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色达县社区精准治理新模式激活社会治理内生动力

甘孜日报    2022年05月18日

本网讯 色达县安康社区位于县城北面1公里外海拔4000米处,404户1867人来自16个乡镇80个村,是全州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为有效破解群众结构复杂、管理主体缺失等治理难点,近年来,色达县在安康社区试点探索“社区管理、润育引导、德治教化”精准治理方式,创新实践社会治理现代化方式革新路径。

搭建“四个阵地”,实施社区治理模式。该县把集中安置点建设成新型社区治理主体单元,规范搭建综治、警务、服务、便民等治理阵地。搭建社区综治中心,建设集网格、社区、房屋、人员管理为一体的可视化综合治理平台,实现“以图管房、以房管人、人房合一”。搭建社区便民服务站,制定完善管理、工作人员职责、法治服务办法等系列机制制度,做到社区治理“有机构抓、有制度管”。搭建社区网格管理站,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结合“原村组、现道巷”实际科学划分网格5个,配备专职网格员5名、信息员18名,推动“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搭建社区警务室,配备1名公安民警和1名法律顾问,规范组织辖区群众和“红袖套”队伍开展辖区治安防控活动。

建好“三支队伍”,凝聚各方资源力量。该县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全方位加强治理力量建设。强化社区治理领导队伍建设,常设1名维稳综治员统筹社会治理,分设治安保卫、人民调解2个委员会,各配备主任1名、委员2名,有力强化社会治理组织保障。强化社区治保队伍建设,组建1支15人的社区治安巡防队伍、1支3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充分运用“雪亮工程”“慧眼工程”等智辅工具,常态开展社会洽安巡逻防控,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强化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发挥致富带头人、“五老人员”等群体能动作用,分类组建9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线上+线下”“常态+集中”开展志愿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教育“三类群体”,固牢法治信仰根基。该县坚持运用法治思维破解治理难题,抓实抓好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把法治当成第信仰、第一准则。抓好面向牧民群众的“惠从何来、恩向谁报”思想教育,丰富群众“坝坝会”“锅庄会”和“马背宣讲小分队”等载体,坚定牧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思想认识。抓好面向青年学生的“少年强、中国强”主题教育,举办“开学第一课”“小手拉大手”新时代·好少年”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始终树立法治约束观念。抓好面向寺庙僧尼的“五热爱、两遵守、三负责”学习教育,深入实施理论宣讲、法治普及、文艺文化、卫生健康“进寺庙、入僧户”活动,有效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实施“四育活动”,培树时代文明新风。该县大力推进立体化教育引导,实施“润育工程”品牌创建。实施文明倡议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公约”“居民公约”陋习革命”等文明倡议活动,发放倡议书1.2万余份。实施乱象整治活动,重拳开展婚育、卫生、治安、环境、土地等专项整治21次,整治各类乱象问题160余个。实施先进评选活动,及时发布道德“红黑榜”,采取群众自荐互推、社区评议委员会公评方式,评选表扬孝老爱亲、爱国爱教、创业致富、“五星文明户”等先进典型120名。实施文化惠民活动,组织群众开展“锅庄”比赛、传统体育竞技、藏戏汇演等活动100余场次,不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有力推动移风易俗,传播文明理念,弘扬时代新风。

注重“三个教化”,发挥德治先导作用。该县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注重观念教化,深入挖掘本地格萨尔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结合实际提炼出“孝为先、善为上、和为贵、勤为本、俭为德、洁为美”的社区价值理念,在社区广泛宣传,使之成为居民家庭道德第一准则。注重传统教化,收集群众身边的优秀文化、公序良俗、道德观念、守信公约等传统文化,印制唐卡挂图1万余幅,把中华民族孝善勤俭节等传统文化转化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可亲可感、群众喜爱的具体形象,有效陶冶群众道德情操。注重阵地教化,结合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植入社区文化阵地建设、融入牧民文明新风培树,打造特色文化景观142处,设置主题宣传专栏25个,牧民群众户户悬挂国旗蔚然成风。

州市域办


  • 上一篇:寻踪“革命路” 英烈请“回家”
  • 下一篇:用情怀书写担当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shms/80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