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彭海云: 带领农牧民告别“靠天吃饭”

《甘孜日报》    2016年02月25日

 
彭海云(中)与项目负责人座谈。
    ■记者 宋志勇 文/图
    “过去,这里的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饭,哪里有草,人们就把牦牛赶到哪里。特别是冬季,牦牛根本吃不到新鲜的牧草。可自从青藏高原社区生态特色畜牧业项目落户到昌台区,实施夏、秋、冬三季草场科学管理,牧民再也不用为缺少牧草烦恼了。”近日,当记者来到白玉县昌台区种畜场了解青藏高原社区生态特色畜牧业项目进展情况时,在这里工作了7年的场长彭海云感慨地说。
    2009年,彭海云来到昌台区种畜场工作。初来乍到的彭海云心里装着一件大事——怎样改善当地农牧民生活,带领大家告别“靠天吃饭”。
    2011年,青藏高原社区生态特色畜牧业项目在白玉昌台区实施。彭海云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主动与州畜科所及项目专家联系,全力配合开展牧民的宣传动员和引导工作。经过耐心宣传和实地实践,当地老百姓慢慢接受了科学的草场放牧管理方法,掌握了三季草场养牛知识,即利用夏季,将牦牛放牧到高山上;秋季,将牦牛放牧到半山腰上;冬春季,将牦牛带回家中,吃卧圈里种植的草。现在昌台片区草场放牧制度得以规范,退化草地逐渐恢复,种贮的草多了起来,牲畜防病工作得到加强,畜产品加工厂动作了起来……“当初老百姓不相信,小小一包药就能医治牦牛病。”“过去追着老百姓给疫苗,而今老百姓却主动要疫苗。”在谈到项目实施过程中老百姓态度的转变时,彭道云仍感慨万千,他说也就是从治疗牦牛开始,老百姓对专家更加信任了,对项目更有信心了。
    青藏高原社区生态特色畜牧业项目在白玉县昌台区的开展,得到了州、县领导的关心与支持,相关配套项目也相继落户相继投入到了昌台。项目多起来了,但要实施好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彭海云把项目的落实当成是发展的机遇。他的想法就是把这些惠民项目做好、做实,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2012年,棚户区改造项目在昌台区开始实施,在资金缺口大、木料短缺的情况下,彭海云又开始四处奔波。在他不懈的努力下,资金和木料问题都得以解决,下半年,棚户区建设正式开工。2013年,昌台区全面完成了新建40户、维修房屋7户的目标。
    “如果不是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项目作支撑,就没有百姓的卧圈种草(即冬天关牛,夏季种草),没有昌台牦牛改良打造,就没有昌台酥油创品牌的理念。所有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白玉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亲切关怀,更得益于青藏高原社区项目的实施。”彭海云非常认真地说。

   延伸阅读: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行业科技项目实施已4个年头了,总投资10820万元,下设五个专项,在四川、青海、甘肃、西藏、云南五省区的8个藏族自治州设立示范社区。我州昌台区是四川示范社区之一,参与全部专项集成示范,预计投入资金 300多万元。

     
    
  • 上一篇:今年春节他们没打烊
  • 下一篇:偶遇交警扎西泽仁的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