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人与“虫”的较量

甘孜日报    2020年07月27日

   ◎贺先枣

  (上接7月22日)

   2007年,《甘孜日报》记者在一篇报道文章中这样介绍:“包虫病是由棘球蚴属绦虫寄生于人体或宿主动物体内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高度致死的疾病,被专家称为‘第二癌症’(即‘虫癌’),其死亡率超过肝癌。”十余年前,《甘孜日报》记者的这篇文章充满了忧患。

   资料介绍,包虫病呈全球性分布,而且与牧业生产关系最为直接。重要流行国家有东亚的中国、蒙古,中亚的土耳其、土库曼斯坦,西亚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南美的阿根廷、巴西、智利,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非洲北部、东部和南部的一些国家。

   中国是世界包虫病高发区的国家之一,目前推算我国包虫病患者38万,受威胁人口几千万,每年给我国畜产品造成的经济损失逾8亿元,是西部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据临床病例统计和小样调查显示,目前包虫病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2007年仅有93万人口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受到包虫病威胁的人口就达到71.4万人,占全州总人数的76.3%。全州包虫病患者达到2.5至3万人。2001年6月,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爱尔兰、日本等国组织的29位包虫病专家,在对甘孜州石渠县开展的包虫病流行情况调研中,共检查牧民1125人,查出包虫病患者175人,患病率高达15.56%,居世界之首。

   其实,2007年进行初步调查的结果表明,甘孜州除得荣县外,其他17个县均发现了包虫病病例。但其后几年调查情况显示,甘孜州18个县都出现了包虫病病例。

   在更早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甘孜州的州、县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就已经在关注包虫病的发生、发展情况。也许是专业陌生的原故,其他的人群对包虫病却很少关心,尽管如此也有一些人听说过包虫病,而且隐隐约约地知道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疾病。

   当时的医务人员们极力想弄清楚包虫病发生的原因,传播方式。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努力地工作,留下了一份又一份珍贵的相关资料,比如有一份资料记录道:“1977年至1990年,历时14年时间,自1977年以来,每2至3年,用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对牲畜群感染进行调查。共检查牲畜20564头,查出畜病12743头。发病率为61.79%。其中,牦牛患病率为48.23%;绵羊患病率为80.56%;山羊患病率为40.80%。抽样野犬72只,棘球蚴感染为34.72%。对全县3931名干部群众进行包虫病检查,查出病人209名,患病率为5.32%。其中,查牧民1823人,查出病患者142人,患病率为7.79%;查干部1605人,查出包虫病人59人,患病率为3.68%;查农民503人,查出包虫病人8人,患病率为1.59%。牧民比农民患病率高出4倍。”

   石渠还有份资料介绍道:“1997年6月,国际国内寄生虫研究专家云集石渠县,对123名牧民、干部、学生、僧侣进行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抽查。结果显示,石渠县境内平均包虫病感染率8.65%;牧民群众包虫病感染率17.73%,说明石渠包虫病在世界范围内属高发区。”

   而近年来,国内外全社会所有人群对包虫病的关注早已不同当年。关于甘孜州、关于州内各县包虫病的各种新闻报道多了起来,摆到各级领导办公桌上关于包虫病问题的文件、简报也有增无减。

   近些年来,我国专家和国外专家长期合作,多次在我国石渠等地展开包虫病调查,有关专题报告还发表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时事通讯上。

   资料介绍,1998年在日本札幌召开的国际寄生虫大会上、1999年阿根廷布宜若斯艾宜斯召开的国际包虫病大会上、1999年在美国华盛顿热带医学年会上、2003年在泰国曼谷召开的食物与水源性传播疾病大会上,世界各国的专家们都对石渠包虫病患病率高居全球之首感到震惊。

(未完待续)

  • 上一篇:高考志愿填报“三步走”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