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一切为了库区移民

《甘孜日报》    2015年05月24日

 
    ■ 袁帅 
    4月25日,泸定县大岗山水库得妥库区1103水位线下清底工作全面展开。为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如期实现目标任务,得妥乡党委、政府组织全乡干部职工、党员、群众2000余人次参与库底清理工作,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大岗山水电站位于大渡河中游上段的石棉县境内,为大渡河干流规划的第14个梯级电站。坝址距下游石棉县城约40公里,距上游泸定县城约75公里。水电站装机总容量260万千瓦,计划安装4台65万千瓦机组。大岗山水库库区涉及泸定县2个乡8个村民委员会17个村民小组,2036人。
    25日中午时分,笔者在得妥乡南头村2组见到该村支部副书记熊尚清,他正和几个来自加郡乡的民兵帮助村民吴安全家进行搬迁,忙了一上午已是满头大汗。
    移民,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在这里也是如此。
    南头村全村共394户1332人,为确保库底清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得妥乡、村两级政府必须在一个月内与全村村民签订周转安置补偿补助协议。“在乡党委政府和县上移民干部的帮助下,我们白天在群众家里做工作,晚上1、2点钟还要凑在一起开会,分析白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寻找最好的解决办法。”熊尚清说,沙哑的声音透露着疲惫。
    干部们废寝忘食地工作却换来一些群众的不理解,有人在背后窃窃私语,有人甚至当众辱骂,这让夹在移民干部与移民户这两种身份之间的熊尚清饱受煎熬。
    “我很能理解大部分群众的心情,毕竟我也要离开生活了这么久的地方。”面对群众的不理解,熊尚清坦然地说,“但换个角度想,村里的情况与镇上相比确实还有很大差距。如果国家不搞开发,经济就不能发展,国家要建设电站,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次发展机遇,虽然我们有些人要搬走,这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暂时的困难,如果死守在这里,就没有更多发展的机会。”
    和村两委班子的其他成员一样,熊尚清率先签订了搬迁协议,并带头拆掉了自家的房屋。“尽管目前有个别群众不能接受,有部分群众不能理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又是村里的干部,理应起到带头作用。”熊尚清说。
    移民不能移了就不管,要移得出、安得下、富得起,这是县上对移民工作的新要求。
    今年43岁的吴安全曾经是南头村口一家汽车修理厂的老板,而如今却要面临失业的窘境。“说实在话,我还是有点舍不得搬走,”离别在即,硬朗的吴安全有些动容,“毕竟在这里住了那么多年,对这里的一景一物都有了感情。并且靠着土地和汽车修理厂,家里每年还能有一定的收入,现在我们一家人都不知道能靠什么维持生计了。移民安置的款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拿到手,就连我那433平米的修车厂能不能得到赔付,乡上现在都还不能给我一个准确的答案。”
    吴安全的话颠覆了笔者对“移民户”这个群体的认知。毕竟在笔者的印象中,从没有一户移民会在没有谈妥条件之前就会答应搬迁。“那在这种情况下,你为什么会同意搬迁呢?”
    “是村两委的干部改变了我的思想,他们也是世世代代在这里居住的人,他们也和我一样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国家的建设,他们带头拆掉了自家的房子,并不辞劳苦地为我们讲政策摆道理,这让我很感动。”吴安全说,“修车厂赔偿的问题村干部让我不要担心,他们说,乡上一直在帮我考虑,只是由于其中牵涉到的问题有点多,要看政策是否允许,还要跟相关部门协商,所以一时还没有定论。而且针对搬迁后我们的经济来源,村上也主动帮我们想办法,考虑到我有修车的技术,在征求我的意见之后,村上正在镇上帮我寻找场地,好重新开我的汽车修理厂。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发展前景也比现在好得多,所以我才在搬迁协议上签了字。”
    据了解,在得妥乡移民工作中,该乡干部充分发挥“5+2”“白+黑”的战斗精神,主动放弃节假日,克服炎热天气和蚊虫叮咬,自我加压,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奋战在移民攻坚第一线。在全体移民干部的通力协作下,5月5日,该乡最后一户移民房屋完成拆迁工作,库底清理工作顺利完工。
     
    
  • 上一篇:洛绒次称的无悔青春
  • 下一篇:郑欧飞:铺就百姓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