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用青春点亮“火焰蓝”

甘孜日报    2021年11月08日

雪山拉练.jpg

雪山拉练强素质。

救援使命.jpg

救援使命千钧重。

◎本网见习记者 杨沛月 文/图

“快快快,再快一点,要比上一次训练1分28秒更快才行。”11月5日,在泸定县消防救援大队训练场上,备战四川省“火焰蓝”大比武的消防员们身着战斗服,扛着高压水枪水带,与教官手中握着的计时器拼命地赛跑。

这一群年轻蓬勃的消防员是人民群众眼中无所不能的热血男儿,他们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带来希望与安全感的勇猛身影。从穿上火焰蓝制服与橙色战斗服的那天起,他们就肩负着守护一方平安的神圣使命。

在救援现场,消防员们从来不是一个人,他们是一个紧密联动的整体:战斗员、通讯员、指挥员……救援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他们蓬勃的力量冲锋陷阵,每一个危险的时刻,都有他们挺身而出的无畏身影。他们用青春的色彩记录着“火焰蓝”与甘孜的故事。

故事一 :汗水的荣光

原本气候应已些许寒凉的11月,训练这天的气温却在午后逐渐飙升到了24度。晶莹的汗珠挂在奋力训练的队员们的额角,他们原本黝黑的皮肤在强烈的日照下又镀上了一层阳光的色彩。

与一旁拍摄采访的记者们相比,眼前这群穿着橙色训练服的消防员们,仿佛是铜人一般,晒不怕、累不倒,更时刻保持着一股子无穷尽的猛劲与冲劲。

在这群来自全州各县消防队伍的佼佼者中间,一对师徒显得格外亮眼。这两个年轻人每次结束训练都互相交流着训练中的细节与得失,师父指点着徒弟,徒弟询问着问题。

“我来甘孜州5年了,入伍原本是为了磨炼自己的身心,如今已经爱上消防员这份工作了,也离不开甘孜这片土地了。”28岁的李籼鹏告诉记者,本是阿坝州理县人的他,现在已经将甘孜当作了他的第二故乡,这里到处都是他火热青春的印记。

他在训练场上格外亮眼,突出的个人体能素质助力他取得了众多重量级奖项:2019年4月,全省消防精英对抗赛负重五公里第一名;2019年11月,首届全国“火焰蓝”比武负重五公里全国第六名;2020年12月,全省第二届“火蓝尖兵”比武竞赛负重五公里第一名……这些耀眼的成绩离不开他数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和艰辛付出。

作为泸定县得志街消防救援站战斗班班长的李籼鹏,每天与队员们同时同步进行训练,大家训练的项目虽然不同,但他的训练强度要高于大家,并且他以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负重五公里的记录在全州都是顶尖水平,可是他却摇摇头表示不满意,他的目标并不是州内第一,而是与更多更强的选手进行竞争,不断进步、不断突破自己。

说起自己的徒弟桑登,李籼鹏满含期待,在他的眼里,21岁的桑登是一个参加比武竞赛的好苗子。在今年9月举行的州消防救援站支队等级达标考核北路片区比武中有突出表现的桑登,不久前被调来和他一起训练。短短一个月的相处,师傅便对徒弟赞赏有加,在桑登的身上,李籼鹏看到了多数年轻人缺少的韧劲与自律。在规律的训练中,桑登已经能渐渐跟上进度了,虽然速度和耐力仍不及师傅,但师徒俩都很有信心,认为俩人能在备战期间不断突破自己,在比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师徒俩为了集体荣誉,不断挑战体能极限,传承着“火焰蓝”的荣光。

故事二 :哈达的情谊

“救援任务完成后,村里的乡亲们给我们献哈达,还让队员们到家里喝酥油茶、吃糌粑补充体力,我们只是做了消防员份内的事,老百姓的情谊让我们感动不已。”说起自己从业以来印象最深刻的救援经历,康定市炉城南路消防救援站站长罗时亮的脸上仍带着两年前的那份感动。

凌晨四点,罗时亮与色达县消防救援大队的队员们驾驶着消防救援水车前往一处藏式民房救援,村落远在山顶上,路程遥远,山路崎岖。火情十分紧急,严寒的天气让狭窄的山道上布满了暗冰,经验丰富的驾驶员驾驶着消防车匀速地行驶在蜿蜒盘旋的土路上。罗时亮的心在黑漆漆的夜色里随着车辆的颠簸揪得紧紧的,身为指挥员,自身的安危是一回事,队员们的平安与火情更让他担心。

到达救援现场后,消防员们迅速展开救援,挽救了藏房的主体。帮助抢救物资,排查房屋危险,等忙活完善后工作,准备归队的救援队却被高原山区寒冷的天气给了一个下马威,消防水带的接口被零下十多度的气温给冻得结结实实的,完全取不下来了。此外,下山的路遍布着暗冰,再加上山路倾斜的坡度较大,为消防车下山又增添一道难题,救火时勇猛无敌的消防员们这下犯了难。

“队长,队长,我们烧点开水来帮你们吧!”一旁的村民们主动提议道,消防员们被热情的村民们邀请进了家里。热腾腾的酥油茶和糌粑已经备好,感激的村民们一定要献上吉祥的哈达表示感谢。罗时亮也被村民们的举动感动了,救火时他们不顾危险、提供帮助;救援任务完成后,他们帮忙解冻水带接口,拿出食物让消防员们补充体力,更有热心的村民拿着农具帮忙铲除路边的暗冰,在路面上撒上防滑砂石。

这次经历是身为指导员的罗时亮与甘孜的故事之一,也是他和甘孜人民永远温暖的回忆。在更多的救援现场,他沉着冷静地应对着一切突发状况,永远将受助者与队员们的安全摆在第一位,用巧妙的方法破解困局。

故事三 :电话的连接

“喂,您好,是您报的警吗?”这句话是康定市炉城南路消防救援站通讯员杨健在工作中最常说的话,可是他却希望能少说甚至不说这句接警电话连通时的第一句话。“没有灾情、险情发生,人民群众都平安幸福才是每个消防员最大的愿望。”杨健告诉记者。

杨健在消防通讯员的岗位上已经工作5年了,他的战场很不同,不是“水深火热”,而是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的三尺通讯台。这个岗位常常被人误解,实则其责任重大到容不得一丝懈怠与失误。不管是酷暑寒冬,还是白天黑夜,只要电铃响起,杨健就像离弦的箭一般射向接警台,签下警单,接通报警人电话,“喂,您好,是您报的警吗?”对于通讯员来说,这才是他在战场上吹响战斗号角的第一声。

紧接着,救援现场指挥信息需要他来保障连通,通讯员熟练运用并掌握各种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才能满足和应对各类复杂多变的灭火救援现场中通信保障工作的需要。救援中,通讯员需要在自己的战斗服外佩戴好各类通讯设备,并拿出拍摄设备准确记录救援现场的情况。在面临较大自然灾害或通讯中断的救援情况时,通讯员们还需要利用无人机、卫星设备等现代化科技设备,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稳定。

从当初自认为有一些电脑操作知识,毛遂自荐承担通讯员工作,到始终觉得自己的技术不够精准,砥砺学习、不断精进,5年里,杨健逐渐成长为一位掌握全方位通讯技术的“尖兵”。5年里,他除了做好接警、救援现场记录、整理消防站资料等工作外,一步一步自学新的通讯技术。刚开始接触无人机时,他从网上查资料、下操作视频,每次试飞的时候都胆战心惊,怕自己操作不当损坏无人机,熟悉后,他参加集体培训、比武竞赛,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

说起消防通讯员的工作,杨健认为他们的工作和新闻记者差不多,记录现场、传输信息、整理材料、文稿存档,现在他们应用现代化设备后也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直播画面、无人机拍摄、视频存档……

提起两年前在火场救援的经历,杨健心有余悸。在现场拿着相机记录救援过程的他亲眼看到自己的战友因氧气耗尽,来不及撤离被困,被其他战友救出后仍昏迷不醒,继而送往医院救治。几乎每次执行任务都能安全返回的杨健,在目睹战友昏迷的紧急情况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救援现场的危险和不可控,只有所有人各司其职、互相帮助才能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通讯员的他,与甘孜的故事不仅仅在于一通电话的连结,他用自己精湛的技术,点亮了消防救援的每一个通信现场。



  • 上一篇:理塘县13名“消防副校长”进校园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shms/76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