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1521人跑出泥石流魔爪的背后

《甘孜日报》    2014年09月04日

  核心提示>>>
  8月9日凌晨2时左右,丹巴县东谷乡二卡子沟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所幸,1521名群众及时有序撤离,无一伤亡。
  人如何跑过泥石流?丹巴县东谷乡党委书记徐富智说,“我们不是和泥石流赛跑,而是和时间赛跑。”
  ■ 许静 赵若言
  8月24日,已经下了一夜的小雨没有要停的迹象,关注雨情一夜没睡的丹巴县东谷乡党委书记徐富智虽已熬红了眼睛,但还是一大早就跑到东谷村边上的卡龙沟旁,指挥挖掘机疏浚和拓宽河道。
  近处,两三栋房子只看得见屋顶,还有两三栋房子只剩下一堵岌岌可危的墙,其余全被淤泥和碎石掩埋。“这里是泥石流冲毁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徐富智痛心地说。
  丹巴县东谷乡“8·9”特大泥石流过去半个月了,8月23日-24日,记者来到东谷乡,回访那场惊心动魄的泥石流之役,探寻成功避险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经验。
  快:权力下放一线 监测员可直接发布撤离指令
  回忆起灾害发生的瞬间,徐富智至今心有余悸,“从2时13分许至凌晨4时许,二卡子沟一共发生了17次泥石流,有几次,泥石流夹杂着石头翻滚下来,直接冲进房子里,就像看灾难片一样。”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人如何跑过泥石流?
  “我们不是和泥石流赛跑,而是和时间赛跑,只有跑在时间前面,才有可能跑得赢泥石流。”徐富智说。为了“跑过”泥石流,二卡子沟根据受泥石流威胁对象和范围,在沟道上游的三卡子村、二卡子村,中游的国如村、东谷村和下游的阴山村设立了5处监测点,落实了专职监测人员。
  8月9日凌晨1时58分,位于上游三卡子村监测点的专职监测员发现沟内水流出现断流、沟两侧坡体出现明显滑塌的现象。二卡子村、东谷村、国如村也发现沟内水流变小的异常情况。
  “不好,泥石流要来了。”依靠平时参加国土资源部门举行的地灾防范培训积累的知识,二卡子村监测员玉红敏锐地意识到危机就在身边。
  发现险情仅是第一步,如何组织群众撤离?
  “监测员就是‘司令’,他们可以直接发布撤离指令。”徐富智说,把层层上报的时间节省下来用于转移撤离,“省下的可就是救命的黄金时间。”将临灾处置权下放到一线,是东谷乡能够在第一时间实现安全转移的关键。
  而老百姓的配合,则是决定避灾能否成功的关键。“今年4月-6月,国土资源部门组织这5个村进行了3次地质灾害演练。拿老百姓的话说,闭着眼睛都知道撤离路线。”徐富智说,每处地灾隐患点的应急预案也非常详尽,“甚至细化到每户人家”。
  此外,丹巴县还要求党员干部对60岁以上身体虚弱的老人一对一帮扶,不少年老体弱的老人被党员干部背扶到避险点,做到撤离过程中无一人遗漏。“丹巴县的成功避险,再一次例证了地灾防治的基础在基层,关键在村组。”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蒋俊说。
  新:创新预警方式 烟花和“冲天炮”立了功
  8月9日凌晨2点,三卡子村监测员安文多一边组织群众撤离,一边燃放烟花和冲天炮。烟花照亮夜空,冲天跑“砰砰”作响,伴随着锣鼓声、喇叭声,夹杂着“快,快点到避险点上去”的紧急呼喊,村民们按照预定路线有序撤离。“烟花和冲天炮在此次避险中立了功。”省国土资源厅派驻甘孜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督导组组长王晨光说。
  烟花和冲天炮,何以成为预警利器?丹巴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倪光全解释,泥石流灾害发生时常伴有巨大的咆哮声,传统报警器——锣鼓和喇叭的声音会被淹没,效果受制,尤其是在山区,预警作用更加有限。而丹巴县有个传统习俗,每当有新人结婚,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都会放烟花和冲天炮。“大概是在前年吧,也是在八九月份主汛期的时候,我参加朋友的婚礼,看着漫天烟火把天空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并伴随着巨大声响,灵机一动,这不是挺适合预警的?燃放烟花和冲天炮,不仅更容易让老百姓听见、看见,烟花的火焰还能照亮路线,更便于撤离。”
倪光全立刻进行试验,并形成报告,开始在全县推广。“我们挨个(把各种烟花)试了一遍,最终选择了最响最亮的那一款。”
  8月24日,在东谷乡政府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全县统一配置的烟花桶。半米多高的烟花桶里有独立的三发“炮弹”,每一发都是一个直径10厘米左右的圆球,足有2斤重。“每一发都震天响。”徐富智说,也已经跟老百姓约定好,只要不是有人结婚,烟花和冲天炮就是用来预警的。“一般预警发3发,严重预警发6发,老百姓已经掌握这个规律。”
  王晨光高度认可用烟花和冲天炮预警。“我已经写了报告,建议把这个创新的预警方式在三州地区进行全面推广。”
  通:纵向横向互联互通 预警“网”不漏一人
  丹巴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高山峡谷区,山高坡陡,峡谷深切,地层复杂,降雨集中。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目前,丹巴县还有地质灾害点619处,危及3.9万人生命财产安全,占到了全县总人口的60%。
  8月8日下午至“8·9”特大泥石流发生前,省、州、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密集发布了地质灾害2级和3级预警信息。丹巴县及东谷乡迅速将预警信息传达至二卡子沟等地质灾害隐患点专职监测员。从接到预警信息那一刻起,监测员玉红的心也就提了起来。在提醒村民们提高警惕后,他一直没睡,眼睛死死盯着窗外的二卡子沟,关注着周边悄然发生的一切,并在第一时间发现险情。“丹巴就是个‘地质灾害博物馆’,不严密防范绝对不行。”丹巴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朋措介绍,近年来,丹巴县不断完善纵向州、县、乡、村、组、户,横向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部门与部门协调配合,建立了从县委、县政府领导到普通群众的全覆盖式地质灾害监测体系。
  倪光全认为,此次成功避险绝非偶然。“已建立的地质灾害专职监测体系高效运转,真正起到了‘发令枪’的作用。”预警信息的提前发布和防灾措施要求的逐级传达到位,专职监测人员及时发现险情、发出预警,才使得及时撤离、成功避让成为可能。
  近几年,丹巴县大力推进专职监测体系建设,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逐点落实专职监测人员,“近900名监测员实现全县619个地灾隐患点全覆盖。群测群防工作从没有责任的义务监测向有明确责任的履职监测转变。”“就像编织了一张大而密的网,信息通过这张大网跑得通畅,同时不遗漏任何一个人、一处角落。”倪光全说。仅今年以来,丹巴县就成功避险6起,确保了27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但主汛期还未结束,“心里的石头还是落不到地,每天24小时严防死守。”倪光全说。8月24日下午,三卡子村监测员安文多跟记者聊了不到10分钟,就急匆匆赶回了监测点。
  东谷乡的灾后重建也在抓紧进行。“已经在做规划了。”徐富智说。
  • 上一篇:我州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良好
  • 下一篇:我州督查草补工作推进情况