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康巴时评 >> 浏览文章

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甘孜日报    2017年07月25日

   ■杨柳

   省委书记王东明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我州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如何保护好我州的绿水青山,建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对实现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美好愿景意义十分重大。

   牢树生态保护新理念

   我州空气质量等级长期为优,在全国排名中都在前十名左右,是一方天蓝水清的生态净土,一直令人向往。我州生态环境虽好,但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抗干扰能力极低,自我更新能力很差,一旦遭到破坏,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恢复。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绿色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切实保护和建设好甘孜这一片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一是要牢守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绝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绿色发展,确保甘孜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二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使甘孜的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作为硬任务常抓不懈。三是牢固树立保护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的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形成服务民生抓生态、改善生态惠民生的价值取向,努力走出一条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双赢的路子。

   坚守生态保护底线

   在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发展格局中,我州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贡献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把坚守生态底线作为发展中必须牢牢把握的重要原则。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制度建设正式全面启动。生态保护红线,从功能定位看,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从用地性质看,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生态用地,必须严格用途管制;从保护要求看,是保障和维护生态安全的临界值和最基本要求,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关键物种、生态系统存续的最小面积,必须实施严格保护。生态红线观念的缺失,必然导致生态环境保护的随意性。建设生态文明是甘孜保护蓝天碧水的必然选择。能否保护好这片碧水蓝天、打造好生态屏障,关键就是生态红线这条底线是否坚守得好。去年9月,州委第十届九次全会通过的《关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生态甘孜的决定》提出:“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把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划定为生态红线管控区,科学划定林地、湿地、沙区植被、物种四条生态红线,严禁任意改变生态空间用途,防止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红线的破坏。”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坚决贯彻。只有严起来,才能使我州的林地、湿地、沙区植被、物种等得到切实有效保护,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

   我州作为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省“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必须加强生态的保护和建设。立足我州实际,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着力通过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和服务功能,构建甘孜州“两江一河”生态防护防治体系,为保护“中华水塔”、筑牢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作出更大贡献。《决定》提出了实施生态保护“六大工程”,即“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森林生态保护与建设、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强脆弱地区生态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既重视强化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湿地持续萎缩趋势的遏制,又重视河流生态系统的维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既是对国家和省委决策部署的贯彻,又是符合甘孜实际生态建设最佳路径选择。按照《决定》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全州森林、草原覆盖率达到88%以上,实现1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无立木林地全面绿化,乡镇村庄进出通道、集中居住点、房前屋后、休闲地等可绿化地块全面绿化美化。我们只要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州委的部署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贯彻落实,蓝天白云、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雪山连绵、牛羊漫步的美丽图景将依然在甘孜大地处处展现。

   培育发展特色生态产业

   我州是全省四大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生态脆弱、贫困程度深、群众增收困难多、任务重,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更加艰巨。在实现同步全面小康进程中,我州应将生态与生计兼顾,把绿起来和富起来结合起来。要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州目标,按照“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资源优势向生态产业、生态经济优势转化,加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一是优先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保护为前提,守护原生态、传承原文态、留住原住民,将旅游业培育成最具优势和带动作用的富民支柱产业,着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充分展示甘孜藏区的独特魅力。二是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按照“宜牧则牧、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宜茶则茶,一村一品”要求,坚持种养结合,林果结合,在打造区域特色的过程中实现增收致富。积极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快建立水果、蔬菜、林果、中藏药、畜牧业和食用菌“六大基地”,大力开发粮、油、菜、酒、肉、茶、菌、果、药、水“十大”特色产品,加快建设东、南、北3个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和康东、康南、康北三个农产品加工园区。三是加快发展特色中藏药业。结合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加快中藏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加强特色道地中藏药材原产地保护,建立中藏药材繁育基地和野生资源保护区。结合全域旅游发展,大力发展藏医药康复理疗、藏药洗浴等服务业,加快德格藏药产业园和海螺沟藏药传承创新基地建设。

   坚持用制度保护生态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坚持用制度管人、按法规办事,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有坚强保障,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和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的美好愿景才能变成现实。一是建立健全制度。要从制度建设抓起,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及考核体系,把相关指标任务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离任审计范围,发挥好制度的引导、规制、激励、服务和保障作用。二是完善政策措施。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改善、谁得益”“谁贡献大、谁多得益”原则,健全相关补助政策和补偿机制,不断加大生态经济的扶持力度。三是加快生态立法。要加强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重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学习研究。充分用好民族区域自治立法权,重点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土地管理、矿产资源开发、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制定或修订单行条例,同时对现行法律法规中与我州实际不相适应的内容及时作出变通规定或补充规定。四是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使每个公民在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法定义务,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美好家园。(作者系州行政学院高级讲师)

  • 上一篇:对推进甘孜藏区全域旅游的思考
  • 下一篇:“容错”,容哪些与怎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