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康巴时评 >> 浏览文章

公积金制度如何变得更健康

《甘孜日报》    2015年06月10日

    ■ 高亚洲
    处于“暗箱”已久的公积金信息正在走向透明。据记者统计,今年4月以来,我国内地31个省区市中,30个已向社会公开其公积金信息的年度报告。目前还未公开的广东省也已完成年度报告的准备,正进行部门间会签,最早下周就可能披露。
    (6月7日《南方都市报》)
    就在前几日,一则“全国公积金使用情况六年未公开”的新闻,曾引爆舆论关注。姑且不说通报管理情况,本应该是一种行政自觉,这6年的断裂,竟断得悄无声息。不得不说,它映射出太多其他的东西。为何会有公积金信息公开的“玻璃门”?是统计数据上的技术障碍,还是现实利益所掣肘,或是因为其他?妄自揣测或会有失偏颇,但是这些质疑的存在本身并不突兀。置于更大背景来看,这些质疑所击中的,乃是关于“公积金”的更大胸中块垒。即便如今能看到“走向透明”的好气象,但是,这能否昭示公积金制度安排将走向更加健康呢?
     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推动住房市场化和货币化改革发挥了关键作用。从一开始,公积金便被赋予了包括保障、集资、机制转换功能,公积金强制性也是源于其保障性的基础功能。而眼下,住房公积金制度正遭遇不少争议:第一,在归集与缴存上,现实的低效率与高成本,强制缴存的必要性是否还足够充分?按比例缴存的制度设置,会否已造成新的不公平。第二,从使用与投资看,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是否存在资金过度闲置浪费,进而损害缴存人的收益。第三,从组织与体制看,管理主体的责权失衡,会否存在事实上的决策机制缺陷,而属地化的管理格局,又会否造成抗风险能力差?
     仅有粗线条的“见光”,恐怕并不能让公积金更加健康。相较于公积金信息公开的滞后,这些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是主管部门需要直面的更大质疑。毕竟这关乎缴存人的具体利益,从更大层面讲,关乎“居者有其屋”的社会愿景能否得以实现。
    处于“暗箱”已久的公积金信息正在走向透明,求变的勇气和决心都是值得肯定的。但需要提醒的是,健康的住房公积金改革路径,必须坚持其基础保障性功能,不仅要为低收入等弱势群体提供托底性保障,也要为社会中间群体在住房问题上提供援助和支持。
 

 
  • 上一篇:做实“功课”才有实效
  • 下一篇:治“懒政”也要出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