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自然之旅,从这里启程

甘孜日报    2022年12月28日

◎林颐

大卫·爱登堡,何许人也?他被誉为“自然纪录片之父”。

爱登堡在大学学习了自然科学,又在皇家海军服役完毕后,就加入了初创的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台。从此以后,爱登堡的职业生涯就与BBC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广为人知的《生命》三部曲、《地球脉动》等纪录片都由爱登堡主持制作。

20世纪50年代,爱登堡的工作是在演播室里拍摄伦敦动物园送来的动物,但那些动物显得很不自在。年轻的爱登堡产生了新的想法,想要走向大自然,与动物零距离接触,他的计划获得了首肯。爱登堡与伦敦动物园的工作人员结伴而行,前往圭亚那、印度尼西亚、巴拉圭等地寻找珍稀野生动物,从而制作出里程碑式的自然纪录片《动物园探奇》。

《大卫·爱登堡自然行记(第一辑)》就是这趟旅程的文字结晶,包括《丛林飞行》、《寻龙之旅》《蝴蝶风暴》三册,这位杰出的科普人、电视工作者的叙述,字里行间盈满温情,叙事有趣生动,让我想起达尔文的作品《“小猎犬号”科学考察记》,气质上几乎如出一辙。即使不了解爱登堡的身份,仅就这些作品本身而言,在获得科普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能拥有文学层面的享受,文笔之凝练优美,细节之周详流畅,堪称自然文学的典范。

如果说早期的博物学因为条件的限制只能属于精英知识分子,而大卫·爱登堡就是以敏锐的感知力和超强的行动力,运用电视这种新媒介让博物学真正实现大众科普的先驱。

为了亲眼目睹传说中的神奇生物大犰狳,爱登堡和伙伴跋山涉水到达印第安人营地,但是,这只偶尔被捕获的大犰狳早就进了人的肚子,印第安人答应帮他们捕获新的。结果呢?为了尽可能多得一些物质利益,贫困的土著那可是非常“狡猾”的,他们被耍弄得团团转,费尽周折之后,爱登堡与大犰狳缘悭一面,遗憾返程。在途中,爱登堡遇到其他科考团队,看着他们兴奋无比、满怀希望准备行程,爱登堡没有提醒他们,可真有点坏啊!

爱登堡笔下到处都是有趣的故事。大群迁徙的蝴蝶在身周飞舞,与大蟒蛇狭路相逢的危险刹那,与收养的小熊崽的温情生活,看见了心心念念想要寻找的科莫拉多蜥,从独木桥上滑落的生死一刻,悬挂在崖壁和高枝上拍摄的惊险场面,在吸血蝙蝠侵扰下难以入眠的夜晚……还有,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庞然大物如水豚也能听从当地人的驯养,村民们待身周的动物如同家人。在与土著的接触中,爱登堡逐渐更多地了解了其他族群以及他们对生命的看法。这些描述让我们体会到了,在20世纪50年代,工业文明尚未大规模侵入丛林之前,那些依然存在的地理风貌、万物生灵、古老风俗、时间观念和自然法则。

那时候,爱登堡不知道这些情景有多么珍贵,多年之后,他孜孜不倦地为了找回失去的伊甸园而奔忙着。在94岁高龄,爱登堡写了一部回忆录,名叫《我们星球上的生命》。

爱登堡感叹,20世纪50年代是乐观向上的时代。使欧洲沦为废墟的“二战”开始淡出人们的记忆。整个世界都渴望向前看,向前走。技术创新欣欣向荣,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使我们获得了新的体验。好像没有什么能够限制我们的进步。未来令人兴奋,人类的一切梦想仿佛都会实现。肩负探索大自然的任务而走遍世界的他们,也以《动物园探奇》这样的电视片开启了事业的生涯和博物学领域的新篇章。没有任何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爱登堡说自己从小感兴趣的不是人类发明的律条,而是主导动物和植物生命的法则。他主张“野化”,倡导“把自然还给自然”,重新野化大海、野化大地,让渡空间给其他生物。爱登堡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他认为,适度地放弃眼前利益,可以让人类也拥有更好的未来。

从起点一路走来,大卫·爱登堡用他的工作经历,也用他个人的生命的历程,全心全意地阐释着,他是如何记录大自然,记录这个我们生存其间的世界最美好的那些事物。


  • 上一篇:悠悠千载池州地(下)
  • 下一篇:我对蔬菜的认知距离被拉近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85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