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历史 >> 浏览文章

仍在生长的格萨尔史诗

《甘孜日报》    2014年05月26日

    被誉为东方《伊利亚特》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的故乡在甘孜。藏族人民引以为豪的旷世英雄格萨尔戎马一生,抑强扶弱,保卫家园,关于他的传奇故事都融入《格萨尔王传》中,这也是藏族古代社会历史、民族、宗教、文学、风俗的一部百科全书,并有多种艺术表现方式。甘孜州批准成立的“格萨尔文化遗产保护区”,在藏区是第一个。
    格萨尔艺人本身就是传奇
    在德格县中学,这里有《格萨尔王传》说唱兴趣班,近百名学生加入了这个班。利用中午或者晚自习之前的时间学习《格萨尔王传》史诗和它的旋律,老师阿尼去过很多地方说唱《格萨尔王传》。作为史诗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格萨尔艺人本身也是传奇。最神奇的是神授艺人,他们往往自称童年时做过奇怪的梦,梦醒后不学自会,便开始说唱《格萨尔王传》,每人都可以流利地说唱一二十部,甚至更多。这些艺人基本都没有文化,但是他们遣词造句的精美和结构的完美让人惊叹。
    在甘孜州尤其是在德格,有关格萨尔王的传说、故事广为流传。《格萨尔王传》普遍传抄、刻板印刷,并被当作宝物珍藏,遗迹众多,珍贵的文物时有发现,格萨尔说唱艺人仍然活跃于偏远的农村牧区。2011年,在德格、白玉、石渠、炉霍等地发现了一批格萨尔时期的头盔、藤盾、长矛、皮制鱼鳞甲等11-12世纪的珍贵文物。
    《格萨尔王传》上说格萨尔诞生在长江上游的阿须地区,今天的德格阿须乡就是格萨尔的故乡。迄今在德格阿须民间仍然流传着这样一首形容格萨尔王诞生地地貌特征的歌谣:“要说觉如的出生地,叫吉苏雅格康多,两水交汇潺潺响,两岩相对如箭羽,两个草坪如铺毡,前山大鹏凝布窝,后山青岩碧玉峰,右山如同母虎吼,左山矛峰是红岩……”
   《格萨尔》仿佛是一个生命体
    不仅仅是说唱,还有对格萨尔文化的各种演绎,格萨尔彩绘石刻是属于格萨尔文化的一种遗存,主要分布在甘孜州色达、石渠、丹巴三县境内,其中以色达县的格萨尔彩绘石刻最有代表性。格萨尔藏戏起源于公元17世纪德格竹庆寺,是以藏族寺庙羌姆的形式演绎藏族英雄史诗的艺术形态。羌姆,意思是“祭祀舞”。1979年,色达县业余藏戏团将《格萨尔王传》故事以戏剧形式搬上舞台,后来经过完善发展形成《格萨尔王传》舞台藏戏。现在,色达县格萨尔藏戏团十分有名。
    在德格县中学教授《格萨尔王传》说唱的阿尼老师说,《格萨尔王传》在口头说唱过程中,艺人随时有所增减,内容也不十分固定。也就是说,《格萨尔王传》仍然在生长中,这是这部史诗最动人之处。在传唱过程中,有人记录整理成书并传抄,这就使得许多名篇逐渐形成固定或者半固定的书面文学。由于这些刊本出自多人之手,形成不同的异文,再由艺人在传唱时不时加工,内容更加丰富,情节也更加曲折生动。
    在德格县中学,《格萨尔王传》说唱班的同学们刚唱诵到格萨尔王的诞生,这位英雄将开始漫漫的征途。阿尼老师说,有的学生很有兴趣,甚至开始背诵下来。手里的《格萨尔王传》是那种长长的经文,一页又一页,来自于学校旁边的德格印经院,每次唱诵完毕,学生们都会将《格萨尔王传》细心妥帖地用布包裹起来。
    本文作者为《新京报》记者曹燕
 
 
 
 
 
  • 上一篇:藏戏与《格萨尔》(上)
  • 下一篇:彝族酒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