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龙巴铺改兴隆铺

甘孜日报    2019年10月18日

◎董祖信

大渡河以东,邛崃西山末端飞越岭下的龙巴、龙巴铺、兴隆、兴隆铺、兴隆镇,实指同一地名。“龙巴”,藏语意为“有山有水的河谷地。”《西康图经》中,我州其它县也有叫“龙巴”的地名,但古飞越山(今飞越岭)下,川藏茶马古道上的“龙巴”,却是独一无二的。清代,朝廷在“龙巴”设塘铺传递公文及邮件,以后便改名为“龙巴铺”。

由于“龙巴铺”地当川藏茶马古道,舆夫苦力及“茶商逾飞越岭者,宿此极便。”人口增加,街道拓展,生意兴隆。查阅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从内地到打箭炉或入藏官员:吴廷伟、王世睿、果亲王、杨揆、孙世毅等的日记及其它文字资料,都没有见到有关“兴隆”或“兴隆铺”的记载。

道光四年,浙江海宁人徐瀛擢升西藏拉里(今阿里)粮务,后又调任粮台。他于道光四年赴任,途经龙巴铺,宿泸定桥巡检署的日记载:“二十四日,甲寅,晴。卯发化林坪……。先二十里兴隆铺,十里冷碛,又二十里挖脚塘,十里大坝,十五里泸定桥宿……。”说明清代道光年间,才有兴隆、兴隆铺的名称出现,

为什么当地居民要把“龙巴”,特别是“龙巴铺”改为“兴隆”或“兴隆铺”呢?其原因之一是希望街道繁荣,生意兴隆,日子好过;更主要的原因,是害怕“龙巴铺”的谐音——“龙爬铺”。有史以来,泸定县兴隆镇一带的老百姓,一直把大山沟里发洪水或泥石流叫:“走龙”。“龙巴铺”人最怕“走龙”,更怕“龙”爬到他们的“铺”上。

万历三十四年的“重修龙定桥碑记”,碑的正中偏上刻菩萨的盘脚坐像,左边刻藏文,右边及正中偏下为汉文(现供于观音塘庙内),就是最好的明证。“重修”说明不止冲毁一次;桥名“龙定”,就是希望把“龙”定住,不让它兴风作浪。后来又把“龙巴”“龙巴铺”改名为“兴隆”“兴隆铺”,结果一点没起作用。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走龙”涨大水,冲走了龙巴铺半条街,禽(因为是白天,冲走的人不多)畜财产、田地房屋,荡然无存。

解放后,人民政府积极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保持水土,修筑防洪堤等措施,特别是今年,党和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彻底根治水患,像修大渡河防洪堤一样,保质保量修筑了兴隆的防洪河堤,才真正解决了“龙爬铺”的问题,让兴隆人吃了一颗“定心丸”。所以当地百姓都说:“还是共产党好!”


  • 上一篇:丹巴十三角碉
  • 下一篇:我们的康定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