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康巴时评 >> 浏览文章

​ 下乡要下到乡下

甘孜日报    2016年04月19日

    ■ 李燕翔
     时下,各地以精准扶贫、支农惠农、科技文化下乡为主要内容的机关干部下乡帮扶活动搞得轰轰烈烈。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对增强农民群众的科学种田意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普遍提高无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这项活动中也还存在着不和谐的音符。具体表现在:有些地方的下乡干部嫌弃农村生活条件艰苦,下乡支农时总是在县里乡里漂着,不能真正下到乡下的田间地头。致使下乡的整体效果大打折扣。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下乡活动新闻报道,经常是下乡干部在县城或乡镇集日上摆上桌子,电视台来录像时散发些科技文化卫生宣传材料,热热闹闹的场面的确好看。这种“假大空”的形式好看不等于好用。也有的下乡干部碍于面子下乡后也做做 样子,“乡府大院打打尖,大款家中酒盅端,日落西山映红脸,扬起轻尘回机关”。或者是“捧着材料念,开着小车转,抱着喇叭喊,隔着玻璃看”……这样的下乡干部怎能在群众中“吃香”呢?
    精准扶贫、支农惠农是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来不得一点虚假和应付。农村中各村各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千差万别,笼统简单的支农方法缺乏针对性。再加上农民群众受文化素质较低的限制,接受掌握农业科学技术和文化卫生知识的能力差,隔靴挠痒水上漂式的下乡支农活动难免流于 形式。农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要做好下乡精准扶贫、支农工作,下乡干部必须要克服怕苦怕累思想,力戒搞形式、走过场。在工作中不但要积极下乡,而且要真正下到乡下。具体工作中与农民群众面对面、手把手地交流指导,找准当地的脱贫优势,针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对症下药,分类指导。下乡干部只有将农民群众急需的知识政策技术等送到村头、地头、炕头和农民群众的心头,下乡干部才会在农民群众中“香”起来。
  • 上一篇:你在读书,谁在读你?
  • 下一篇:“两学一做”尤须“三种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