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甘孜日报暑期小记者夏令营首期开营

《甘孜日报》    2015年07月15日









    参观甘孜日报社大楼、听副总编辑讲写作、参与报社编前会、了解报纸变迁历程……13日上午,由甘孜日报社与共青团康定市委联合主办的甘孜州首期暑期小记者夏令营开营了,孩子们收获颇丰。
    首批13名小记者将在康定度过为期5天的“新闻采访生涯”,开启快乐暑假之旅。此次夏令营活动,邀请了报社知名编辑、记者对孩子们进行新闻写作、采访技巧、版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培训,还将组织小记者们采访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新建成的阿里布果转山步游道,以小记者的新闻视角,展现我州的发展变化。小记者们采写的新闻作品,将在《甘孜日报》、康巴传媒网与广大读者见面。
    首期暑期小记者夏令营人数已达到上限,但仍有众多家长来电咨询报名事宜,希望孩子能入营学习。应广大家长要求,本社将在暑期继续开班。

    详情请咨询报名热线:2835718 15528890178
    我在甘孜日报社的第一天
    ■ 何嘉玥 15岁)
    7月13日,星期一,怀揣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既陌生又令我向往的甘孜日报社。
    来迟的歉意
    从姑咱赶到康定的我,来到甘孜日报的资料室。素未谋面的12位“小记者”整齐地坐在座位上,神情庄重而严肃,我的到来仿佛打破了持续已久的尴尬气氛,“破冰”环节也在每个人的欢笑声中如期进行。
    别开生面的编前会
    在对报社有了初步了解后,我们在冯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报社编前会。因为星期一的工作是一周中最为重要的,所以编前会对各位工作人员的安排也尤为细致。虽然没有弄清这次编前会具体讲解的内容,但是我非常荣幸能够旁听学习编前会的流程。
    欢乐参观报社
    编前会议结束后,我们从3楼到1楼依次参观了藏文编辑部,康巴传媒中心和汉文编辑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并非制作报纸复杂的操作流程,而是各位叔叔阿姨的辛勤与专注。那面高挂在办公室的锦旗——“患重症,生命垂危,伸援手,情暖人心”,让我了解到记者们扶危济困的事迹,感受到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她的历史,谁与争锋
    下午,我们小记者的任务是对《甘孜日报》的整个发展变迁历程进行了解。通过张张珍贵的老报纸,我知道了从1954年8月23日《康定报》的创刊到如今《甘孜日报》的61年发展史。从黑白到彩色,藏汉文同版到两份报纸,四开小报到对开大报,平面媒体到网站建设,《甘孜日报》在不断成长,不断壮大。
    那一张张散发着浓浓墨香味的报纸,一张张比我年龄还要大的报纸,令我终生难忘。夜晚,入梦,甘孜日报社的首日历程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王煦扬 10岁)
    初入甘孜日报社
    7月13日,我踏进了神圣的甘孜日报社。刚进入报社,虽然大家都不认识,但还是聊起天来,冯老师组织我们走进资料室,开始进行自我介绍。通过相互介绍,大家逐渐熟悉。
    旁听编前会议
    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冯老师组织同学们到四楼旁听编前会议。编前会是编辑报纸之前开的会议,分为汉文报编前会和藏文报编前会。由于我们是第一次参加编前会,老师的语速比较快,大部分我们都没听清楚,但从他们严肃的神情来看,我感觉编前会是十分重要的。
    参观报社内部
    编前会议结束后,我们开始参观报社,我们从上到下依次参观了藏汉文编辑部从排版到印刷的流程,深入地了解到了发行报纸从编辑到印刷的紧密繁琐过程。
    讨论了解甘孜日报历史
    下午冯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甘孜日报》的历史。《甘孜日报》从1954年8月23日发行第一期报纸,至今已经有61年的历史了。2004年之前为一、三、五工作,二、四、六发行,2004年之后改为《甘孜日报》,每日发行,比以前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现在除了日报正刊,还有《康巴周末》和《经济民生周刊》两个副刊。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节奏,2013年12月甘孜日报社开办了康巴传媒网,把《甘孜日报》从平面媒体拓展到网络媒体,实现了报纸内容的快速更新。
    冯宇鑫 11岁)
    2015年7月13日,为了丰富暑假生活,我来到甘孜日报社成为了一名小记者。
    团队破冰
    刚到报社,大家谁也不认识谁。于是冯老师提出团队破冰——自我介绍。“我叫……”“我叫……”一个个同学介绍着,轮到我了,我有点害羞也有点紧张,但我还是克服了这些问题,完成了在新团队里的第一次介绍。
    报纸采编
    怎样阅读报纸?每个同学都得到几份散发着墨香的报纸,在老师指导下,我们了解了报头、报眼、报眉、报脚、头条、中缝等区域。随后我们来到编辑部感受报纸的采编过程。选取稿件、画版式、排版、打印大样、校对修改、印刷。带着对报纸编排流程的初步认识,愉快的上午结束了。
    查阅历史
    下午,我们查阅了《甘孜日报》的老报纸,了解报纸的发展历程。从1954年8月23日康定报正式创刊,《甘孜日报》至今已61年了。我们纷纷用相机、手机拍下许多珍贵的资料,我也用小摄像机拍摄下很多有意义的画面。
    瑛超拉姆 10岁)
    雨点轻快地唱着歌,柳枝跳着美丽的舞蹈,它们伴着我来到报社,仿佛都在祝福我成为一名小记者。
    报纸是用油墨印刷的,闻上去有一股油墨清香,老师告诉我们:“《甘孜日报》和其他报纸有4个版面,有报头、报眉、报脚、报眼,报纸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叫头条。《甘孜日报》是甘孜州委机关报,每个版面的内容都不同……。”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编辑部和传媒中心,编辑部分为藏文编辑部和汉文编辑部。“做报纸要仔细,不能马虎”,藏文主编这样教导我们。看着忙碌的各位老师,我知道了报纸是由许多人共同努力,经过很多工序完成的。在康巴传媒中心,工作人员把图片和文字“拼接”成一张电子报发布在网站中,方便爱上网的读者们阅读。汉文编辑部的老师给我们展示了版式纸,告诉我们印满字的版式纸上用红笔勾画过的地方都是需要改正之处。看来写新闻一定要非常仔细,不能有半点马虎。张张精美的报纸,都是作者的汗水和墨香和在一起,印刷而成啊!
    下午,老师从档案室拿出许多以前的老报纸让我们阅览,并向我们讲解了《甘孜日报》的发展历程。原来这份报纸已经61岁了,真是一位“老爷爷”啊。“和谐、阳光、忠诚、智慧”,是《甘孜日报》的报训,作为一名小记者,我一定要把报训牢牢记住。
    李蔓琳 9岁)
    早上,我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瞧,白白的轻纱给大山戴上了一顶白帽子。天公不作美,不一会儿就下起了雨。面对暴雨,一心想成为小记者的我并没有退缩,拿起我的“挡箭牌”——雨伞遮风挡雨,来到了甘孜日报社。
    了解报纸
    在报社,我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也认识了我们的老师:冯老师和肖老师。冯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报纸的知识,《甘孜日报》是正刊,它的第一版是要闻,二版是州内新闻,三版是综合新闻,四版是国内国际新闻和广告。冯老师还安排我们看了61岁的“老爷爷”——第一张正式出版的《康定报》。我们还看到了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甘孜报,其中有4开小报,也有对开大报,有套红版,还有藏汉文合一版等等。
    了解报社
    冯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藏汉文编辑部和康巴传媒中心。通过这次参观,我了解到:藏文编辑部有14人,汉文编辑部有10多人,而传媒中心有8人。我和同伴发现了版式图,编辑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它的用途,在版式纸上画出报纸内容的布局,交给排版老师组版。
    了解历史
    下午,冯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历史课”。1950年11月23日,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当时甘孜州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1954年8月23日康定报创刊,2003年1月1日甘孜报改版为套红对开大报,2004年1月1日改版为《甘孜日报》,2013年12月康巴传媒网上线。
    格桑优优 9岁)
    7月13日,我来到甘孜日报社学习,进入了暑期小记者夏令营。
    我们来到了一楼的课堂,先进行了自我介绍,彼此认识。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甘孜日报》,伴着淡淡的墨香味,我们阅读了当天发行的报纸。
    随后我们参加了编前会。编前会是收集当天的稿件,安排采访、编排的工作会议。编前会结束后,我们先后参观了藏文编辑部、康巴传媒中心、汉文编辑部,了解报纸和网站的编发过程。
    下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历史,《康定报》创刊于1954年8月23日,当时条件很差,为了藏汉两个民族的读者都能读懂,采取一半是藏文、一半是汉文的方式排版。
    我发现,报社工作人员具有“和谐、阳光、忠诚、智慧”的精神,采编老师们反反复复、仔仔细细审阅新闻稿件,不允许出现错误。
    巴桑拉姆 10岁)
    雨点滴滴答答地落下来,唱着优美的歌曲,我和朋友们一起来到甘孜日报社,成为一名小记者。大家轮流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许多朋友。
    了解报纸:报纸有一股淡淡的油墨味,通过老师讲解,我知道《甘孜日报》分为4个版面,还有两个周刊。《康巴周末》主要内容是刊发康巴地区文化,《经济民生周刊》主要内容是刊发人民生活的细微之处。我还知道了编前会就是编辑报纸之前开展的策划安排会议,而每周一的编前会是最重要的。
    参观编辑部:我们通过参观,知道了甘孜日报社藏文编辑部一共有14人,汉文编辑部一共有10来人。老师告诉我们,做报纸时千万不能写错别字,报纸上的格式要和版式纸上一样,不能有一丝丝错误。参观完编辑部后,上午的课程就结束了。
    了解报纸的历史:下午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很久以前的《康定报》。1950年11月23日,甘孜州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前甘孜州的报纸为汉藏文合一的四开报纸,那时一周只有3天出报纸。大报是从2003年开始的,2004年有了《甘孜日报》。
    通过参观学习,我还知道了新闻中的“五个W”要素,分别是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干什么(what)、为什么(why)。
    倪雨妍 9岁)
    暖风吹来,果香四溢,我走在快乐的小路上,迎接美好的星期一。我和伙伴们一起走进了甘孜日报社,开始了小记者夏令营活动。
    进了教室,老师给我们发了几张报纸,我发现在边角有四个字——《甘孜日报》。老师讲解到:“1954年8月23日,康定报创刊,2003年1月1日甘孜报改为套红对开大报。”听了老师的讲解,我举起手问到:“老师,报纸左上方的位置叫什么?”“报头。”老师微笑着回答。
    一张报纸在桌上铺开,上面还有一些灰尘。老师说:“这是61岁的老爷爷。”我们哈哈大笑起来,老师一页一页翻着报纸,我们拿着照相机争先恐后地拍着。
    老师带我们参观了藏汉文编辑部,工作室里叔叔阿姨正在编排组版。一位阿姨告诉我们,报纸上的字有黑体、楷体、仿宋等等。我们还参观了康巴传媒中心,这里的叔叔阿姨要把报纸上的内容上传到网上,也非常忙碌。
    丁雪丽 10岁)
    “滴答,滴答”,雨在窗外下个不停,我和伙伴们在教室里不停地讨论着《甘孜日报》小记者课堂的问题。
    老师首先带着我们学会阅读报纸,我知道了报头、报眼、报眉、报脚等专业术语。我还知道了《甘孜日报》是正刊,而《康巴周末》、《经济民生周刊》是周刊。老师还带着我们去参加了报社编前会,参观藏汉文编辑部。下午我们还阅读了很多份以往的报纸,对《甘孜日报》的整个历史有了了解。
    经过一天的学习,我觉得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很多。
    高爽 10岁)
    7月13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我光荣地成为了《甘孜日报》大家庭里的一名小成员。来到报社,我的心中充满喜悦。
    初入这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有些生疏,于是大家开始自我介绍。我们小记者在短时间内成为报社的小成员。在陌生的地方有了朋友,我感觉心里暖洋洋的。
    来到报社,我可长了不少知识,原来报纸也有专业术语呀!“报眉”“报头”“报眼”……报纸还真是五官俱全啊!
    冯老师带我们参加了生平第一次编前会,我们看到了各位编辑老师们的辛勤工作。在这里,我想对各位老师说:“你们辛苦了。”
    然后,我们参观了藏文编辑部、康巴传媒中心、汉文编辑部。我知道了报纸的制作流程:首先选好稿件,然后编辑、排版、再印出大样,最后印出彩样。一份报纸的制作需要经过这样多过程,我们在学习中也应如此,一点一滴,脚踏实地。
    下午,冯老师又带领我们畅游《甘孜日报》历史长河,也让大家认识到报社前辈们的艰辛付出。
    李佳怡 10岁)
    7月13日,我带着激动的心情踏进甘孜日报社这所“大门”,开始了一次全新的经历。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朋友,并和他们一起成为小记者,我们将共度五天快乐时光。
    老师领着我们去参观报社办公大楼,重点参观了汉藏文编辑部,新媒体部;接着一起去旁听了编前会,了解报纸和新媒体产品采编排过程。我们还特意观看了报纸的采编制作过程。原来,制作一张报纸需要把稿件录入电脑里整理好,再将整理好的稿件输入采编软件,由编辑老师排版,最后经过专业的机器印刷出张张报纸,我不禁佩服起编辑老师来。
    接着,老师带领我们来到资料室,拿出报纸,让我们了解报纸的发展历史,我了解到:甘孜州最早的报纸是藏汉文合一的,1954年8月23日出版了第一张《康定报》,直到2004年才成为《甘孜日报》。接下来,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各种新闻的体裁:评论员文章、消息、通讯,图片新闻也是一种类型,多用来描述场景。然后老师给我们讲解课外知识,我才知道甘孜州是1950年11月23日成立的,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报纸的形态也在这几十年中发生着变化,从四开小报变成对开大报,报社的报训是:和谐、阳光、忠诚、智慧。这节课让我受益不少。
    白马康珠 9岁)
    7月13日,我怀着兴奋而激动的心情踏入甘孜日报社,和许多自愿当小记者的同学们成为朋友,共度5天愉快时光。
    首先,冯老师让我们参加编前会,了解采编老师一天的工作,那就是先收集当天的稿件,接着安排新闻采访,互通信息,编辑排版,最后再印制报纸。
    关于报纸的具体制作过程,我认为是这样的:先将新闻稿件整理好,再输入电脑,最后排版打印出来。制作一张报纸要经过许多程序,非常耗时,需要工作人员们一丝不苟才能不出差错。我十分佩服编辑老师,期望自己也能够编辑一份报纸。
    下午,我们在小记者课堂里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份报纸的历史。
    接下来的四天,一定比今天还要快乐。
    杨宛迪 10岁)
    伴着7月13日清晨的小雨,我开始了在报社的小记者生涯。
    了解报纸结构:报纸分为报眉、报眼、头条、中缝……整个报纸分为正刊、特刊。
    报纸发展历史:从《西康报》到《康定报》,从《康定报》到《甘孜日报》,报纸经过岁月的洗礼,显得格外珍贵。我们小心翼翼地翻阅古老的《康定报》。泛黄的纸上印着藏文、汉文,我们还观察了四开小报、对开大报等。
    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思,希望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
     
    
  • 上一篇:农家书屋也能“淘金”
  • 下一篇:理塘农牧民“耍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