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文化 >> 康巴历史 >> 浏览文章

到甘孜来过藏历新年吧!

《甘孜日报》    2015年02月15日

 
    弦子舞动吉祥。
    藏历新年在藏语中称“洛萨”,是藏族最重大的节日。每年从藏历12月起人们就开始做过年的准备,缝制新衣,洗涤衣被,打扫清洁是每家必做之事。新年前夕,各家还要准备一种用来预祝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的木制吉祥斗——“切玛”;用酥油和面粉赶制花样众多的炸果子——“卡赛”、用酥油塑一些象征六畜兴旺、年年富足的羊头——“洛郭”。另外,酥油、砖茶、青稞酒以及各种干鲜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
    甘孜藏族自治州(俗称康区),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东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雅安市,南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西沿金沙江与西藏昌都地区相望,北接青海玉树和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古朴厚重的民俗风情,流派纷呈的藏戏,风格各异的锅庄,弦子和踢踏舞蹈,独树一帜的藏族绘画和雕塑,神奇奥妙的藏传佛教等,使甘孜州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为世界人民所关注。数千年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勤劳而智慧的甘孜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有着属于它自己的故事。而藏民族的传统节日——藏历新年,在甘孜州的历史长河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离新年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新年的气息已经开始在甘孜州每个县的农家村寨、牧场草滩蔓延开来。从藏历十二月初,家家户户的妇女们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清洗青稞,煮青稞、为酿制最可口的青稞美酒做准备。而握有家里财政大权的家长们则开始采购年货,为家里人添置新衣,为家里添置藏毯、家具等一些重要物品。到了月中,家家户户开始粉刷墙面、掸拂尘垢蛛网,洒扫六闾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寓意洗除一年的辛劳,祈望迎来崭新而美好的一年。这个时候,不管是农牧户家里还是县城,到处呈现出一片整洁和焕然一新的景象。而年轻人则上山砍柏树丫以备在初一那天熏燃桑烟。在这段时间里,各家各户陆续开始炸果子、杀年猪、宰牛羊。老人们则虔诚的把青稞炒面粥蘸在指头上,在厨房的墙上点出一个个寓意“扎西德勒”的符号。祈福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兴旺发达、平安幸福。
    在二十九这天,甘孜州的各大寺庙还要举行一种避鬼驱邪的跳神活动。这天,按照宗教仪规,带着各种怪兽或面善或恐怖面具的喇嘛在阵阵法号声中手舞足蹈。跳神现场,人山人海,非常热闹,不管男女老少,都要赶来祭拜。因为习俗认为,祭拜跳神会带走自己身上一年的不顺与灾难。
    在除夕这天,家里的妇女会把庭院,房屋重新打扫一遍。把垃圾再清理一次。因为藏习俗中认为,初一扫地和除垃圾会把一年的财运和好运都扫走。这天,大人小孩还要忙着洗头、洗澡,搞好个人清洁卫生。而除夕之夜最重要的一个仪式是“抢头水”(新年的第一桶水——晨星水)。传说,晨星水是人间最吉祥的水。它可以献神,可以洁身,可以祛病,洗涤一切污垢和不祥,带来平安和幸福。在初一凌晨零时整,怀抱柏树枝和哈达的姑娘或小伙子们就会披着繁星,争先恐后地去背“晨星水”。第一个先到河边的要熏燃桑烟,并用哈达绕上柏树枝蘸水向空中抛洒三次,并把柏树枝放在河边。背回的“晨星水”首先要供奉佛祖。然后才可以用来烧茶、洗漱。而家里的“五谷斗”上则盛满了糌粑、炒青稞粒、人参果等食品,上插青稞穗,也有在八宝碗里用糌粑和五彩酥油做成“切巴”,供奉在佛堂里。这一切都是为了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人畜两旺、喜获丰收。除夕夜,在正房桌子上还要摆上各式油炸果子、牛肉坨坨、糖果以及青稞美酒、饮料等等美味佳肴,开始迎接新年的到来。
    藏历新年习俗简介
    除夕守岁
    藏历十二月二十八、二十九,早上一家人早早的起来,打扫着庭院,家中男性长者会在灶房正中的墙上用面绘出“八宝吉祥”、“太阳”、“月亮”等图案。二十九晚饭前,人们会在大门外用石灰粉洒绘雍忠符号(汉语称作“万字符”)等吉祥图案。进入除夕。大家会给窗户门相换上新布帘,在房顶插上了簇新的经幡,门前、房梁和厨房也用白粉画上雍忠符号等吉祥图案,构成一派喜庆的气氛。入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例行的“古突”,类似汉族新年的团圆饭。“古突”是用面疙瘩、米、绵羊肉、人参果、大枣、葡萄等九种煮成的稀饭。
    饭后,人们将会举行了隆重的送鬼仪式,以示驱鬼避祟。守岁到午夜时,人们回来到河边抢“头水”。就拿康定为例,人们在初一凌晨零点整,手提茶壶、水桶到康定水井子争抢“头水”。不管你多早去,到了水井子你会发现那里早已是人山人海,大家都是为了抢到“头水”,寓意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获得最好的运气。
    扎西德勒彭松措
    大年初一这天,家家户户都会早早起床,先精心梳洗打扮,然后点燃供灯祭祀神灵。接着大家按长幼次序排位坐定,长者会端来五谷斗,每人抓几粒,向空中抛去,表示敬神,之后每人再抓一点送入口中。长者依次祝大家“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晚辈便会回祝“扎西德勒彭松措”(功德圆满)。仪式完毕,大家吃“吐巴”(类似面片)和酥油拌的人参果,互相敬酒祝贺。
    街上男女老少一见面便互相道一声“扎西德勒”,孩子们燃放烟花爆竹,这天大人们喝青稞酒和油酥茶,互相祝福。城乡都要演出藏戏。牧民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通宵达旦。节日期间还要举行跑马射箭、角力比赛等。
    按藏族传统习惯,初一禁止扫地、不动刀具、不准说不吉利的话,互不走访做客。人们还会在这一天敬奉“屋脊神”,将新的经幡插在各自的屋顶上,然后煨燃柏枝敬神。
    激情的锅庄
    从初二开始,亲朋好友才相互拜贺,共庆新年。围跳锅庄,“锅庄”——藏族的民间舞蹈。在节日或农闲时跳,男女围成圆圈,自右而左,边歌边舞。“果桌”——锅庄舞,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和盟誓活动有关,后来逐步演变成为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圆圈歌舞形式了。《清史稿·乐志》音译为“郭庄”,近代有称“歌庄”,唯《卫藏通志》说它是围着支锅石桩而舞的意思。《西藏舞蹈概说》载:以前的康定一带,有一种商业性组织叫“锅庄”,这类商行收购土产,代办转运设有客栈,沿途过往的藏族商贾常聚集宿居其中。晚上,在院内旷地垒石支锅熬茶抓糌粑,茶余饭后不时围着火塘歌唱跳舞,以驱一天的劳累与疲乏,保持旺盛的精力,适应恶劣环境。
    神秘的宗教
    藏历正月十五,藏族最大的宗教节日——传召大法会便开始了,各个县上都会在最大的寺庙里举办“酥油灯会”。就拿康定来讲,这天在康定的各大寺庙里都会点起酥油灯(酥油花灯),大家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白天寺院依然举行诵经、祈祷、沐浴等佛事活动。下午,大经堂外面观酥油花的人川流不息,像赶盛大节日一样。上下花院的艺僧在九间殿外墙角搭起天棚,天棚内壁一周挂满佛像唐卡,上方设几层架子的酥油花木架,分别将各自精心制作的“酥油花”搬上花架,前面供桌上摆满几百盏明亮柔和的酥油佛灯。等夜幕降落大地,大金瓦殿、大经堂里点燃百灯和千灯,灯火通明,诵经声朗朗,鼓乐声阵阵。酥油花和酥油灯合称为酥油花灯,因此人们也就顺口称“酥油花灯节”。
    抢围巾定情
    在甘孜州,有一些县城藏历正月十五那天将会成为单身男女的相亲会。以甘孜县为例,这一天将会有很多单身男女喜结良缘,而他们的“月老”就是女方脖子上围的一根围巾。每到正月十五那一天,甘孜县的单身女孩都会精心打扮,最重要的就是在脖子上系上一根围巾,代表自己是单身。然后会和其他要好的单身女伙伴儿一块上酥油灯会观赏酥油灯,等待自己的因缘到来。这时候,最没有心思赏酥油花灯的应该是年轻小伙子们了,他们都去看美女了。一伙一伙的小伙子们会在姑娘们面前呼啸而过,要是在这群姑娘中有自己心仪的女孩,就会发动自己的伙伴儿一起将这个女孩的围巾抢来。当然这个时候就要看姑娘的了,并不是你抢了人家姑娘的围巾人家就一定会成为你的心上人。如果姑娘没有看中抢她围巾的小伙子,她们就会拼命护住围巾,因为一旦围巾被抢,而她不喜欢这个抢围巾的小伙子,小伙子就会拿出藏刀隔断围巾,女孩没有了围巾就不能继续参加“抢围巾”的游戏,只有等待来年再续因缘了。当然如果女孩也心仪抢围巾的小伙,那么小伙子便会将围巾还给女孩,两人便成双成对的去赏“酥油花灯”。
    藏历的起源
    藏历的正式使用,是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时值农历丁卯年,于是以丁卯年为始,计六十年为一个“饶琼”,到现在已是第十六个“饶琼”了。在西藏所有的节日都按藏历计算;青海、云南、四川等地的藏族,一般按农历推算。
    藏历年有着古老的历史,据文字记载,公元前一百多年,西藏便有了自己的历算法,当时以月亮的圆、缺、朔、望来计算月份,运算很简单。那时的新年初一,相当于现在藏历的十一月一日。
    在山南地区,曾发现过一部历书,叫做《纺线老人月算》,这部古老的历算书,详尽地总结了当时藏族人民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天文历算知识,对后来藏族地区天文历法有很大影响。到了唐代,西藏仍以麦熟为新年,这在《新唐书·吐蕃传》中记载为:“其四时,以麦熟为岁自”,《旧唐书·吐蕃传》则说:“不知节候,以麦熟为岁首。”岁首就是新年。
    现在的藏历年,是藏、汉、蒙三个民族历史上友好交流的象征。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松赞干布同唐朝缔结姻好,唐太宗李世民把宗女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文成公主带去了各种重要历书以及内地的耕作技术,生产工具,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藏、汉民族的团结。由于农历元月一日适逢藏历十一月,从而把藏历十月算作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形成了欢度新年的习俗。
    藏历新年的由来
    相传,西藏的历法约始于公元前一百年左右,由前藏雅隆地方的一个名叫噶莫帕玛的人,根据月亮的圆缺,初步推算出了日、月、年。后来人们把它称为《噶莫帕玛历算法》。后来雅隆地区家业逐渐发展,每当庄稼成熟并收获一次后,农民们便要举行一次聚会庆祝丰收,年复一年,这种活动就慢慢形成了定期的庆祝,后被定为“以麦熟为岁首”的物候历。直到现在西藏林芝地区秋后麦子丰收以后人们欢庆节日,还可以看到这种物候历的延续和影响。公元624年,雪域又有了藏语称为“美、喀、加措”(意即火、空、海)的历法纪元。这种历法以猴、鸡等十二动物生肖纪年,排列次序与十二地支相同,每12年为一周期,每年分春、夏、秋、冬四季。到9世纪初期,由藏族天文学家桑杰益西、坚赞贝桑等人,以内地的夏历和印度的时轮历法及古老的《噶莫帕玛》历法为基础,创制出藏族的传统历法。它是采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十二动物生肖来计算年、月、日的。这种与十天干相同的推算法就形成了每60年为一周。公元1027年印度的时轮经被译成藏文传入西藏。这年天上正好是阴火兔年,藏族历史上遂把这一年定为第一个60年周期纪元的第一年,也就是说所称藏历新年即从此年开始,藏族语中对1027年雅称为第一绕迥,意为胜生年。所谓“胜生”是指时轮经中说的香拔拉的难胜法王传法的最后一年——1026年,故将次年定为“胜生年”。藏历年距今已有970多年的历史,它和春节基本都在同一月中,就差那么几天。所以塔尔寺的僧伽欢度藏历年的同时也欢度春节。从藏历十二月中旬清扫殿堂和自己的僧舍,准备礼佛供品,做自己食用油炸果、嘉娄玛(又称席辫)、花卷等。二十四日晚祭灶神。藏历同汉历一样也把元月定为孟春,把元月一日定为新年之始。
    关于藏历年的由来,学术界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即苯教说、纺线老妇月算说、汉历说和时轮说。
    (本文由本报记者 杨珂 整理)
   
    
  • 上一篇:那些属于溜溜康定的记忆
  • 下一篇:《格萨尔》之谜:真实的格萨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