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人文 >> 浏览文章

九龙“布巴”风俗

甘孜日报    2018年04月08日

■王长生 沙马鲁石

居住在九龙境内的藏族分五个支系,即“木雅”“故热罢” “西蕃”“普米” 、“勒通”。统称为“布巴”。九龙“布巴”本身无姓,只有名字,要说有姓,以房名为姓,如“桑更”、“木德”、“哑巴”、“恶科”、“日能”等等,名子有男女之分 ,源自佛经。取名天地万物,无所不取,无所不求,如男姓名,朗加泽仁(字宙长命)、扎西尼玛(吉祥太阳)等。如女姓名,麦多志玛(花朵菩萨)、央中拉姆(如意吉祥)等。与父母的属像相克的孩子改名为“帕础”(狗儿)、“其础”(猪儿)。使这全家相生不相克,以保全家清静平安。在九龙县境内有以房名为姓的,也有只用名字,而不用房名的。九龙境内的藏族具有基本共同的生性特点,但由于地区的差异,长期受到封闭式的地埋环境影响,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土语及习俗上的小差异。因有些差异,就自然形成以上几种藏族支系。

九龙藏族虽然在语言上有一定的相互障碍,但在共同的民族心理感情,民族气质风度是统一的,特别是宗教信仰的一致性,使九龙藏族在习惯上融为一体,使礼仪、禁忌、生产生活习俗基本保持一致。

九龙土语称民风民俗为“规矩”,其九龙藏族的传统“规矩”有以下多种。

婚俗“规矩”未婚青年有选偶的自由,男女互嫁,夫妻离异或再娶再嫁,一夫一妻多,一夫多妻少,一妻多夫有个别,私生子女不受歧视。父系亲族与母系亲族不准近亲婚配,姑表与姨表兄妹视通兄妹,不仅不能通婚,还不苟言笑。与外族通婚, “招女婿”称“坐锅庄”,寺庙喇嘛严禁娶妻。

婚嫁中,舅位尊荣,远超父母,有“婚嫁之时皇帝也要礼让舅父三分”的说法。

青年男女常在节日或各种聚会中唱山歌,跳锅庄寻求爱情、相互爱慕,交换定情物,再通过家庭请喇嘛推算,男女生辰属相,必须相生不相克。由男家委托媒人带酒到女方向长辈斟酒提亲,接受斟酒意为同意闲事。过一段时间后,媒人三翻五次送财礼、选年月、定亲、看日子。

正式举行婚礼,名目繁多,一般要推算吉日办酒宴招待宾客,隆重举行迎送仪式,规模则以世代背景,家庭经济环境而言。

娶亲之日,双方亲友均按偶数,男女盛装骑马迎送。并各选一名仪表过人、口才出众,说唱超群、临机应变者领队。送亲称为“阿绒”迎亲方称为“泽乌”到了对方门口,必须即兴上口,有问有答。保持体面。特别是“阿绒”到了男方房门前,有三次敬酒,献哈达,称为接路,到了门口“阿绒”则论古道今,比山比水,提出道道难题,拒不下马,迎亲领队“泽乌”必须谦恭礼让,巧妙对答,排解难题。一问一答,各自展示知识才能和言谈技巧。往往相等数小时后,“阿绒”才会下马,新娘进门迎亲仪式告成。主人方可摆席款待众宾朋。

酒席宴罢,到了晚上,男方上巴位贡有“阳科”意为财神,迎方领队“泽马”按礼节恭请送方”阿绒“及全体送亲人员依男女辈份为序就坐,此时“阳科”喇嘛开始烧香念经敬过财神后,便由口述高手说经一段,从礼节上达到最高标准,使对方高高在上,出尽风头。

然后“泽乌”向送亲方敬酒献哈达,恭请“阿绒”领队跳锅庄三则,以此拉开庆祝婚礼活动的序幕。此时不分男女老少,迎亲方还是送亲方,边唱边跳,边喝青稞酒、酥油茶,通宵互对歌舞直到第二天日出,舞兴不衰。

吃过早饭,总管招集双方亲族围坐一团,斟上青科酒和酥油茶,家庭会开始,双方长辈就夫妻互敬互爱、勤俭节约、孝敬双方长辈等等说个没完没了,表达双方亲属对亲人的殷切希望。开完家庭会,新郎陪新娘随送亲马队再回娘家汉语称回门,在娘家吃过饭后,新郞亲娘转回家,送亲队伍解散回家,整个婚嫁便告完成。

藏族有共同的民族婚俗,也有居住地区不同的差异。

大河边地区在出亲仪式中,出嫁方要选择几个老妪,代表主家齐声高歌欢迎迎亲队伍,年青的姑娘们则向迎亲人员泼洒清水。

三岩龙地区,在青年男女交往中,一但情投意合,互订终身,如遇家庭阻挠,双方便约定偷婚,男方备鞍马,将女方接走,共同生活几天后,再托媒人赔礼提亲,取得家庭同意。

斜卡地区,当婚礼进入尾声时,新娘的弟兄突如其来揪住新郎耳朵问其姐妹长得如何美,该值多少钱?新郎立刻求饶,敬酒或掏钱,嘻笑喧闹,满屋欢腾把婚礼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丧葬习俗。藏族古代多实行土葬,自佛教盛行以后,宣扬“乐善好施”,提倡把个人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肉体,施舍给众生,于是“天葬”、“水葬”应运而生,加上“火葬”和“土葬”形成了多种葬法。

九龙地处藏区边缘,多民族杂居,互相影响,丧葬习俗与其他藏区有同有异。彩何种葬法,由喇嘛中的“阿乌贡巴”翻书卜算,同时根据死者的身份及死因决定,分别实行火葬、土葬、水葬。不同天葬,喇嘛,活佛死后必须火葬。高僧骨灰要保存塔内供奉。凶死和传染病死者,必须火葬,满月的婴儿夭折,必须水葬,公认为恶人的人死后要抬到三叉河汇口的悬崖绝壁扔进河里。实行火葬,必须将死者沐浴净身,穿着整齐,选定地点,方位用柴木火化,再进行土葬。

如实行土葬,须将穿着整齐的死者用毛索或绸缎捆绑结实,弓背弯腰曲膝,装入木桶。入土埋葬。藏汉杂居区到世纪90年代都一律实行棺木装验土葬。

“开路”要请藏学经有资格的喇嘛开路,意为指引亡魂进入“极乐世界”并在墓地或火化场的附近插数十或上百根印有经文的嘛尼旗。

“念嘛尼”人死的当晚要请喇嘛及全村会念嘛尼的男女老幼送嘛纪经文,一般家庭念三晚上,大户贵族有念49天的,还要在亡者的睡处点酥油灯49天。灯火不能熄灭,否则有对后代不利之说法。

“念嘛尼”、“插嘛尼旗”意为亡者改过在生之罪,使之进入“极乐世界”不再受苦受罪。

藏族在丧葬期间,不宰杀牲畜,免给死者增添罪恶。


  • 上一篇:郎加——三种语言抵达的乡愁最浓烈
  • 下一篇:多民族文学史观下的藏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