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展开美丽甘孜新画卷

甘孜日报    2017年10月27日

游客陶醉在美丽的甲居藏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十九大已经胜利闭幕,连日来,我州干部群众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纷纷表示,蓝图已绘就,激情正满怀。

    未来的美丽甘孜,将呈现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动人画卷。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文/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蔚蓝的天空、金色的阳光、绿色的草原、美丽的雪山……我州大美天成,是诗意栖居的家园、生灵恒美的净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实施“六大战略”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认真落实《甘孜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协同推进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构建适应绿色发展的空间体系、产业体系、城乡体系和制度体系,加快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生态甘孜。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我的感冒在这里也好了。绝佳的生态和旷世美景,难怪亚丁景区要实行限入制。”国庆和中秋假期,北京来的游客张华东先生游览稻城的美景后不由得感叹地说。

    稻城县拉木格村,除了松茸,优势便是优美的风景和绿色生态的环境。在整村脱贫的基础上,今年村子里修建起了观景平台、游客服务站等旅游设施,希望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以高端度假游,留住游客脚步。拉木格村驻村第一书记黄仪说:“卖的产品一个就是空气,第二个就是自然资源嘛!”

    目前,村里的不少人家都开始将自家房屋,进行改造,开辟出藏式客房、休闲咖啡厅等设施。有绝佳的生态环境,才能吸引游客,保护、可持续这样的关键词,成为村民共识。村民罗绒刀登说:“游客从亚丁到这里,希望他们在这里有舒缓的慢生活感觉。”

    生态筑底,才有发展的好前景。在村民们看来,无论是各种野生菌类,还是村庄的优美环境,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在生态旅游资源富集的我州,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全州旅游接待人数从2012523万人次上升到2016年的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9.7亿元,拉动就业20.8万人,旅游业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我州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良好的生态让甘孜藏区群众“靠山吃山”。

    1024日,色达林业部门逐个村庄对今年夏季新治理的4.3万亩沙化草原进行验收,1400多位在治沙中投工的牧民拿到了工钱。初步统计,在这个治沙季节,色达县参与治沙的牧民,人均劳务收入超过1100元。

    1019日一大早,吃过早饭后,康定市捧塔乡新兴村的刘仲康又要去巡山去了,走在人迹罕至的山林,刘仲康检查得非常仔细,枯草、枯树、山林里的电线都是火灾隐患点。偶尔遇到进山的山民,他总是叮嘱山民不要乱扔烟头,野外用火要注意林区安全。“我要管将近3万亩的国有林,管护面积大,但不能掉以轻心,国家一个月给我发1800元的工资,我就要把这项工作干好。”刘仲康告诉记者,依靠巡山工资,他的生活没有问题。目前,康定市已组建近600人的巡护员,工资从500元到1800元不等。让脱贫对象担任巡护员,增加了脱贫对象的收入,构建起了强大的森林管护网络,搞好护林防火工作,就是守护了情歌故乡的青山绿水。

    “我们这里草原沙化非常严重,过去,我养了200多头牦牛,现在才养了50头。”1017日,石渠县色须镇红旗一村牧民徒登颜批不无担忧地告诉记者。

    据《石渠生态调研报告》:石渠县草原面积占全省草原面积的15.33%。石渠县草原鼠虫危害闻名全国。据专家预测石渠县草地上承载有上亿只鼠。目前,石渠已有639万亩草地因鼠虫害严重变成寸草不生地“黑土滩”。

    20146月,红旗一村14户、66名牧民组建了打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带动全村牧民开展牧草种植、暖棚建设、畜产品加工等经营活动。完成了石渠草原生态治理示范工程13000亩的补播,5个人工种草示范点1100亩的建设工作。据介绍,石渠县整合生态补偿、草原灌溉等项目资金,对草地生态治理进行项目招标,把劳务单独外包,鼓励和支持当地农牧民参与其中。去年,当地牧民通过合作社的形式,直接在家门口退化的草原上进行种草、后续维护等。2015年,红旗一村牧民种草、暖棚建设等劳务收入达到29.5万元。

    “项目建设修复了生态脆弱区,同时通过用工政策倾斜,增加了当地农牧民的劳务收入。”州林业局总工程师代学东透露,截至去年底,甘孜州沙化土地面积虽然较大,但多数可治理,“按照现在的模式,治理过程中能为全州农牧民带来十亿元以上的劳务收入。”

    生态旅游鼓了农牧民钱袋子

    “进入稻城县城,在远处山腰上的八瓣莲花图案和入城口的湖泊,让我感受到,稻城县作为四川省的旅游大县,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可谓大手笔,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绵竹的游客廖辉多次来稻城县旅游,亚丁是国内外知名景区,自然美景得到了海内外游客的一致点赞,稻城县把环保理念贯穿全境,山栽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的做法,使得这个近4000米的高海拔县生机盎然。

    据了解,该县投资2630万元,完成理亚路沿线生态植被恢复及景观廊道建设,从理亚路亚丁机场至香格里拉镇一线打造了百公里景观大道。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稻城亚丁于2013年真正集中开发,如今,凭借旅游优势,当地老百姓的户均收入在去年已经超过了20万元。稻城县委书记曾关和说,依托美丽生态发展旅游产业后,曾经是贫困县的稻城,去年共接待游客125.8万人次,县级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城乡居民年均收入达1.7万元。

    “我到色达大酒店当服务员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一个月的工资超过了3000元”。105日,色达大酒店的服务员卓玛欣喜地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还包吃住,没有什么开支,一年下来有3万多元的收入,有了稳定的收入,家里的收入也稳定了。像她一样在色达大酒店工作的本地员工就有12名。

    2011年,我州率先提出“全域旅游”,从全境打造到全民参与,整个甘孜州处处是风景,使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2012年,甘孜州出台了全域旅游发展意见和方案,将生态保护作为全域旅游的重中之重,注重文化传承,规范旅游行为;2013年,甘孜州开始在全州设立全域旅游示范区;2014年,甘孜州着力实施文旅、农旅、城旅、体旅“四个融合”,通过系列推介活动扩大了知名度;2015年,海螺沟、泸定桥、木格措、甲居藏寨等引领全域旅游提档升级,海螺沟成为甘孜州首家国家级5A景区,稻城亚丁紧随其后,创建5A指日可待,甘孜州将旅游精准定位为“全域山地旅游”。

    国庆和中秋长假结束,我州共接待游客184.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05%48.06%,生态旅游对地方经济和民生改善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论述,为我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十三五期间,我州要让18个县(市)的1360个贫困村、19.36万人脱贫。通过旅游扶贫这一项,我们争取让88个村、2571户、11565人直接受益脱贫。”党的十九大代表、州委书记刘成鸣说,按照旅游产业的辐射放大功能,我州瞄准脱贫摘帽的281个村,创建1个旅游示范县和11个旅游示范村,据统计部门估算,会有10万非贫困人口增收乃至走上致富路。

    擦亮圣洁甘孜生态底色

    泸定县德威乡海子村村民王德富尝到了种植红心猕猴桃的甜头。去年,红心猕猴桃的收购价为每斤18元,初挂果亩产达到500公斤,收入1.8万元;若今年收购价格不变,亩产预计将达到1000公斤,每亩就有3.6万元的收入。

    “去年,我们村已有11户贫困户脱贫;今年还有两户即将脱贫,年底全村脱贫摘帽不成问题。”支撑泸定县炉桥镇海子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鹏这一信念的,除了红心猕猴桃种植业,还有村里2014年开始发展的大樱桃、青脆李、苹果和核桃等产业。

    “果子成熟后,村民可以自己卖;如果担心卖不出去,乡上帮助各村建了专业合作社联系经销商,以统一价格集体收购。”德威乡政府负责人自信地说,合作社帮忙找市场,水果会供不应求。

    近几年,泸定县兴隆镇化林坪村以旅游产业为主线推进精准扶贫,加快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利用天然的生态环境推出农家旅游、篝火露营、徒步穿越等旅游项目,实现了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

    我州大力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完善“两江一河”生态防治体系,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构筑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

    我州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加快推进生态资源优势向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优势转化,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动建立结构优化、循环高效的绿色发展产业体系,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制定落实《甘孜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考核办法,健全环境安全防范、治理、执法、监管四大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在全州上下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围绕创建川西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全国率先编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56个,全省最大的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挂牌。创建绿化模范县6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全州森林覆盖率达33.9%,较2011年提高2.3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和环保指标全面完成。天蓝、地绿、水清、环境优美的生态底色更加鲜明。

    今后5年,我州将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为引领,促进资源优势大转化。以创建川西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甘孜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全面落实生态补偿政策,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实施湿地、高寒草地保护修复工程,积极申报创建国际重要湿地,建设雪山公园3个、森林公园16个、湿地公园16个,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力度,促进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化、管理数字化,强化雪豹、康定木兰等濒危物种保护。

    随着城乡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深入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全面实施,立体生态格局不断完善,一个雪山湖泊交相辉映、森林草地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甘孜”将更加多彩。

 

  • 上一篇: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党的大事
  • 下一篇:向秋在炉霍督导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