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康巴时评 >> 浏览文章

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甘孜日报    2017年07月04日

   ■汤红蒂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需求导向”和“供给质量”,提出要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四川省情,省委书记王东明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强调,必须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四川发展,牢牢把握发展的基点在创新、支撑在协调、希望在绿色、空间在开放、目的在共享,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必须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要突出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点任务,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我州农牧业概述

   我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与农牧业先天独特优势,使我州成为我国重要的天然物种基因库和生物多样性聚宝盆。但是优越的自然资源并没有带来优越的经济效益,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限制,全州资源开发程度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加之处于国家限制开发地带,我州经济发展一直滞后,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农牧业现代化程度低;地理位置所限,地块分散,集约化程度低;草地面积减小、草场退化、鼠害、虫害不断;牧民主观追求牲畜数量,惜杀惜售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诸多因素制约了州内农牧业的大发展。

   农业供给侧改革要点

   面对州情,要顺应国家要求,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完全照搬其它地区的发展模式肯定是不切实际的,我州农牧业必须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藏区实际,具有甘孜特色的发展路子。

   必须走生态发展之路。我州最大的资源是生态,必须走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为基石,以绿色为标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而不是以牺牲未来发展潜力为代价,注重环境保护,注重有机健康,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绿色低碳良性循环。有了对自身明确的认识,才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政策走向,也符合我党一直坚持的从实际出发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辩证统一。

   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要保护自然,同时又要促进生产生活发展,找到二者之间的融入点,实现双赢,就要更加突出绿色发展主题,打造高原高端生态有机农业基地、藏区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等,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富民优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破人多地少水缺的瓶颈约束,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动农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向全链条增值和品牌化发展转型,重点发展以生态经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以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必须走非均衡梯度发展之路。我州虽然整体上相对落后,但州内地域跨度大,产业基础、资源特色、基础设施、生产力要素各不相同,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有发展势头良好的县域片区经济,需要制定非均衡梯度发展战略,让那些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基础好、环境保护能够达标的优势产业和地区优先发展起来,才有可能最终实现民族地区的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挥藏区天然的资源优势,大力培植特色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利用全州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大好时机,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和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必须走现代农业之路。我州农牧业要发展,必须树立开放理念,向其它省市州借鉴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开发高效优质无公害的现代农业,努力建设形成“一县一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农业生产格局,以农产品品质提升为引领,积极打造农业品牌。要不断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的宣传推销力度,积极打造“圣洁甘孜”品牌的特色优质农牧产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将优质产品推销出去,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

   农牧业供给侧改革目标及初步成果

   我州“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今后五年奋斗目标是:构建“一圈一带一走廊”产业布局,建成“两个100万亩”特色农林产业基地,大力开发“圣洁甘孜”十大特色产品,打造高原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在具体工作中,力促农旅互动,促进产村相融,围绕全域旅游建基地,立足旅游市场抓加工,面向旅游消费促开发。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用特色打造品牌、用品牌打造精品、用精品占领市场。

   通过实践,这样的定位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州坚持“生态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富民”理念,着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大力发展精准农业、特色养殖、生态林果、乡村旅游“四大产业”,着力培养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生态食用菌、道地中药材、特色畜禽、生态林果、休闲农业“八大基地,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畜牧业健康发展,出栏稳定增加,农村经济总量进一步增长。截止2016年底,全州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50.77万亩,较去年增加20.19万亩。

   截至目前,全州累计通过“三品一标”登记认证的农产品达155个,其中:无公害农畜产品116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农产品1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6个;15个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认定生产基地面积达109万亩。全州有37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康巴商城、溜溜商城等本土电商平台,有3家入驻天猫等知名电商平台,有11个企业设立了微商分销商城,电子商务覆盖率达到22.38%。甘孜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整体纳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已建成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2个、示范村32个,成为州内农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动力。

   农牧业供给侧改革还应加强的方面

   (一)突出特色,不断提升农牧业现代化水平

    作为全国主体生态功能区,甘孜州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坚持“生态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富民”的道路,做到“三个坚持”:坚持走生态之路。打好“绿色、有机、无公害”三张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现代农牧业发展道路。坚持走特色之路。选准一个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就能带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坚持走品牌之路。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特色的认可,品牌消费正在成为当今市场消费的主要趋势。通过整合资源、整合优势,努力打造几个叫得响、叫得亮的大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二)加强资金投入、探索体制创新

   资金方面,一方面财政部门应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财政支农资金,加强信贷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向农村、投入农业。另一方面以农旅互动、美丽新村建设为载体,推进农民房屋、生产要素为主的产权流转改革试点,研究探索农房、宅基地等资产以转让、合作、出租等形式进行流转,让这些资产变成商品、变成股份、变成资本,发挥更大的效益,创造更大的价值,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重视科技下乡等“三下乡”工作,搞好示范田、示范村,起到良好宣传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结合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推进人才激励机制的建立,为科技人员发挥知识技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扩大开放、积极培植龙头企业及组织

   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州外国外资金、技术和项目,特别是具有较强实力的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扩大合作领域,坚持互利互惠,共同发展。鼓励现有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现有基础,积极兴办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从农牧产品初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进一步扶持生产基地发展

   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是基础。我州现有的一些农产品基地已渐成规模,如洋芋、优质豆类、蚕茧基地,今后还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基地的科学布局,做大做强。在这之中,要注意到培养龙头企业与农户间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如通过专业分工、签定好合同协定,化解市场风险,并进而探索建立风险基金,保障双方尤其是农民利益。鼓励农民入股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增加农户非农收益。

   (五)完善交易市场、管理制度规范化

   市场制约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尤其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甘孜州,要完善现有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州统一的大规模农牧新产品市场,同时,注意配套的通讯、金融、仓储等设施的完善。更新观念,政府、社会各界共同投资兴建,新批准兴办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实行谁投资、谁收益。对各大专业批发市场由工商部门统一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各种欺行霸市的行为,为农民及相关公司提供各种信息,对市场进行建设和有效的管理。

   (六)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扩大农产品销路

   随着农产品品种不断丰富,产量不断增加,搞活农产品流通,拓宽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凸现,首先要求农牧民转变观念,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变坐家待销为主动出击。把销售置于生产之前,先找着市场,再考虑投产,避免出现卖难问题时才着急抱市场的佛脚。其次要更加注重电子商务。在现在这个科技作用越来越大,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不重视宣传推销的新技术新手段就意味着落后吃亏。在我州目前交通设施等硬件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还需要更多利用网络、手机、媒体等新兴技术手段来宣传推销自己,搭建网商交易平台,绕开短板,拓展新的市场,增加农牧民收入。

(作者系州委党校高级讲师)

  • 上一篇:共产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
  • 下一篇:筑牢依法治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