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康巴时评 >> 浏览文章

让农产品滞销变畅销

甘孜日报    2018年09月20日

◎本网评论员

大蒜滞销、生猪价格跌破成本价,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了解到,发展产业,各地可谓用心良苦,农牧民精耕细作,用心管理,农牧技术人员提供优质技术服务,然而,农畜产品上市却卖不出好价钱。面对农畜产品价格“过山车”一样的走势,农牧民甚至挥泪“甩卖”,不仅没有利润可言,还亏进了血本。每当看到这样的情形,记者的同情心又一次“泛滥”:产品滞销,价格持续走低伤农,农牧民劳苦一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如何走出“丰产不丰收,丰收不增收”的怪圈引人深思。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引发农畜产品滞销的根源,主要是供过于求、信息不畅、渠道不通等因素,农牧民盲目跟风种植、养殖,导致产量过大,价格暴跌,不赚钱甚至亏钱,采购商不来了,自己又没有畅通的销售渠道,积压在手里卖不掉。显而易见,这本身是市场原因造成的,农畜产品的供需严重失衡,导致价格偏离正常区间,出现大幅度波动,市场具有自主调节机制,只需等待一段时间,消除掉部分过剩产能,供需重新恢复平衡,就能逐步恢复到合理价格区间。事实上,从历年的农畜产品滞销案例来看,尽管部分农牧民遭受损失,但经过市场自主调节后,滞销问题并不会拖延太久,一段时间后就恢复正常了,滞销品种也会被大量弃种,来年很有可能变成紧缺品种,价格再次走上巅峰。可见,要解决农畜产品价格“过山车”走势,最终还是要靠市场自主调节机制发挥效用。

直接从事农畜产品生产的农牧民在市场上缺乏话语权,尤其是议价权,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普通农牧民。因此,探寻一条常态化的解决之道,缓解因农畜产品产量变化造成的价格波动,才是破解农畜产品滞销困局的根本方法。有关专家建议,在确定种植什么经济作物前,农牧民朋友应该主动了解市场,建立销售渠道,“至少可以跑几家批发市场,存几个商贩的电话。”同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与种植户带头人多沟通,加强产业链建设,推广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电商对接以及新零售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并建立农畜产品信息平台,通畅横向纵向的信息交流;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新零售”等模式打造地区品牌,为以后地区产业及产品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破解农畜产品滞销问题,需要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加以引导,相关部门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实时更新市场动态,加强政策宣导和农业人才培训。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电商也是解决农畜产品滞销问题的一大趋势。通过互联网,生产者一方面能够更便捷地了解农畜产品价格动态,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与大市场的对接,更好地推广自己的农畜产品。再者,要通过培训学习帮助生产者树立品牌意识。品牌的树立能够倒逼农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稳定,除此之外,一个品牌一旦树立起来,其附加值和影响力也不言而喻。

发展富民产业,既需要增强致富带头人科学研判产业发展的潜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又需要当地政府合理的引导,完善市场机制,确保市场信息畅通,帮助农牧民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畜产品保险制度,鼓励实施商业化保障,让市场发挥主动性。同时,鼓励农牧民建立合作社,加强团体力量,打造农畜产品优势品牌,提高科技含量,以通过品牌化、科技化、品质化打入市场,从而无惧滞销问题。




  • 上一篇:厚植科学素质土壤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