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冬日读树

甘孜日报    2022年01月20日

   ◎彭晃

   喜欢看冬天的树,冬天的树似乎符合中年人的心态,面对现实,删繁就简,有着水落石出的坦荡,去留无意的淡然,直面风雨的担当……

   冬天的树,是赵孟頫的行草,疏朗俊逸,木叶从绿变黄,由密转稀,顶着树叶的枝条已少了往昔的随和,变得刚硬,甚至有些冷漠,或许它也不想这样,现实赶到那儿,时过境迁,它必须做出选择。

在我的心中,冬天的树,还是形象化的乡愁,羁旅在外,望着孤立道旁的树,在寒风中的遥望的姿态,莫名地生出日暮乡关的思绪。

   人们通常把故乡称为桑梓之地。桑梓,是桑树与梓树的合称,可见树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关系。桑树,知道的人会多一些,梓树,似乎少人知晓,梓树,民间叫它楸树。过去,家乡树木的品种多杂,桑树、楸树、杨柳、笨槐、榆树、银杏、梧桐、柿树、枣树、桃李等等,那些树有如民风似的质朴温厚,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树木所散发的气息,古意悠悠,深邃旷远。

   读冬日的树,犹如坐在秋水之畔,翻阅《庄子》,大地苍茫,树木诗人般,在寒风中吟诵着岁月的辞赋,随性,恣意,通脱,有某种意义上说,读树亦是自我观照,发幽思之情。

   树中的梓,也就是楸树,高大挺拔,黑黢黢的树干,枝杈陡着膀子往上生长,体态刚劲健硕。冬季时,叶子早已落光,像顶天立地的汉子,守护着家园,张望着他乡游子。没事多与楸交流,或被潜移默化,亦未可知,树也通人性。

   桑树,而今已不能称其为树了,只能叫它桑条,仿佛要加入荆的行列。过去,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复姓乔木,“鸡鸣桑树巅”,一个巅字,便可想见桑树之高大。儿时,家门前就有一棵高大的桑树,树身我是搂不过来的,爬树采桑叶、摘桑葚、在桑树上玩“摸瞎将”的游戏,全村景色尽在眼底。

   桑蚕似乎是中华文明的印记,陌上桑伸展在岁月里,风风雨雨。冬日,桑叶开始发黄干枯,一阵风吹来,枯黄的叶悄然离别枝头,随风飘落,聚集在树下,似如倦鸟归巢。

   杨柳同属,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折柳话别,杨柳好像专为离别生长的树种。杨柳,这个词组是有所偏重的,重点在柳,柳树泛青吐叶比一般树木早得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落叶却迟迟,秋冬之交,柳叶才开始慢慢转黄,明黄的黄,黄得有生机,柳丝随风摇曳,那种飘逸之姿,似乎是看透了人间的聚散离合。

   笨槐,是相对洋槐,也就是刺槐而言的,笨槐乃国槐,国槐寿命长,少有老城之态,老有勃发之姿。冬日,国槐叶黄飘落,叶柄依然恋枝,叶落光了,冬雨淅淅沥沥地飘洒,风一吹,清寒,此时,叶柄方依依不舍地离枝而去。国槐多栽植在村头,它仿佛成了游子的根。大槐树,似乎已脱实入虚,成为乡愁的寄托。

   “但见插桃李,谁曾种桑榆”,桃李,最美最风光的时候,是春夏的时光,可最有味道,最耐读,非冬天不行。桃树会哭的,尤其在春夏之时;冬天,它就变得坚韧了起来,春夏的眼泪变作了“琥珀”,枝干虬结黑苍,骨力酒劲,此时的桃是通神的,可以用来做桃符。

   说到榆树,就会想到桑,桑榆组合在一起,让人想到夕照,想到晚境,想到冬景,冬日夕阳下的榆树,令人心静,让人放下杂念,大彻大悟,想着应活成什么样子。

   冬日的柿树,则属于水墨丹青,况味绵远。柿树走到了初冬,便走向了极致的美,柿子叶一片都没有了,坠在干硬黝黑枝子上的柿子,鲜亮通红,无妨为挂满红柿的柿树设一个背景。山脚下,茅舍篱落,临水,柿树便长在篱前水畔,山色苍茫,水色青碧,干老枝曲,红柿如灯,天幽蓝深远,群雁点点。

   冬日,有这般树木可读,想来也是胜读十年书的,可惜,城市多植常绿树种,入冬了,依然满目苍翠,偶见,银杏或法国梧桐树叶的枯黄,恍然如梦。


  • 上一篇:儿时年味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77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