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康巴歌舞

甘孜日报    2022年05月06日

   ◎张春文

   康巴人,是一个狂悍、豪爽而充满激情的族群,他们自原始部落时起,就养成了敢爱敢恨、敢歌敢泣的秉性,习惯于用肢体和声音表达生命,喜好面对雪山草地宣泄自己的激情。这种表达和宣泄,就是歌与舞的起源。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原始的歌与舞就逐步有了相对固定的表现形式和规范。由于康巴人栖居地域十分广阔,且有江河的切割和大山的阻挡,所以传承至今的歌舞就呈现出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局面。

   在名目众多的歌舞中流行最广、最普及的主要有三种:

   锅庄、热巴、弦子

   锅庄这是一种无伴奏集体舞,藏语称“擦拉”或“嘎卓”,意为欢乐之舞。这种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人人都会跳,凡节日喜庆、乔迁新居、娶妻结婚,男女老少都可相聚一起通宵达旦地跳舞唱歌。锅庄舞跳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郭卓”,意为走步舞,从左起步走圆圈,由慢而快,舞姿明快简洁,可吸纳众多男女参加,其场面宏大壮阔;别一种称“枯卓”,是一种旋步舞,舞姿多变,可快可慢,多为青年人喜爱。跳锅庄舞时男女相向,或成排或围圈,长袖翻飞,黑靴顿地,彩锦马甲扭动,白色长裙如波浪起伏。时而舞成一团,时而撒开旋转,时而快步腾挪,时而衣袖挥舞,有雄鹰翱翔之潇洒,有骏马驰骋之奔放。锅庄舞唱时不舞,舞时不唱,具有沉稳刚劲的特点,最能营造庄严的气氛。各地锅庄千姿百态,跳法不一,而最独特的是香格里拉县奔子栏一带的“大锅庄”,具有弯腰俯首、搂肩搭背的特点,在整个涉藏地区再无二例。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开国大典》一章的藏族锅庄舞的语汇,就缘自于奔子栏一带的锅庄舞。

   热巴舞是旧时民间艺人以家庭为单位,长年流浪演出的一种歌舞,演出时女演员头戴莲冠,身穿绸缎上衣和刺绣坎肩,腰系白褶彩裙,头戴狐皮帽,足蹬长靴,手持扁形手鼓边舞边击;男演员手持铃当,随音乐起舞,时而绕圈走动,时而旋转、跨跃。热巴舞是融舞蹈、歌唱、朗颂和音乐伴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有舞有鼓,有鼓有唱,有唱有诵。击鼓时手鼓高举头顶,手臂张开挥舞,有大海捞月之势,有从天而降之态,鼓点激越、狂放,充满野性的兴奋。男女舞者腰肢扭动,腾越旋转,动作复杂,舞姿夸张。用热巴艺人的话来说:舞姿轻盈要像刀刃上赛马、刀尖上旋转,膝盖要像风转的轴,脚背要像风扇的片。旧时的热巴艺术带有宗教色彩,以歌颂诸神为内容,以求神保佑村寨平安、庄稼丰收、畜禽兴旺为目的。新中国成立后热巴艺术经过推陈出新的改造,融进了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内容,但原有的程式没有变,从序歌到尾声共有20多场,有时也可精简,但不能少于9场。迪庆的热巴艺术很驰名,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曾到北京、莫斯科进行过演出。

   弦子也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藏语称“果谐”,其特点是:男子手持二胡边拉边舞,领头歌唱,女子随声应合,长袖舞动。男女牵手搭肩踏歌而行,且舞且歌,时而绕圈,时而散开,并加以左右旋转的动作,由弱到强,先轻歌曼舞,继而激烈昂扬,令舞者情绪亢奋,令观者心潮激荡。结束前必有一段高潮,音乐昂扬,舞姿热烈。弦子舞没有锅庄舞那样粗犷庄重,适合表现各种生活内容。舞姿舒畅优雅,曲调欢快明丽,唱词多为即兴创作,常以太阳、月亮、鲜花、草原等人们熟悉的美好形象来表意寄情。弦子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劳动之余、时令佳节、婚丧嫁娶、祝寿贺岁等都可随时演唱,表演时不拘人数,不拘场地,院落、村头、草地、广场等随处都可演出。若遇民族节日盛会,成百上千人同舞共唱,便呈现出与天地同乐的壮观情景:舞动的身影如波涛一浪高过一浪,高亢的藏歌在天地间久久回荡。康巴各地的弦子风格不一,独有巴塘的弦子最为驰名,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曾参加全国调演,并到国外演出。根据巴塘弦子部分词曲改编的歌曲曾在全国流行,如电影《柯山红日》、电视剧 《格达活佛》、歌曲《毛主席的光辉》、《北京的金山上》的主题音乐,都取材于巴塘弦子。

   有舞就有歌,这是藏族歌舞的特点。歌的曲调是固定的,但词的内容则相对在不断变化,不断出新、不断丰富。词的内容有两类型,一种是内容古旧、主题宏大的传统唱词,为前辈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多为歌颂祖先神灵、王侯将相、传奇英雄、丰收年景等。如《福泽降临》的词就曾数百年不变:“福泽降临的大地,犹如莲花铺就的地毯;福泽降灵的村落,犹如天宫般美丽幸福;福泽降灵的房舍,犹如四面八角的殿堂……”另一类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自由灵活,内容新颖,以歌颂劳动丰收、自然美景、幸福生活、男女之情为主,明亮的月光、雄伟的雪山、肥壮的牛羊、碧绿的草原、美丽的姑娘,都是歌词创作的题材。这类歌词有的是继承,有的是即兴创作,有形象生动,明白易懂,言简意赅的特点,如:“汉族是茶叶,藏族是酥油,茶叶酥油融在一起,酥油茶美味可口。汉藏团结一起,血脉相通是甥舅。”

   康巴的歌舞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先民的原始舞蹈.如锅庄舞和弦子舞,就缘于家庭、家族或部落在庆典或祭祀时跳演的一种原始舞。在古代,生活于横断山的各部族都有敬畏自然、信仰祖先、迷信鬼神、喜好祭祀的特点。如战国时期生活于金沙江峡谷和雅砻江流域的白狼部族,他们集体祭祀时,众人分立两排,相互牵手搭肩、弯腰垂首,边唱歌也围火塘跳舞。这种祭祀舞无伴奏,一唱一应,唱完一段后回绕一圈再继续唱。在今天的锅庄和弦子里,都有这种祭祀舞的影子。

   康巴歌舞是一种广场艺术,最适合在旷野里聚众演出。在云南迪庆,藏历年、春节和五月端阳,都是大家欢聚草原高歌狂舞的时节。特别是五月端阳节,草长花开,阳光明媚,数万人聚集于五凤山下的草原上举行赛马活动和歌舞盛会,其情景动人心魄。甘孜州,康定的“四月八转山会”、九龙的“游海节”、巴塘的“央勒节”、理塘的“祝毕日戈节”、甘孜的“迎秋节”、色达的“金马节”等这些特定的节日,都是人们歌舞狂欢的节日。届时大家身着盛装,汇聚于草原或湖畔,情不自禁地融入起舞的人群,情不自禁地放声高歌,节日盛会就变成了歌的海洋舞的海洋。


  • 上一篇:草原啊草原
  • 下一篇:明、清两代沈边地区的历史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xkbrw/79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