葡萄基地,初步建成有机菌菜产业基地、特色粮果产业基地、道地中藏药材产业基地、生态优质畜禽产业基地四大基地。以建设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县为重点,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建基地、扩规模,力争到2020年,建设1个以上的产业融合示范园区,适度规模经营达1万亩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以上,引进和组建龙头企业10家以上,成立专业合作社150家以上,成立家庭农牧场30个以上,流转土地0.5万亩以上。集中打造“美人谷”农产品集体品牌,逐步形成丹巴特色农产品网络品牌和质量保障安全体系。2020年,打造智慧农业综合示范区1—2个,涉农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亿元以上。

行走在大渡河畔的乡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正以点带面、连线成片,一个个精品村居、一处处乡土美景,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

乡村道路两旁栽花种草,房前屋后整洁有序,生活垃圾统一收运,家家喝上干净水,户户用上卫生厕,农村环境正持续改善提升,村庄颜值越来越高,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大渡河畔徐徐展开。



  • 上一篇: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主题活动在京举行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