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康巴时评 >> 浏览文章

推进大渡河流域农旅深度融合发展

甘孜日报    2020年09月15日

◎刘文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州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决定在康定、泸定、丹巴大渡河流域围绕“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主题建设示范区,其实质就是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一、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主题定位

通过实地调研,对比相关市州,我们对落实州委“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的主题定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是“成都后花园”,准确定位大渡河流域的地理坐标和区位优势,准确把握大渡河流域旅游发展的客源地和目标指向。

二是“康养加休闲”,是一种旨在提升生命质量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包含躯体健康、智力健康、心理健康、人际健康、道德健康五个维度,是以康养理论为引领、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形成以休闲为特色的优势产业体系。

三是大渡河流域的发展定位恰逢其时,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天时,是指我国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成都等周边城市对康养、休闲产业的消费需求将形成庞大的市场,这是我们发展的良好机遇和前提条件;地利,是指大渡河流域有着得天独厚、无可复制的气候和资源优势,这是我们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人和,是指我们发展全域旅游、生态旅游不仅有中央和省级层面的全方位支持,而且有全州上下对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愿望,这是我们实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根基。

四是我州大渡河流域实施“康养加休闲”乡村旅游有比较优势。自然资源丰厚,区域内有最低纬度冰川的海螺沟、红军长征飞夺的泸定桥、古碉藏寨美人谷的丹巴等景区,海拔宜居、日照时间长、气候温和,最适宜康养居住;交通区位优越,特别是雅康高速通车,康定、泸定并入成都3小时经济圈,阳光康养比攀西地区更具优势,更符“成都后花园”美名;产业优势独特,优势水果、错季菜蔬、特色干果独具特色,外界津津乐道,为康养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历史文化厚重,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等红色文化,茶马古道、汉藏彝羌民族融合的民俗民间文化等,都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注入了灵魂和活力。

二、深化认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经济理论角度来看,旅游是消费侧,农业是供给侧,当前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供给侧;从农旅关系来看,旅游需要农业提供物质消费产品,农业为旅游提供精神“食粮”,据此可以说,农业推动旅游发展,旅游倒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这就昭示我们:大渡河流域发展“康养+休闲”为主题的旅游,既要立足现有农业发展基础,又要比传统农业要求更高;农旅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生产从追求产量增长,向以质量效益为重点转变,更强调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旅游这一朝阳产业与农业这一传统产业融合成一种与健康养生产业密切相关的新业态,它立足现有农业发展基础和空间布局,融合农业资源,按照康养、休闲理念,使农产品结构和种植养殖方式符合康养、休闲需求;实现农旅深度融合,要以特色农产品绿色生产为基础,依托乡村优美景观资源,创新休闲度假、休闲健身、赏花摘果、乡村美食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发展模式,推进乡村资源景观化、现代农业基地景区化建设,形成“特色农业支撑康养休闲业、特色新村成为康养休闲基地”的发展新格局。

三、明确思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依托大渡河流域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以民族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牧业为基、特色新村为形,以融合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打造田园综合体;通过“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绿色农牧业、精品农牧业、创意农牧业转型。具体发展思路为:“确定一个主题、建设两大体系、拓展三大功能、打造四型农庄、发展五大产业、创新N种方式”。“确定一个主题”:以“春花、夏暑、秋果、冬阳”为主题,创新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创意农业等模式,实现农旅互动融合发展。“建设两大体系”:编制《大渡河流域农旅融合发展规划纲要》,构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标准化体系;启动农牧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构建“农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拓展三大功能”:按照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理念,拓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促使农业由单一生产功能向经济、生态、旅游、健康、教育和文化等复合功能转变。“打造四型农庄”:按照“农业标准化、农房绿色化、环境生态化、农村现代化“要求,分别在大渡河沿岸和半高山地区打造观光娱乐农庄、采集体验农庄、森林康养农庄、康体健身农庄,创新“龙头企业+农庄+农户”“公司+新村+农户”等经营模式。“发展五大产业”: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充分发挥大渡河特色农业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以洋芋、圆白菜、萝卜等为主的蔬菜种植业,以牦牛、藏猪、藏鸡等为主的畜牧养殖业,以樱桃、苹果、花椒等为主的林果业,以羊肚菌、松茸等为主的食用菌业,以大渡河鱼为主的冷水鱼业。“创新N种方式”:按照新发展理念,打造特色农业基地、推动“产区变景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动“田园变公园”,开发康养功能产品,推动“产品变商品”,通过田园综合体建设,创新农旅融合发展方式。

四、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示范区建设

大渡河流域作为全州乡村振兴的示范区,要坚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全过程。推动创新发展,完善资金保障机制,整合涉农财政资金;把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招商政策充分结合,创新农业投入融资机制,实施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农业担保等;组建农业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探索建立农业产业贷款分险制度,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推动协调发展,实现特色农牧种养业与旅游业统筹发展、齐头并进。推动绿色发展,推动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因地制宜,适应旅游发展需求,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推动开放发展,通过“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的模式,打造流域内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极。推动共享发展,达到游客爽心悦目的消费活动与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生产活动共同发展的目的。

五、务实措施,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以提高资源环境匹配度为重点,立足大渡河流域环境容量和生态类型,发展与资源环境匹配较好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明确在河谷地区优先发展错季蔬菜、春季水果、大棚菌类等产业,在半高山区大力发展玉米特色种植和干果、林下养殖等产业,在高山区着力发展洋芋、荞麦种植和牦牛、藏猪养殖等产业,构建立体农业经济带,形成分工合理、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农业区域布局。

提升农特产品品质。围绕农旅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和挖掘大渡河流域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契合康养、休闲产业需求的生态种植业、特色畜牧业,减少和消除无效低端农产品,以扩大有效和中高端特色农产品供给为重点,积极推动普通农产品向绿色、有机等健康农产品升级,推进特色农产品向中高端迈进,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和品质质量更加契合康养、休闲消费升级需求。

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大渡河流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夯实康养休闲旅游产品的基础。积极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干果等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坚持产地初加工与精深加工相结合,按照药食同源理念,着力培育优质高原生态农产品,开发食用菌、花椒、核桃、桑椹、荞麦、青稞等康养功能产品,逐步实现普通农产品功能化,功能农产品常态化。

实施康养休闲农业品牌化战略。按照“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思路,在巩固“圣洁甘孜”区域公用品牌成果基础上,大力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加强大渡河流域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打响甘孜州农特产品高原、生态、绿色、有机的“金字招牌”;结合康养休闲宣传,加强特色农产品推介,推动特色农产品向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升康养休闲农业品牌的影响力。

注重农业科技创新。依托对口援助、对口帮扶等,加强与先进发达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建立新技术集成创新实验示范基地和食品农产品公共检测平台;加大科研投入,探索病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培育引进特色优质果蔬、花卉、中药村等新品种;积极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与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合作,强化电子商务和信息平台建设。

促进农旅业与其他产业融合。采取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股份合作等形式,打造现代农业庄园、农业主题公园、农业科普园和生态田园综合体,探索“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农耕展示”“旅游休闲+农村民俗体验”等农旅融合模式,实现农业发展与健康养生、旅游休闲融合互动。同时,积极培育多元化的产业融合发展主体,引导有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经营服务主体转型,强化信息技术、现代物流、农村金融、休闲旅游等服务业对农业全产业链的支撑作用,促进康养农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跨界渗透、融合发展格局。

(作者为州政协农业农村和科技委员会主任)



  • 上一篇:如何让尊师成常态?
  • 下一篇: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