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情系甘孜四十年

甘孜日报    2020年08月11日

   ◎邬定洪

   我在甘孜州生活工作40余年,这四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可在我人生中却是最重要、最精彩的片段,这里有成长的身影、有奋斗的足迹,是我从青年到老年的全过程。尽管时间已如流水一去不返,但却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因为这里是放飞我梦想的高地,也有我人生的主题!

   色曲河畔寻梦

   60年代末,大学毕业的我和那个时代的青年人一样,响应党的号召,服从组织分配,以一腔热情,放弃大城市优越的条件,毅然选择到民族地区工作。20出头的我,只身坐在拉菜的敞蓬大货车上,沿途颠跛,从内地来到川西北高原色达县色尔坝翁达林业局。这里青山环抱,绿树成荫,源于金马草原的色曲河如玉带般穿流而过。如诗如画的高原美景,正是令我神往的地方。在这里,我开始了人生梦想的追寻。在这里,我成了一名林业工人。

   那个年代,国家建设如火如荼,工业学大庆运动轰轰烈烈。尽管条件艰苦,人们干得却十分火热。在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潮流中,我与工人朋友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几乎是天当被,地作床,餐风饮雪啃干粮,披星戴月,艰苦奋斗,无私地支援着国家建设。我所在单位就是一面工业学大庆的旗帜,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对我人生观的确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断交往中,我一个汉族青年与当地的藏族同胞结下了血乳交融的兄弟情谊,从那时起我便爱上了甘孜这片神奇的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立志献身高原建设甘孜!

在翁达林业局的十五年里,有苦也有甜,在这里,我收获了爱情,增长了才干,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不过这只是事业的起点。

   金沙江边开拓

   八十年代初,按照全省林业产业布局调整,原翁达林业局千余职工转战金沙江畔的白玉林区抢救火烧木资源。

   白玉是四川三大林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令人痛心的是这里发生了一场森林大火。4万多亩森林和80余万方林木毁于一旦。多年的日晒雨淋已致部份木材腐朽变质。为抢救这部分资源,国家投入600多万元资金抢救开发。我作为首批开拓者奔赴白玉,担负起筹建、开发的组织领导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和当地县乡党委的倾力支持下,开发抢救工作进展顺利。短短几年,抢运火烧木十多万立方米,变废为宝,实现产值二千多万,税收二百多万。全面完成了对火烧迹地的更新造林任务。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了森林资源,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1989年组织上授予我“四川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金沙江边的开拓者们重新扬起了新的风帆!

   大渡河上的纤夫

   1990年,我奉命调州林业局。当时全州林业正面临资源枯竭、三角债围绕、经济危困的不利局面,不少林业企业在求生存中挣扎。当时木材生产是全州财政的主要来源,由于企业不景气,效益普遍下滑,已影响到全州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那时,林业好比一艘在大渡河上航行的巨轮,面对风浪却动力不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当时充当了纤夫的角色,哪管风高浪急,只有俯首蹬足,奋力拉纤。在州委、州政府的强力支持和上级部门的关怀下,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强化管理、狠抓效益,终于使林业企业这条大船冲过了急流险滩,走出困境,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特别令人欣慰的是,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给甘孜林业带来了新的转折,是林业发展史上又一个春天的到来。尤其是2001年6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亲临甘孜实地考察,在全国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这两大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州的资源配置格局,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据森林二类资源调查显示:从1990年到2005年的十五年间,全州林业用地增加183万公顷;国有林地面积增加110万公顷;活立木蓄积增加一亿二千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也由1990年的10%提高到29.4%,真正成为由资源消耗型到资源增长型的林业大州。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国家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甘孜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大大加快,一个生态、文明、和谐、幸福、美丽的新甘孜正展示在世人面前!

   难以割舍的情怀

   四十年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割舍不去我对这片热土的深情厚意。这里是养育我的摇篮,是让我圆梦的地方。我以贡嘎作笔,海子为砚,写下人生感悟和对故土的祝福:

   蹉跎沧桑映岁月,青山为伍林为业。

   换取广厦千万间,不悔身弓鬓如雪。

   献身康巴无反顾,甘与手足同凉热。

   待到强州富民时,老翁颂歌歌不绝。

  (作者系州政协原副主席)

  • 上一篇:小说连载|南山
  • 下一篇:乡土器物记|勾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