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电灯下的烛光

甘孜日报    2021年11月23日

◎扎西次仁

电灯下的烛光,很奇怪吧?这可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一段往事。1997年春节,我们一家回甘孜老家过节。除夕之夜,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兴致勃勃地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令人沮丧的是,电压一直不稳定,电视节目时断时续,我用从康定买来的稳压器不断调控,电压却一直升不上来,最后电灯钨丝居然变得屁红屁红,不但电视根本无法看,连照明都成问题了,无奈,我们只好点上蜡烛,在电灯下的烛光里玩扑克,度过除夕之夜。

1950年4月。甘孜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先遣支队进驻甘孜。这时的甘孜,发生了一件件令人惊奇的变化——川藏公路修到了甘孜;雅砻江上正在修建公路大桥;公路快速地向德格延伸;高原第一座机场正热火朝天在修建,第一座水电站开工了……这一串事件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那几年,我可是每天都生活在幸福欢快中,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1953年,夏天,由十八军后勤司令部设计施工兴建的“卓依”电站在甘孜县南多乡一条山沟里建成投产了。电站试运行那天,少先队辅导员王玉霞老师带领我们城小学生前去参加落成典礼。我们兴奋,欢呼雀跃,兴奋异常。因为这是我们这群高原藏族小朋友第一次亲眼目睹水轮发电,第一次看见电灯照明。从此,甘孜结束无电的历史了,这是历史性的巨变。

甘孜,康北的粮仓,森林覆盖面积很少,燃料奇缺。城区居民基本上是以松光、煤油照明,用牛粪做饭取暖。为了解决居民生活取暖照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当地党委政府又相继修建了雄卡电站、庭卡电站、打伙沟电站,城镇居民的用电问题得到很大缓解。但由于这些电站都是小型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不大,加之枯水季节,发电量受影响,城区经常停电,出现“电灯下点蜡烛”这样尴尬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不免心生怨气,也曾埋怨。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2年,国家启动涉藏地区电网“新甘石”(新都桥—甘孜—石渠)联网工程。这项220千伏电网辐射甘孜、新龙、白玉、石渠、色达、炉霍、道孚七县,彻底解决了康北长期缺电无电的问题,这项联网工程建成通电,对促进甘孜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这项工程处在雪域高原崇山峻岭间,施工难度极大,国家电网公司的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付出艰辛劳动,用不到半年时间建成,创造了人间奇迹。这项民心工程,让老百姓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只有党和国家才能真正做到,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解人民所困,真真切切把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时时刻刻放在心头,实实在在加以解决。甘孜人民长期面临的用电难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让“电灯下点蜡烛”永远成为过去。“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感谢党和政府。”甘孜人民口口相传,民族地区只有永远跟党走,永远跟祖国紧密团结在一起,融入祖国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 上一篇:水磨流糌粑香
  • 下一篇:岚安, 我走过你的土屋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wh/kcwh/76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