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跃马扬鞭扶贫路

甘孜日报    2019年02月20日

甘孜州精准扶贫纪实

        ◎范河川

       (上接2019年2月19日)

        2016年6月,本张家的房屋开建了,考虑到实际困难,村民们每天都自带中午饭,早晚在各自家里吃。已搬迁至县城及其它地方的13户村民,自带被褥、生活用品前往帮忙。用很短的时间大家就帮他建起了新房子。他说:“新房建好后,我本来想请大家的,可他们都说饭就不吃了,等以后我的生活状况好一点后补上。感谢大家,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不晓得咋办?”

       “第二桩”喜事就是脱了贫。在协合村,因野猪、刺猬猖獗,农作物基本没有收成,连口粮都需要买来吃。2016年春耕,在县级领导、农牧部门、乡上多方努力下,争取到了30万元的菱形网围栏,通过驻村农技员沈华的指导,农作物产量得到了提升。本张的大儿子邓珠说:“虽然我家只有4亩地,在地边围了围栏,野生动物再也糟蹋不了,收获的青稞、洋芋够一家人吃了。”小儿子格乃泽仁算了一笔账,2016年上山挖虫草,捡松茸有2万多元;领取各项惠民资金1.7万和村里修路挣的2000多元,刨开4000多元生活开支,年收入有3.5万左右,超过脱贫标准。

       如今本张家不光脱贫收入增加了,生活条件也改善了,看上了电视。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厨房、卫生间水龙头一拧开就有甘甜的水。“六改三建”环境也变好了,农闲的时候还可以到村里的活动室去走动走动。用本张的话说:“现在的生活不比城里差,看到庄稼、森林、草原都有一种亲切感。”

      “第三桩”喜事就是加入合作社还分了红。为拓宽致富渠道,经过多方调研和征求村民同意,利用县上产业扶持资金100万,2016年8月成立了理塘县君坝乡协合村牦牛养殖农业合作社。根据草地资源少的实际,合作社采用集中管理、分户散养的管理模式。像其他31户一样,本张家分得5头牦牛,通过精心放牧,不但保证了牦牛的正常生长,完成了每头牦牛每年30斤酥油、15斤奶渣市场价上缴任务,剩下的还满足了全家人喝酥油茶、吃奶渣。

      村支书阿称说:“联系单位中华联合保险理塘分公司还给每头牦牛购置了保险,到2020年‘不老不死’期间所产幼崽作为个人收入。2016年,不但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现在我们整村都甩掉了贫困村帽子。”

      2017年3月22日,协合村牦牛养殖农业合作社召开分红大会,合作社理事长多吉公布给社员公布了收益:合作社160头牦牛2016年创利27.6万元,其中32户群众分红13.8万元,户均4312.5元,集体留13.8万元,用于产业壮大和解决返贫问题。

      参加分红大会并领到4312.5元钱的本张小儿子格乃泽仁说:“以前一直担心脱贫后没有收入和保障,现在不用担心了。”

     三桩喜事,这不仅仅是本张家的喜事,更是理塘精准扶贫农牧民群众的喜事,我在理塘采访中,还有中木拉乡乃沙村的甜豆端上台湾餐桌的故事;电力天路助飞“世界高城”理塘小学现代化之梦的喜事;濯桑“引领与带动、传承与拓展、生产与观赏”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观光园建立等高原奇迹,总之,世界高城的精准扶贫措施令人目不暇接,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创造了很多扶贫的新措施、好办法。

      六、分管书记讲扶贫

      谭成认为,“要实现全面脱贫奔康,产业发展是支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目标。只有发展产业,才能防止返贫;只有调动群众内生动力,才有奔康基础”。作为然央贫困村联系县级干部,他深入实地调研16次,引进投资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打造稻城最大藏香鸡养殖基地、最大高原冷水鱼塘建设项目。

      结束理塘采访,踏上甘孜州最美景观公路前往稻城,从理塘到稻城的公路是结合了沿途的地形地貌、民风民情、按照“美化、彩化、文化、神化”的设计新思维来建设的,如果甘孜州的省级公路都能够建成这样,旅游全域化的实现应该没有问题。来到稻城见到了分管扶贫的县委副书记谭成。据同事介绍说:“谭书记是2016年8月调来的,分管脱贫攻坚工作,短短几个月他就走遍全县55个贫困村。”谭书记精明强干,做事雷厉风行,跟着他我们一同前往傍河乡调研,他介绍说:“傍河乡位于稻城县城以西6公里处,海拔3825米,全乡幅员面积263平方公里,草原35.3万亩,林地11.0959万亩,耕地0.459万亩,退耕还林0.14万亩,退牧还草21万亩。辖余德、普牙、永当、仲玖、仲堆仲麦、寒桑、俄洛、自龙8个行政村257户1552人,其中机关干部56人、农牧民群众1469人、低保498人、残疾55人、五保户39人、孤儿15人、寺庙僧侣89人;辖10个党支部正式党员129人,其中:2个机关党支部正式党员30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7人,8个村党支部正式党员99人、预备党员8人、入党积极分子24人,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8个。2014年7月,严格按照‘精准扶贫’贫困村、贫困户识别流程,识别贫困村5个,贫困户86户400人, 2014年至2016年,通过扶持生产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一批、藏区新居、避险搬迁、极端弱势群体帮扶、劳务引导及农牧民群众自身努力,分别实现脱贫9户44人、13户69人和23户118人,2016年通过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等项目,实现寒桑村和自龙村的‘摘帽’脱贫。”果然是记得清楚,让我们大家立刻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未完待续)


  • 上一篇:“高标准高质量示范性” 脱贫摘帽的“泸定实践”(下)
  • 下一篇:春天里的脱贫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