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藏文化 >> 浏览文章

卑微者在逆境中的人性之美

甘孜日报    2020年07月29日

   ◎荆墨

   在当代文坛,梁晓声是令人尊敬的作家。他以《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闻名于世,其长篇小说《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在创作小说间隙,他也写下了大量深受读者喜爱的散文。而今,在散文集《我心灵的觉醒》中,梁晓声热情书写70年的情怀与热望,唤醒心灵,见证卑微者在逆境中的人性之美。

   书中,收录了梁晓声在各个创作时期的经典之作,有反映浓厚亲情的《慈母和我的书》《兄长》等,有歌颂人性的《我与橘皮的往事》《花儿与少年》《丢失的香柚》等,有探讨文化的《中国人文文化的现状》《百年文化的表情》等,更有言辞犀利,针砭时弊的一系列杂文《社会黑洞》《国民心性之我见》等。还有梁晓声有关父亲、兄长、小妹、老师、儿子,以及一些给他带来启发的陌生人的篇章,从中可见梁晓声的至情至性,他毫无保留毫无掩饰地写出心中的爱与感动。

   梁晓声对于家庭、家人有着浓厚的感情。他说:“自从家产生了,然后产生了最初的家庭伦理,全部人类文化的这棵大树,是在家这个块根上生长起来的。”他所成长的年代,贫穷、愁苦、无奈……这些词汇是家的一种注脚,但他胸中的温情不曾冷却,家也成为他后来创作中的重要题材。《慈母和我的书》一文讲述小时候为买一本小说,他跑到母亲工作单位要钱。母亲不顾工友的反对,毫不犹豫地掏钱:“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梁晓声目睹母亲在简陋环境下辛苦工作的场景后,第一次发现母亲是那么瘦小,也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这次经历成为他成长中的重要一幕。

   梁晓声胸中饱含脉脉温情,同时也以敢于发声、针砭时弊著称。他总能以敏锐的目光去发觉现实问题,再以文字叩击社会良知,洞悉社会病灶,探寻时代脉搏。关于中国当下的现实,他举例说,中国人碰到一起,总不免首先“吐槽”一通:先言自己的怀才不遇,接着批评别人有眼无珠;先言自己的卓越能力,接着感叹别人妒贤嫉能。“吐槽”自己生活的那座城,那个省……却很少有人承认,是由于自己身上的某些毛病,恰巧与社会的某些毛病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惯性撞击,才使自己陷于狼狈之境。这些,每每读来,顿感酣畅淋漓,他对普遍问题的关注与思索,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与反思。

   梁晓声写下的每一个字,真真切切、实实在在说的心里话,相信能打动每一位读者。就如书封所言:即使再渺小的生命,也可以通过自我牺牲和觉醒的意志之光,划破时代的黑夜,让短暂的生命迸发明亮的光辉。面对患有精神病的兄长,梁晓声无疑感到愧疚而心痛,但让他更心痛的是:“人间的有些责任,哪怕是最理所当然之亲情责任,亦绝非每一个家庭只靠伦理情怀便承担得起的。”在与儿子的相处中,梁晓声所思考的是:“少爷小姐型的一代,是对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大的报应。而对于一个穷国、一个正在觉醒的民族,则简直无异于是报复。”梁晓声眼中,每一个人的命运遭际,其实都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绑在一起。

   梁晓声的风格,依然保持着他那种罕见的真诚。他告诉人们,作为个体生命,应以怎样的精神思想独立于世。他肯定了网络对中国正能量的影响,并探讨网络主体和话语权、人与欲望的关系、人类文化的分歧与共识……在这种探讨中,反思新国民何以诞生。他在《沉默的墙》一文中,由墙联想到人,“像墙的人是不可爱的。像墙的人将没有爱人,也会使亲人远离。”在他看来,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在其旺盛的时候,尽其所能地发光发热才更符合生命的自然。梁晓声的思考,不仅展现出人生的智慧,更启发国民社会。

   梁晓声为人民写作,替百姓代言,是一位仗义执言、侠骨柔肠、直面人生的作家!梁晓声的这部散文随笔力作,无疑是一个独树一帜、独具魅力的艺术世界和精神家园;他留给读者的印象是生动的,真实的,是浸透了血肉感与烟火气的。

  • 上一篇:愿做革命的“螺丝钉”
  • 下一篇:文字里的回味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